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不能丰富生命

蔡少琪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有几篇文章谈论世局的改变,其中一篇为前美国克林顿总统任内官员的专访,被访者慨叹,廿一世纪前10年,是美国世纪的最后一个10年。1989年苏联解体时,尚以为美国国势可独领风骚;然而,经历“911”事件及金融海啸,美国国力衰退。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以更宏观的角度去看世界局势:过去10年世局的变化,印证了西方国家藉着宗教改革丶工业革命统治世界500年的王朝已临到末期;然而西方统治的萎缩是否意味着东方的崛起?当中尚隐藏着很多的未知数。基督徒只要按圣经的教导,持守一个不贪财能知足,及敬虔的生命,就会有丰盛的人生。

勿用财富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和敬虔

圣经并没指“钱财”是万恶之根,而是指“贪财”是万恶之根。人常错误地“用钱财”去衡量自己和别人的价值及敬虔。自高自大的原文为膨胀自己,一旦被刺穿就萎缩;就如金融市场的泡沫一样,爆破了就归无有。自高自大的人以为他拥有一切;然而他却是一无所知,既不懂认识真实的神,又不懂得认识真实的自己。他们另一个特性是专好问难,病态性的追求争辩(参提前六4)。他们亦坏了心术,心思败坏,缺乏真理,满以为赚钱可达至敬虔,或以敬虔的方式去赚钱,得着神物质的祝福就是敬虔,把敬虔与得利连在一起(参六5)。

甚麽才是真正的富足?“有钱财,没有健康;有钱财,没有家人;有钱财,没有朋友;有钱财,没有品格;有钱财,没有良心;有钱财,没有灵魂,没有真神!”如果有钱财而失去“健康丶家人丶朋友丶人格丶良知丶灵魂和真神”,这可算为富足的人生吗?但多少人为了钱财而丧失或出卖了这一切?我们需要钱财供应日用的饮食丶照顾家人丶预备将来的日子及用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要警惕的不是“财”而是“贪”。追求钱财有一条界线:要将神放在首位,而非钱财。其次是不应影响个人健康丶家人关系丶品格和良心(参六10)。孙中山先生在民国时期将西方六天工作丶一天休息的文化引进中国,当时反对声音不少,因为怕丧失了很多赚钱的日子。今日中国社会,凡事“向钱看”的文化产生很多累己累人丶自私败坏的情况。那些经常“想着要发财的人”,不能“发财”,就像没有了人生,陷在迷惑丶网罗丶无知的私欲丶败坏及灭亡中(参六9)。

十诫中就有“不可贪恋”。圣经容许我们有自己的房屋丶妻子,问题不在于房屋丶妻子,而是“贪”的问题(参出二十17),在于非分之想。保罗总结十诫时强调“不可贪婪”,“渴求不应得”的就是“贪”(参罗十三9)。“贪”是严峻的事,贪财的人不会将神放首位,会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祂(诗十3)。人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不是轻这个就是恶那个。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一样(弗五5)。不要用财富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马来西亚拿督程铁健在电视台(Good TV)的见证专访中,分享了他曾因将钱财放在首位的失败。20多年前他经商失败,受尽指责;他的基督徒家庭医生带领他认识了耶稣基督。在失眠中学习祈祷,求神进入他内心,祈祷后他享受到长久渴求的安眠。信主后的他敬虔祷告倚靠神,六个月后,又奇迹般地将失去的财富全数取回,甚至购入股票行,拥有私人飞机和跨国银行,晋身为大马首富。可惜,财富令他忘记了神,甚至将祈祷一事交给妻子“代办”。后来,程铁健又一次经历金融风暴,再次失去所有,甚至欠债十亿马币,他曾想过自杀以图解脱。他形容自己初期是个“婴孩式的新信徒”:不依靠神而是依靠“金钱丶权力及地位”。他的属灵光景好似“清教徒登陆美国时,贫穷但敬虔。神祝福了他们,让美国强盛;但富足后他们却忘记了神。”程铁健再次祈祷认罪,奇迹地他又偿还了所有欠债,再次成为富翁。目前的他形容自己是百分之百委身和有承担的基督徒,他是主的仆人,单单服事主,财富为神所赐。他家使用率最高的是祈祷室,公司每周都安排祈祷会和崇拜。“耶稣是主”四字刻在公司天台上。其实很多基督徒都如程铁健一样,经历几许风雨才领略到“耶稣是主”。程铁健妻子见证说:“神让他失败,直至他明白金钱丶权力及地位都不可靠,而唯独依靠神时,让他更亲近神,性格改变,懂得饶恕,并将财富放于合宜的位置,生命就得着喜乐。”

敬虔知足才是真正的丰盛

为甚麽说“敬虔加上知足等于大利”(提前六6)?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指出:“世界上有些东西比财富更重要,其中之一就是,能享受简单事物的能力。”拥有10元便喜乐的人,当拥有100元时必更加喜乐;相反,拥有100万都没有喜乐的人,拥有50万必然不快乐!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赚”了,因为我们并没有带甚麽到世上来,身上的衣服都是“赚”来的,有食有衣,就当知足(参六7,8)。衣服的功能用以蔽体,过多只是浪费。冬日的热饮,街头小吃,甚至腐乳清粥,花费不多,都能饱足,关键是我们是否有知足的心。能懂得享受简单事物的人,顺境时能积累财富帮助有需要的人;逆境时继续享受神赐予的腐乳清粥,简单的供应!“知足”就是“足够”,主的恩典够用(林后十二9)。保罗强调他在甚麽景况都可以知足,不论顺境逆境(参腓四11)。“也不贫穷也不富足”,但有“需用”饮食的生活就知足了,也是旧约的教导(参箴三十8)。“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六10)主耶稣丶保罗和很多属灵伟人的经历就是:虽卑实荣丶虽贫实富丶虽弱实强。凡事谢恩,顺境时感谢神的祝福;逆境时感谢神有更美好的旨意,就是在艰难里有更多“与神同行”,“经历神”的机会,更多接受家人及弟兄姊妹的关心,更多锻炼坚毅的属灵品格及信心,是生命成长的好时机。

华人牧者唐崇荣的母亲陈织娘女士,是个印尼华侨,虔诚的基督徒姊妹(她的生平可以参阅《陈织娘的一生》一书)。33岁守寡,要养活几个年纪幼小的孩子。1949年携同孩子们到印尼生活,由零开始建立家园。孤儿寡母,生活极其艰苦;然而唐家培养出四位牧者。唐家儿子长大后都按时寄钱给母亲作生活费,陈姊妹默默地拨出钱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陈姊妹死后,常有亲友丶邻舍丶教友向唐牧师还钱。这位敬虔的寡妇,看似贫穷却使很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求神赐我们一颗知足常乐的心。

在神里富足的,才是真正的富翁

贪财的人倚靠无定的钱财,如昔日大马的程铁健,财富如波浪翻腾,心就不安。我们要享受神厚赐的百物,从劳苦中赚取得来,让自己丶家人丶群体及邻舍得帮助,这才是富足的人(参提前六17)。早期教父约翰金口(John Chrysostom)曾言:“富翁非指那些拥有很多的,而是那些乐施很多的。”将金钱长期埋在地下的,一点益处都没有。神喜悦基督徒行善,在好事上作富翁,他在神眼前就是富足(参六18)。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33岁时在他日记上写着:“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他后来真的赚钱无数,到年老时捐出大部分家财于慈善事业上。其中一项公益事业就是捐建图书馆,经他手捐建的图书馆有3,500座之多,兑现了他年青时的承诺。

反思今日腾飞的中国,富翁不少,但肯将钱送出家门的却寥寥可数。有人分析为甚麽今天美国仍有不少富翁,如比尔.盖兹(Bill Gates)愿意将大部分财富捐出,是因为昔日有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及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等富翁树立了好榜样:取之社会,回馈社会。这些富翁在好事上富足,营造了美国乐捐的风气。但愿各人都有行善的心志,立志将神赐予我们的恩赐及能力,在好事上大大富足。

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就是要预备“永生的未来”,而不是在地上的将来!要持定“永生”,就是那“真正的生命”。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白白的来,白白的去(参六19)。我们都熟悉主耶稣“拉撒路及财主”的比喻:拉撒路极其贫穷,只得零碎充饥,财主则极尽奢华;但拉撒路死后幸福的躺在亚伯拉罕怀中,而财主却饱尝以前诸般过犯带来的惩罚。见主面时,主不会问我们在世上拥有多少富足,祂只问我们在好事上是否富足?若我们在行好事上是贫穷的,在永恒的生命中也是一贫如洗。耶稣出生在马槽,被钉死于十字架,生活在没有枕首的地方。在人眼中,主耶稣一生都贫穷;但祂一生成为多人的祝福,在好事上,在神眼中,祂都是富足的(参林后八9)。

美南浸信会女传道会的先锋,人称“为中国饿死的单身女宣教士”慕拉第(Lottie Moon),1840年12月生于美国,家境富裕,拥有1,500亩地的果园。她接受优良教育,懂八国语言。1873年,慕拉第首次踏足中国,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市)登陆,遇上当时的大饥荒。差会发给她5.5元的生活费,她将其中的5元交予另一位宣教士帮助贫困人,馀下的5角用来賙济乞丐。慕拉第在中国的工作感动了很多美国人捐献。1912年,她又遇上中国另一个大荒年。当时来自美国的奉献很少,她将自己仅有的都献出了。由于极度营养不良,只剩下50磅的体重。其他宣教士强送她返回美国休养,谁料船刚离中国不久,在1912年12月24日,她就死在日本神户港。山东省蓬莱市有纪念慕拉第的“遗爱碑”,背面刻有她的生平。美南浸信会发起的“慕拉第圣诞献金”运动(The Lottie Moon Christmas Offering),鼓励弟兄姊妹要在好事上富足,献金用于宣教工作。这个圣诞奉献直到目前,奉献金额约达20亿美元。慕拉第从1,500亩地的富裕,为了贫穷人剩下50磅的身躯而客死异乡;但她在好事上富足,人虽离去,影响犹在,让多人富足,何等美丽的人生!让我们都效法这些圣贤。总结来说:“有耶稣,有富足;多助人,真富足!”

(余曼丽姊妹记录)

(蔡少琪牧师是香港九龙城浸信会主任牧师)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00601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3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