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事工的潜力
钱志群
福音内容不改变,但传福音的方式、方法、载体工具、语言运用等,总在与时俱进。比如在主耶稣时代,福音的传播主要借助口传布道和羊皮书信的形式进行。到了十五世纪,印刷术传到欧洲,欧洲人印刷的第一本书就是圣经。到电报发明时,发到太平洋彼岸的第一句话就是圣经的经句。再到后来,出版业兴盛和影视文化兴起,福音也借势传播。如今网络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最重要形式,和生活、工作的主要平台,使得传福音又有了新语言和新路径。
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多向性、平民性、个体性”等特征,颠覆了传统媒体,将人一下子拉进到一个没有时空距离的虚拟世界,使人可以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游戏,在认识与不认识之间交流。不论路途遥远,刮风下雨,是否真名实姓,省去了很多传福音中的后顾之忧。网络化不仅是潮流,更是一种社会趋向和定势。不管你喜不喜欢,习不习惯,你都得适应它。
网络时代基本结束了媒体的一言堂和观点的一统化。在网络中,影响力为王,点击率说话。有的人一篇博文或一则消息、评论,会有数万乃至百万人阅读与响应。网络作为新资源的载体,可以海量地承载文字、图像、影音等资讯。谁掌握了网络的先机,谁就有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有组数字虽然枯燥,但应该能清新我们的福音视野: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势头十分强劲。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青年网2011-07)。透过这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到:
一、它背后大群干渴的灵魂
网络世界中衍生的悖论是,人们在畅所欲言中却有着排遣不散的心灵孤独,在资讯爆炸中找不到分辨良莠的真理钥匙,在便捷交流中却有着很多心与心之间的隔膜。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在虚拟空间里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和心灵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借着网络排遣出他们心灵里真实的黑暗、困境、空虚和呐喊。不少在真实世界中被否定的忧伤心灵,常常在网络上留连。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协会”曾在网站和论坛中搜寻一些情绪极度低落,或有自杀倾向的留言,结果发现,短短两个星期内竟有近3,000宗个案。他们写博客、留言、纸条,就是盼望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在向世界求救。可惜,这些求救信号大多落了空,有人继而发出更强烈的信号,例如将自残过程的相片,或者将自杀预告传到博客。
二、它背后撒但大肆的诱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正面利用的同时,也能被撒但利用,成为杀死灵魂的利剑。在现实生活中受到道德和法律制约的人性黑暗面,在虚拟化的“暗”中似乎能不受约束地发泄,使得色情、暴力、仇恨、谣言、辱骂等,成了网络上空挥之不去的恶灵。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十字路口的青少年群,更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他们当中很多正沉迷于网络游戏,耳濡目染暴力与色情等危害身心健康的内容。
三、它背后广传福音的契机
有病的人需要医生,忧伤的灵魂需要福音。真理不能在网络的舞台上缺席。我们不应该让很多孤独的灵魂在徒劳地等待着网友的爱,更不能让他们被撒但的假爱迷惑。他们是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迷失羊羔,只等着我们去牵回神的家中。基督徒对网络世界不能再抱事不关己的态度,也不能抱着其中有很多诱惑而因噎废食。如果说,以前我们还顾虑地域、政策等多种障碍,现在这没有时空距离的虚拟舞台已呈现在面前,我们还有理由不去好好地唱那福音的大戏吗?以往牧师走上讲台,就盼着有人进来听道,何不让教会穿越四壁扩展四方?以往在国外总惦记着怎样向国内传福音,何不让福音乘上网络那无远弗至的翅膀?又身在国外举目都是华人面孔却徒有福音负担,不知怎样接触他们,何不借网络去布下天罗地网?这广大的禾场亟需广泛有力的事工。网民的急速兴起正是神为我们的福音事工预备的崭新契机。有福音的负担都可以用网络有所作为!
可喜的是,近年来基督教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督徒博客、论坛、QQ群等福音阵地日渐活跃。圣经原文、属灵著作、牧者讲道、个人见证、赞美诗歌、信仰漫画等,在网上与日俱增。随着网络宽带的逐渐普及,网络上的影音媒体资料更为丰富,以福音电影和视频为主的“福音影视城”和“福音影院”应运而生。
网上事工的果效更不可小视,比如说,全球媒体领域(Global Media Outreach,简称GMO)拥有2,000多名网络传教士,他们按照不同的流行问题及主题划分了71家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回覆福音寻求者,以及有需要帮助的基督徒。仅2007年就成功帮助了130多万人决志信主。加拿大学园传道会2003年设立了女性中、英双语网络杂志──《新丽人》,一大群网路辅导员透过电子信件与读者互动,而且每周有三次“专题讨论区”,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与困惑。多年来,平均每月有超过300人接受主耶稣。杂志同工们邀请新归主的人到所在城市的教会参加聚会,或者邀请他们参加网上查经。网络事工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基督徒在博客里经常为各种事项代祷。在新浪博客中,有一个叫“让我们来祷告吧”的圈子,每天祷告的范围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人发起的祷告,千万人一呼百应。由博客到圈子,由圈子再到许多基督徒,网络上的祷告显示了其无穷的力量。
更可喜的是,有远见的网上基督徒已在圣灵感动之下尝试网络主日敬拜和网络祷告会。早在2006年,“山行文化网”以一种新的思维,成立了网上教会,取名为“山行网上基督教会”。他们把星期天的崇拜内容,转化为文字,按着下列程序从“宣召、敬拜赞美、每周金句、崇拜祷告、讲道、读经、网上事工报告、献祭、感谢神恩经文、颂赞、结束祝福、默祷/结束”等先后秩序,网友们用10-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次“网上崇拜”。如果有任何有关真道的疑问,可上“网上讨论区”讨论。如此作法,聚集了网友们在网上教会互动式的灵修,从开始每星期只有80-90人,到后来每星期增至1,200人以上。这是实体教会在短短八个月时间很难奢望的果效。
如何将网上事工的“游击战”转为“阵地战”,实体教会应该在传统的事工基础上,再拓展出网上虚拟教会,相得益彰。不足的是,目前众多教会的网站也只停留于版报的形式,公布信息,甚至久不更新。在教会范畴里,网络宣教的概念更是缺乏,我们的声音仅仅局限于教会的讲台。主流教会在网络世界几乎是沉默的,甚至在某些地方依旧对网络有消极抵制的情绪。
教会网络事工如何切入?
第一,教会要有网络传教士。教会有远赴国外的传道人、传道经费是值得赞扬的,但如今已不是从前传教士们的那个年代了。培养一个外国传教士需预备一、两年,带上一家人出国,刚适应环境和语言一、两年,还没真正做起多少圣工,又要回国报告和筹款。相比于时代的新网络方式,总是又耗财又耗时。所以,除了要结合送医送学等远地传道外,我们不能一味舍近求远,而是要培养一些足不出户的网上工人,甚至是全职工人。如今网上查经、领诗等敬拜所需的音频方式已经多样化,如QQ群视频、Skype视频等都可以多人同步交流。我们家与外地上大学的女儿常用Skype视频一起学圣经和祷告。和我一起查经的一位中国学生,他和远在不同地方的未婚妻也是如此天天在QQ查经分享。电脑一端有一人也行,三至五个人也行,教会网上传教士就可以去多布点,多建造网上敬拜平台。
第二,教会要有网上事工培训。在培训中,要让主内肢体们开放思想,多有关心、参与和学习网络的意识。接受网络技术在福音传播及教会牧养中的运用,既不是教会的世俗化倾向,也不是跟随潮流的冲动;而是用“各样的智慧”丰丰富富地传播福音。通过培训来帮助一些有心做网上事工的“网盲”,教他们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在网上开博客、建论坛、设QQ、Skype、Facebook等,帮助他们寻找好的话题和现成的福音资料,切入福音。比如说,有人搜寻“痛苦”二字,就找到了很多痛苦的留言者,然后用合适的方式来切入福音,互动交心,再转告一些好的福音网址和资料。网络事工的方式、方法很多,技巧也很多,如果在一起多祷告、多切磋,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第三,教会要有网上与网下的结合。当然,网络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接触及人际关系,所以要将“马路福音”与“网络福音”交互搭配使用。将在网上认识并接受了耶稣的人,介绍给当地的教会。这就要网络事工单位或网上基督徒,了解并熟悉各地的教会情况。信徒必须要有聚会的生活,单个独一的信徒生活是不会长久的,很容易软弱下去。如果当地什么教会都没有,那就让新信徒在自己的家里和家人、亲友一起,成立一个新的小聚会,或者在网上哪怕只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直等到有一天找到合适的实体教会。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20402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4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