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信心彰顯的行為標誌是甚麼?

楊堅

人得救,唯有憑著對耶穌的信心,而不是靠行為或功德。但是,對耶穌真正的信心必然通過行為來彰顯出來,因行顯信。美國著名的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按照聖經深入辨析魚龍混雜的各種信仰表徵後指出:「基督徒的實踐是判斷基督徒信仰真實性的首要標誌。」

彰顯基督徒得救信心的行為應該有甚麼樣的記號或重要標誌呢?

一、願為主付代價

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們說:「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腓2:17)獻祭付出代價,這正如大衛王說的,「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神。」(撒下24:24)同樣地,主耶穌也明確要求跟從祂的門徒準備好付出代價(參路14:28)。

亞伯拉罕僅僅通過他日常生活中的選擇就體現出他得救的真信心,他遵從主的呼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離開祖居的家鄉吾珥,移居遙遠陌生的地方,在憑信心跟從神的搬家過程中,確實付出真實的代價,特別是「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11:8)終於到達所指引的迦南地時,並沒有看到神所說的流奶與蜜的景象,而是饑荒,但他沒有任何怨言和後悔。在一百歲時終於等到神賜他一個兒子,兒子長大了,又被神呼召作燔祭,但他沒有任何討價還價就決然把兒子以撒獻上。他的每一步人生之舉,完全是「因著信」(來11:8)。

愛德華茲指出:「……相信福音關於生命與永生的記載,並因而捨棄所有或至少在必要時為永生犧牲世俗利益……這正是真正信靠基督以至於得救的明證。」萊爾(J. C. Ryle)則從反面警告的角度提出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在信仰上「幾乎不用付甚麼代價」是那些沒有真信心「只做一名表面上的基督徒」的一個標誌。

今天,一些基督徒當反省為何不肯為信仰付上代價。他們僅僅因為離教會距離有些遠不太方便,或者在星期天有其他家庭活動安排,與之有衝突,就放棄主日敬拜。疫情後,有些基督徒發現在網上參加主日敬拜更省事,就常常放棄實體敬拜,而卻願意費時費力地參加其他遊玩娛樂活動。至於全天守主日和十一奉獻等需要付出更多代價的其他方面,他們做的就更差強人意。此外,不少的基督徒只喜歡聽道,卻不願把決定生活中各樣重要事情的主權交給神,根本原因在於,害怕因為尋求神的旨意,有可能會讓他們今生的利益受損害。

二、願為主冒風險

願為主付代價,不只局限在財富等身外之物,必要時(比如一些宣教士)甚至包括失去自身性命的危險。要求基督徒「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的使徒保羅(林前11:1),表明自己比別人多做主工,是因他「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的危險)是屢次有的」(參林後11:23)。保羅還具體列出他「屢次行遠路」為主做工時所冒的各種危險:「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林後11:26)明證了他對主的偉大信心。很好地呼應愛德華茲的看法:「最能證明一個人信心的就是他在實際行為中所冒的風險。」愛德華茲還指出,「當一個人因信基督有充分的救贖和信實、在他那裡有永恆的生命,而在實踐中敢於面對各種艱險時,我們就……說他相信基督是他真正的福樂和生命。」

雖然現今時代大多數基督徒未必有機會為主冒失去生命的危險,但為主失去身外之物的風險卻完全是可能的,如基督徒會計不願做假賬而失去待遇好的工作。在某些迫害基督徒的國家,一些愛主的弟兄姊妹,冒著自己工作會丟失甚至坐牢的危險,仍然堅持傳道。

三、信心的行為標誌與基督徒的核心職分交相呼應

信心的重要標誌與聖經明確指出的基督徒作為僕人和精兵的兩個核心職分,彼此形成美好的呼應。基督徒應該彰顯出信心的這些重要標誌,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完成神命定的職分。

每個基督徒與主耶穌的關係從信主的那天開始,就是做神和耶穌基督的「僕人」(參約13:16;羅1:1)。做好僕人職分最重要的品質是忠心,如保羅說的:「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提前1:12)但忠心的僕人是要努力做到主耶穌要求的「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12:26)基督徒「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難以跟隨主到主所在的地方,顯然做不了服事祂的忠心好僕人,甚至可能「不能作」耶穌的門徒(參路14:33)。當耶穌呼召12使徒們時,他們都撇下一切跟隨主,無論是漁夫彼得還是稅吏馬太(參可1:16、2:14)。彼得自己也對主親口承認:「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太19:27)儘管每個人的成長快慢和靈命程度不同,能付出的代價也不同,但如果不願為主付出甚麼代價,基督徒根本就談不上有盡到做主僕人的職分的想法。

基督徒都應當做基督的精兵,在屬靈的戰場上,「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保羅還鼓勵年輕教會領袖提摩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2:3)

萊爾說:「真正的基督徒是蒙召成為一名戰士,從他歸信的那一天直到他死的那一天。」兩百年前,去中國傳教的第一個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深明此理,他為求被神大用而如此祈禱:「求神將我置於困難最多和從人類眼光中看來最難成功之佈道區域中。」屬靈爭戰遲早會帶來神的敵人對敬虔的基督徒在世上的真實迫害(參來10:32-35, 38)。基督徒若沒有為主甘冒風險的信心標誌,根本不會願意去為主打仗,無法去盡基督精兵的職分。

四、結語

司布真警告說,每個基督徒甚至傳道人都不能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的信心必然是得救的真信心。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信心真假,多多進行自我省察,悔改歸正。否則,「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來4:2)明白信心的重要標誌除了對個人,也對教會的建造和健康發展有幫助。早在1950年代,陶恕(A. W. Tozer)基於信心的行為標誌,判斷那時日益世俗化的美國基督教已開始出現嚴重偏差,因為「成為基督徒不再是危險的或要付代價的」。沒有為主付出真實的代價並願意為祂冒險,就難以體現真正的信心。懇求神保守並幫助我們在信仰生活中用行動更好地彰顯信心,來榮耀我們的神。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505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2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