做基督徒不必上禮拜堂
程真如/林安國

程真如

我自認是個基督徒。不是那種每星期日穿戴漂亮,戰戰兢兢、準時準刻去守禮拜的基督徒;而是「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也因此「就可以得救」的基督徒。我是從電視和電台收看及收聽基督教節目,之後買了聖經回家自己看,經過長時間的思想而信基督教的。目前我不單星期日收看基督教節目,週日晚間也有收看。自問得到的比那些只在星期日才到禮拜堂的「正規」基督徒還多。因為很多時我和那些「正規軍」討論聖經,或分享信息時,他們顯得十分無知。然而他們倒認為我的作法不對,勸我和他們守禮拜。我常想:建成一座禮拜堂,之後又要維修,又要請牧師及講員,花那麼多的錢,倒不如將錢用來廣播,豈不是能使更多的人聽到福音信主?豈不是一種更活潑的突破性傳道方式?何必墨守成規,一定要去禮拜堂守禮拜呢?

林安國

大眾傳播對現代人的影響很大,有些超級大教會,如民眾教會(Garden Grove Community Church)的舒勒牧師及自由浸信會(Liberty Baptist Church)的化饒牧師,已把他們的主日崇拜每週用電視播出,使更多人聽到耶穌救世的福音,生命得着造就。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單從電視電台收看和收聽基督教節目,不上教堂,實在是會有些缺失。

舉例一,電視廣播為了吸引觀眾,節目不能不注意趣味性和娛樂性,不然觀眾會轉台,或以後不再收看。因此節目許多時候會流於著重官感,不能夠深入、盡情地宣講神的真道。

第二,電視節目製作費龐大,大多數的電視牧師逼不得已,次次談錢,而且用各種方法,有些甚而接近欺騙,把神聖的敬拜變為低俗的利害交易。他們的收入不必向會眾公佈,沒有人監管,無形中受到的誘惑極大,致使一些本來真誠獻身傳道的牧師淪落成為騙子、教棍。

第三,電視節目是人與電波的接觸,不是人與神的接觸,不是靈裏的交通。基督教強調人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與神相交,領受神的恩惠,獻上虔誠的感謝,和聖徒一同頌讚神的大能、慈愛、公義和信實。電視機基督徒的缺欠是:他只是一個觀眾,一個敬拜的旁觀者。即或他自己心裏也隨着電視機敬拜,他也不能與弟兄姊妹相交、彼此口唱心和的讚美神,因而他只是個人敬拜,不是集體崇拜。

第四,聖經十分著重「彼此」、「互相」、「相交」的觀念。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34至35)

聖經教導,信徒生活應是:「彼此包容,彼此饒恕」,「彼此教導,互相勸戒」(歌羅西書三13, 16),「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馬書十二10, 16),「彼此服事」(彼得前書四10)。以上經文,僅是其中一小部份,聖經提到聖徒相交的經文甚多,因為根據聖經的啟示,基督徒聚在一起就像一個身體,而個別信徒是身體上的肢體,彼此扶助,一同長進。

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愛與被愛,從愛中我們產生憐憫、關懷、分享與分擔。今日有人提倡人與人之間應保持距離,以避免受到傷害和痛苦。很多人躲在自己的四堵牆內,躺在電視機前,過其無痛苦的人生,對老弱者視而不見,對傷心者的呼喊聽而不聞,對悲慘世界感而不動。現代個人主義高漲,獨立、自由、個人權益、私人生活等,較之互愛、承諾、合作,更為人重視。但與此同時,人類空虛、寂寞、自私、沒安全感和不快樂。嗚呼!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女孩穿過草原,發現一隻小鳥受傷,小女孩動了憐愛的心,抱了小鳥回家照料至痊癒。小鳥為了報恩,化成一個仙女,向女孩子說:「我要報妳好心之恩,請許一個願,我會使妳的心願成真。」小女孩沉思一會兒說:「我要快樂。」仙女在她耳旁說了句話便消失了。小女孩一生快樂無比。歲月飛逝,小女孩已風燭殘年,朋友鄰居來向她請教快樂秘訣,她微笑說:「每一個人,不論多自滿自足,仍然需要我的關懷。」

原來,人是彼此需要的,信仰不能在真空中實行。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viewpoint/viewpoint.aspx?id=trvp357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5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