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信同心同行四十年——访黄维任、冯颖琪伉俪

余黄国凯

中国信徒布道会(简称“中信”)创立至今已61年了,黄维任与冯颖琪伉俪从1973年至今,在其中服事已有40年之久!他俩在中信相遇相知,同心同行,视中信如家,委身事奉。日前笔者访问了这对夫妇,以下是他们的深情分享。

余:请问你们是怎样与中信结下不解缘?

黄:1965年我随母亲从香港移民加拿大。有一次在姐姐家附近的教会拿到几本《中信》月刊,内容很吸引,回家一口气看完。之后常去那教会取阅,后来更自己订阅。1972年,我和母亲移居美国三藩巿,得悉中信已由密西根州迁至加州三藩巿近郊的柏城(Petaluma)。我就趁着假日开车去探访。抵达后,看见他们的同工只有四、五个,人手不足,不但编写、印刷,就连除草等杂工都得兼顾,我很有感动助他们一臂。从那时起,每逢休假就去当义工。到了1974年1月1日,我正式成为他们的同工。

冯:1972年,我是从香港来的留学生,正在加州沙城(Sacramento)读书,当时中信已搬到柏城。有一个星期六,我不用上课,参加一个教会的义工日,看见两位姐妹开了一辆大车,载着重重的《中信》月刊来沙城的教会,她们在炎热的天气下分装信封,令我十分感动!就在那一天,我认识了中信。1973年毕业后有半年实习期,王永信牧师欢迎我去中信。在实习期间,看见同工们都非常勤劳忠心地服事,令我感动!

余:你们是怎样相遇、认识的呢?

冯:我有个朋友住在三藩巿,每星期五我都去她家小住,主日在三藩巿的教会崇拜,之后回到柏城。黄维任每星期不用上班的日子,如果恰巧是星期五来中信做义工,我工作完了,他又做完义工,开车回三藩巿,会顺道载我一程。时日久了,彼此认识加深,知道他的人品很好,不期然对他产生好感。深知道自己只有半年留在美国,不知前面的路神会怎样安排,我就把一切交托在神手里。

余:可否分享一下你们各自的择偶条件?

冯:来美升学初期,我就读于Santa Barbara市区学院,在王义超牧师家住了一年。王牧师和师母的教导非常好,每晚饭后必定一起读经、祈祷,带领我信了主。想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看见父母的相处不是那么融洽,这对我有所影响,故信主后就对神说:“如果我将来的男朋友不是祢为我预备的,我不会答允与他结为夫妇。”我为自己未来的配偶祈祷,如果神不要我结婚,我就顺服;如果神容许我有配偶的话,我的心愿是:不用他特别英俊,也不用他特别富有;因为这两样都会影响婚姻。只要那个人信主,肯事奉就好了!若遇不到同心的弟兄,我宁愿单身。

黄:说到择偶,我也有一些原则:首先是信主的姐妹;再者,自己早已立志委身事奉,所以希望对方也愿意与我同心事奉;还有就是我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患有颇严重的糖尿病,希望那位姐妹爱顾长者,让我可以交托,与她一起照顾妈妈。

余:神在你们中间有没有作一些特别的安排?

黄:1972年,我探访中信后,每周休假日就来做义工。到了1974年1月,正式加入中信成为同工,我就从三藩巿搬到柏城居住。初时,母亲仍住在三藩巿。王永信牧师的父亲住在中信,他老人家已80几岁。我看见来做实习同工的冯颖琪姐妹很有爱心,常常关心这位长者,又帮又扶的,非常细心,觉得这位姐妹很好,我非常欣赏!

当颖琪每周末都去三藩巿她朋友家小住,我周末回去探望妈妈也顺道载她。在路途中彼此交谈,认识渐深,感情日长。她认识我母亲后,对我妈非常好!内心感到这位姐妹是神为我预备的。直至知道她计划移民加拿大,内心有些不舍得,但当时没有想过要向她求婚。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有点傻!她快要离开时,我想:也许她需要用些钱,就送了一张支票给她,在背后写了几句话,大概说:我们现在分开,不知何日能重聚。这里有一点钱表示我对你的关心。

冯:1973年,我到中信做实习同工,本打算之后返回香港,而当时母亲的朋友正申请我移民加拿大。想不到在毕业前加拿大通知我申请已获批,1974年1月就要从美国过关入加境报到。那时候我已安排好一切准备去加国,打算先搬去三藩巿朋友家住几天。黄维任知道我是留学生,身边钱不多,就送了一张支票给我,背后写了一些话。我没有把支票兑换,但那些话感动了我!心想:他这些话是否暗示对我有意思呢?问朋友怎么看,她说:“难道不是吗?”

当时我已把部分行李寄了去在密西根州读医学专科的弟弟家,只剩下一些随身衣物。本打算先探望弟弟,请他开车送我过加拿大境,并帮助我安顿下来。结果因着维任那几句话,我决定改变原定计划,留在美国,等待神的带领,就在三藩巿继续进修。

余:请问你们被对方哪些方面所吸引?

黄:颖琪对长者的爱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她是一位乐于在机构忠心事奉的好姐妹,我对她很有好感!只是之前不敢向她表白,恐怕被拒绝!后来知道她决定留在美国,在三藩巿读书,间中来中信做义工;而我星期六、日放假,会回三藩巿探望妈妈,邀请颖琪一起参加团契和崇拜。

冯:维任是个勤俭爱主、忠心事奉的好弟兄,样貌过得去,学历虽不那么高,但人生经验相当丰富,为人处事又大方得体,人品和其他方面都令我欣赏!我深信神所赐的,一定是最好!那就不再渴求什么了。

余:你们这段由神所赐,经中信玉成的美好姻缘在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黄:1974年1月,我正式成为中信同工,起初做总务,搬入柏城中信大本营居住。那年8月,我与颖琪结婚。婚后初期,母亲仍住在三藩巿,我们每逢周末都去探望她,主日崇拜后再回中信。过了不久,把妈妈接到柏城同住。一切非我们所能计划,全是神为我们安排的。

冯:婚后我有了居留身份,就开始在中信做全职同工。婚后两年才有孩子,先后育有两个儿子。

余:请分享你们在中信的服事。

黄:我最初加入中信,只看重有机会事奉,我就非常感恩;只要神让我做的,就存着感恩的心去做。起初做总务、杂工,后来负责发行部的事务。退休后,我仍抽时间回中信做义工。

冯:做实习同工的时候,我在发行部,代替一位离职姐妹的岗位,负责邮寄方面的工作,例如在信封上打字等。婚后再回中信,维任已由总务转为负责发行部,我就在书室工作,成为邱清萍姐妹的助手。两年后,因怀孕并要照顾婆婆,就停止工作。两个孩子上学后,再回中信服事,起初在财务部做部分时间,两个儿子渐长,工作时间逐渐增加。到了孩子长大在外升学、工作,就恢复全职。退休后又转为半职同工。

余:很欣赏你们夫妇二人都在中信总部服事了四十多年!请分享你们对中信的感情。

黄:感谢主!我们一生有40、50年的光阴在同一个机构工作,自然视中信为我们的家,视同工为我们的家人!我们在中信认识了不少同工,看见他们各有不同的恩赐和负担,大家能同心事奉。真感谢神!我从做义工到全职同工,直至退休都在这个家,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在每个时代经历不同事情的发生,由不同的总干事带领,有不同的同工参与,我在他们身上都学到不同的珍贵功课,例如王永信牧师很有异象和使命感;郑果牧师特别对差传有负担;王其昌牧师一直很关心同工。游宏湘牧师在夫妇、家庭关系的教导和基督徒对神、对人、对事物的教导,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此外,陈明斌牧师、姜武城牧师、刘耀光牧师等各有不同的恩赐和负担,我与他们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早期的同工又为我打下事奉的基础。有些同工更成了我的好友,遇到困难时,更让我体会到同工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密切和心连心的重要!

冯:说真的,我与维任有同样的感受。

余:你们在中信服事了那么多年,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黄:我们在中信事奉的日子,最大的得着是学到信心的功课。让我举一些例子吧!

记得我初到中信时,王永信牧师讲了一个见证:中信在密西根州时,刚创立不久,奉献不多。有一次,到了时候要寄出《中信》月刊,但银行户口的存款不足支付邮费。同工问王牧师在这情况下寄不寄,王牧师坚定地回答说:“寄!”同工到了邮局,先去开邮箱收信件,发现有一封信里面是奉献,价值恰巧足以支付那次的邮费!同工知道后,满心感谢神!这见证给我们很大的鼓励!

另有一例子,郑果牧师任总干事时,有一年中信本来的办公室不幸被烧毁了,在紧急情况下,只好暂时借用一间教会的四个课室办公;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郑牧师就带领我们一起祈祷,求神指引并开路,让我们再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很奇妙!正当此时,神预备了一位原是工程师的姐妹愿意免费为中信画建筑图则。

再者,之前有一次郑牧师应邀去温哥华讲道,聚会完毕,一位老姐妹送了一信封给他,其中的奉献是给中信重建办公室之用。真奇怪!为什么加拿大那边也有人知道我们的需要呢?究竟那位老姐妹是怎样知道的?这些疑问至今仍是个谜!神的作为实在奇妙!祂感动不同的人玉成此事。

在三藩巿有一位女画则师愿意义务为中信画则,在加州沙城又有一位弟兄是土生华侨,来中信做义工,在谈话间得知我们有重建办公室的计划,竟毅然答应为中信规划草地设计。实在看见神的恩典无比丰厚,给我们同工很大鼓励!只要我们所做的合乎神心意,就不必忧虑其他了!凭着信心踏上前去,神定会为我们开路!

神对我们一家,同样是那么奇妙,在各方面都有充足供应!

冯:我们初认识时,维任已坦白告诉我患有先天性心漏病,没有隐瞒。他有意进一步与我交往时,又请我就他的身体状况仔细考虑。我恳切地把这件事交托神。感谢神!我凭着信心踏上婚姻路,直至换心手术后,神一直保守维任的健康!老实说,我的信心功课是从中信学到的,并非因自己在这方面特别强。

余:你们对中信的事工有什么期望?

黄:我深深感受到中信是个传福音的机构,宗旨始终没变,一直都很蒙神祝福!我希望中信在这科技发展快速的世代,能追上步伐,做好主的工作!真盼望有多些年轻同工加入事奉,使中信的步伐与时并进。诚然,现今世代找同工殊不易!记得王永信牧师曾说:“我不担心奉献不足,反而担心同工不够。”这虽是中信初期的情况,但他说的话在今天仍是事实!真希望有多些年轻信徒投入中信,以延续神托付中信传福音的使命!再者,有些事奉方式需要作一些调整,例如:多使用电子科技的元素等。求神开路!

环顾现今世代,不少末世现象已一一呈现眼前,启示录的预言实在非常真确!我们真要就这方面好好警醒,多作探讨,不负主的托付!

冯:我也很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中信,与我们一起事奉!实在不能不转用新方式以适应生活模式的转变。感谢我们的总干事刘牧师,他鼓励同工使用新科技传福音,使更多人得闻基督救恩。

即使我们退了休,仍随时回中信帮忙。衷心期盼中信更能荣耀神,讨祂喜悦!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220101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20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