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在呼唤

黄宇奇

一、秘鲁概况

秘鲁是南美洲国家,西接智利,北面与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接壤,东面与玻利维亚及巴西交接,南临智利,西面是太平洋,面积约129万平方公里,安第斯山脉贯通南北。

秘鲁矿产量丰富,特别是铜和银,还有很多贫瘠的土地没有开发。秘鲁最为人所熟识的就是印加帝国(Inca),位于南面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为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秘鲁讲西班牙语,首都是利马,人口为3,300万,华裔占百分之四,超过一百万。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利马,其中近年移民过去的华侨占30到40万。

西班牙在十六世纪初攻陷了印加帝国,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十九世纪初期,南美洲多国爆发独立战争,秘鲁亦在1821年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华人在秘鲁的190多年历史,也是从这时期开始。

二、秘鲁华人

美国历史学者Watt Stewart在其著作《秘鲁华工史》中记载,秘鲁独立后在采矿、鸟粪采集、棉花和甘蔗种植上需要大量劳工,而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后,有不法英美商人在广东省沿岸,经过澳门,以俗称“卖猪仔”形式,把大量华工诱骗到秘鲁。1850年代,约有十万华工在秘鲁从事体力劳动,合约通常是八年。在这八年的艰苦岁月中,客死异乡的人不少;年青力壮有幸完成合约的,或选择回乡,或选择继续在秘鲁生活,有些与当地人通婚,也有些采用了雇主的西班牙语姓氏。

在二十世纪50至70年代,华侨移民大部分来自港、澳、台,以粤语群体居多,大多数聚居在首都利马。这一时期的移民大多是因为家乡生活不理想,希望到了国外有更好的机会;亦因秘鲁靠近北美,可成为移民北美的跳板。也有一些被蛇头诱骗,以为是到其他中南美国家,但在过境秘鲁时,蛇头“失踪”。这时期的华侨大部分以家庭形式经营餐馆(Chifa)和小买卖,因为言语障碍和同乡互助,唐人街成为他们聚居的首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二十世纪末已经有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近年来的投资移民,大多数来自福建,也有从上海、温州、贵州等地去的。他们除了经营家庭式餐馆外,也进入汽车零件、电话手机零件买卖行业。这时期的华人经济较富裕,有些已有能力购买商业家居两用房。因为唐人街是粤语群体居多,生意竞争剧烈,华人餐馆基本上已经向外迁移,遍布利马各大区。据90年代末一香港电视台的旅游特辑,利马市区至少有三千中餐馆。至2017年,餐馆估计已超过六千间。总之,无论在高尚商业区或穷困区,四处都见Chifa的存在。Chifa已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个专有名词。

三、秘鲁华人教会

一个有一百万华裔人口的城市能容纳多少间华人教会?若以30年为一代,华裔在秘鲁已经有五至六代人,绝大部分在当地出生的华裔已融入西班牙语的主流社会。例如当地一间华人开的大型超市,分店遍布利马,雇员有三千多人,历史可追溯到1940年代。时到今天,只有第一至第二代的移民家庭能说华语,对中国文化的情意相对也较强。因此华裔信徒一般都参加西班牙语教会,国、粤语教会的主要对象是第一代华侨及其儿女。

多年来,曾有各教会宗派及福音机构参与利马华人福音事工。利马华侨宣道会是秘鲁第一间华人教会,由70年代末来宣教的香港女宣教士郭志茜在80年代成立,以粤语为主。2000年初,中国大陆讲普通话的移民增多,北美张献珉牧师接受差遣到利马,与当地出生的麦嗣勇牧师一起,建立了以华语为主的宣道会宝华堂。

利马由四十多个区组成,当中十多个区是人口稀少的沙漠荒地,大部分人居住在距市中心60乘30平方公里内,华侨也在其中。由于没有良好的街道及公共交通工具,交通堵塞严重,从北区到市中心单程也要一两个小时。加上治安问题,华人活动范围就局限在生意和居所附近,故邀请他们到教会参加崇拜和活动就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

绝大部分新移民是为寻找新生活才离乡背井,做生意赚钱是其第一优先,学习语言、融入主流社会是他们对第二代的期望。由于缺乏沟通能力,枯燥无味的工作生涯便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对他们来说,参加教会活动、思想属灵生命的意义、神怎样爱世人救赎世人,实在是没有必要,甚至是浪费时间。

四、参与秘鲁福音事工的方式

在利马,华人移民日增,当地的西语教会因语言和文化的阻碍,眼见莫大的需要但苦无对策。过去,有许多宗派及福音机构投入人力物力,虽然有人接受救恩,但因各种因素,教会长期缺乏懂华语的传道人,令福音的传递、跟进与栽培不容易,成长扎根的努力似乎消失于泥沼中。但当地的几位牧者和同工,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坚持不懈地传福音,没有丝毫抱怨。支撑他们的是对神的依靠、顺服和甘愿事奉的心。

华人宣教队前往利马参与华人福音事工大概有两方面:协助外展传福音和信徒栽培。深夜的餐馆福音团契是福音外展的重要一环,因为大部分新移民都从事餐馆工作,营业时间不方便深入探访,只能短暂停留,邀请他们到餐福团契。所以宣教队可以为团契预备特别节目,让被邀者感受到爱与关怀是首要的,节目也不能过度理论化而沉闷。团契也不能停留在团契的层面,信徒的栽培成长极为重要。由于团契聚会点都离教会很远,团友灵命不一,加上工作时间极长,组织像主日学一般的学习极其困难,需要有牧者住在他们当中,为他们作个别的成长训练。

利马的华人教会类似美国的华人教会,有几十年的老华侨,有刚到的新移民,有在当地出生只懂西班牙语的第二代华裔青年人,也有跟随父母移民的青少年。这群第1.5代的年青人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虽然可以用西班牙语沟通,但说到心里话的时候,还是华语比较亲切。这群年青移民就是教会未来的重要基础之一。

环顾现今北美华人教会的牧者和领袖,就是当年的小移民。现今在利马教会协助华青事工的同工,也是当年的小移民。年青人单纯好学,若父母的环境许可,这一代人与主流社会接触多,不用再从事单一的餐馆生意,可以有其他选择,虽然也有生活压力,但相对比较自由,有时间参与事奉。祈求神兴起祂的工人前往当地,参与栽培当地青少年成为教会的精兵。

秘鲁利马教会在牧养方面有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需要,可现在只有两位全职牧师照顾华语教会,其中一位已到退休年龄;粤语教会已有十多年没有牧者带领。耶稣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太9:37-38)北美的近邻秘鲁正是这样的景象。

当初神带领我们从原居地到北美,让我们拥有移民经历,可以比较明白他们的甘苦。今天我们在享用神所赐的恩典时,也当知道邻居“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愿神帮助我们从认知到看见,并因看见而生出响应的行动。

(作者为本会海外差传部部长)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80406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79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