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來」的帶領
劉耀光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創45:7-8a)這是擔任埃及法老王宰相的約瑟向他的弟兄們表明身份時,所講出的話,然而這話的背後,卻蘊含了許許多多辛酸的遭遇。
約瑟起伏的人生
約瑟並非平步青雲走上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位,他先經過被親兄弟謀害,差點死在自己兄長的手下,之後被賣給米甸的以實瑪利人成為奴隸,在奴隸市場又被賣到埃及法老的內臣波提乏家中。對於曾被父親寵愛的約瑟,一夜之間猶如從空中掉落的隕石,到了最悽慘的地步,不但失去身份,連性命都握在他人手中。然而,因著神的同在,縱然身為奴隸,卻凡經他手所辦理的事情,盡都亨通,贏得主人高度的讚賞與信任,並受重用。
當約瑟稍為順遂不久,卻又因主母色誘不成而被陷入獄,這如同坐過山車般,瞬間跌入谷底,在前路不知何去何從之際,神的眷顧,使約瑟縱然坐監,卻得監獄長信任,而以囚犯的身份,行管理之事。之後,又因為兩位落馬入監的官員解夢,重新燃起一些希望,但卻如同船過水無痕般地被遺忘,直到法老因兩個夢境無人能解而受困之時,原先受惠於約瑟的酒政才在遺忘的記憶中,想起了約瑟,於是讓約瑟有了抬頭的機會。從為法老解夢接著被辨識出約瑟有神的靈同在之後,很快躍升坐上宰相高位,透過豐年的積糧與荒年的賣糧,不但穩住埃及的國勢,並且也為法老賺取了更高的財富,這也使約瑟在法老眼中更加被重視,在埃及的地位更加穩固。
如同他為他的兩個兒子所取名字的意思一樣,瑪拿西——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以法蓮——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參創41:51-52)。對於約瑟來說,這是好不容易熬出頭的人生,苦盡甘來。
「這樣看來」的帶領計劃
或許在人世間的故事,這就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在神的眼中,這卻不是約瑟真實要承載的人生意義,更不是神對約瑟的生命計劃,而這計劃是要到約瑟見到原先選擇要忘記的父家兄弟,才慢慢地明白過來。由於當時饑荒嚴重,約瑟父親雅各以及他親哥哥們所在的迦南地,也無一倖免。當雅各見到埃及有糧食,於是叫他兒子們到埃及去買糧食;當這買糧團到了約瑟面前,約瑟一眼就認出這不就是那曾經把他陷害、賣給人口販子,致使他萬劫苦楚的哥哥們;原先選擇要忘記的片段,卻在這一刻,一一都拾回來了。想必當約瑟見到哥哥們俯伏下拜的一幕,那早已被遺忘的麥捆以及太陽、月亮與11顆星辰向他下拜的夢境,也頓然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過去所經歷的種種,不就是都為著今日這個時刻?他更意識到,這就是神對他人生所安排的計劃。每一個低谷、每一次爬起,都並非偶然,更不是不幸或好運,每次的低谷,都是向著今天的位分邁前一步;每次的好轉,都是預備他自己有這個能力坐上這高位。這一切都是神在他身上的鋪墊,為要完成更美好的計劃;而神的同在,就是引領這計劃得以實現的關鍵。
的確,神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專屬的計劃,如同約瑟一樣。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際遇中,會經歷各樣不同的處境,或遭遇困境、患難,或順遂、高升,我們會對每一個際遇有著不同的感受與解讀,過程中,會對自己的人生有許多疑問、吶喊與不解,甚至飽受冤屈與不公平。然而,當我們能意識到神在我們生命中有祂的計劃時,那正是我們從「這樣看來」的角度,重新解讀我們的人生,不是按著自我,而是從神的眼光出發。
逃往德國的緬甸年輕難民
2008年初,當筆者全家在緬甸擔任派駐宣教士之時,發現有一批固定參加詩班的年輕人突然消失了,接連好幾個禮拜在各樣聚會中都不見人影,他們的家長也都緘默,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直至我們實在忍不住,打聽詢問到底發生甚麼事,才知道這批年輕人通通都以難民的身份到了德國。由於非常敏感,大家都保密到家。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除了驚訝之外,還有一股很深的失落感,因為不久前,我們為了聖誕節一個盛大的福音聚會,帶著他們一起策劃與排練福音歌舞劇,在當中牧養他們,腦子裡還覺得未來可以一起為主做些甚麼事,怎麼人就這樣不見了。
當然,我們也能體會到這群年輕人在那塊土地上,受限於專權與打壓的環境,而對未來人生有著看不見的困境;以難民的身份離鄉背井,意味著可能再也回不來,甚至要與家裡的父母、親人永別。隻身在一個陌生、言語不通的地方,開始一個連自己都沒有把握的人生,若情非得已,是不會做這樣的選擇,但或許這是他們可以給自己有著另一個人生的機會。然而,讓我們壓根沒想到的,曾經是我們教過的學生,有一段時間我們彼此配搭,在同一個教會作牧養工作的丁利昌傳道,居然也在這一批出走的年輕難民當中。
神奇妙的帶領計劃
剛開始我們實在不了解,但後來陸續有機會與丁傳道取得聯繫之後,深知神在他身上有奇妙帶領的計劃。丁傳道不因為是難民逃至德國而忘卻他仍舊是被神呼召的僕人,在他繁忙學習語言以及打工之際,擔負了牧養逃難的緬甸年輕人的服事(包括先前所提的那一批)。每個主日帶領他們聚會,之後組建緬語教會,使得這群流落外鄉的人,仍舊可以在神的話語中堅固信仰,同時,筆者也從中信安排寄送聖經以及中信的期刊給他們使用。
當丁傳道比較穩定之後,他申請到西班牙歐華神學院,繼續深造他的神學訓練,在學習裝備、工作以及牧養之間穿梭。感謝主,神也帶領曾經是我們帶過的學生,以及一起配搭事奉的同工吳燕美傳道與丁傳道結成連理枝,並養兒育女,夫婦同心一起擔負牧養工作。如今,當時那一批的年輕人,個個都成家立業,丁傳道除了帶職牧養原先建立的緬語教會外,也支援不同地區校園華人事工的講臺服事。
有鑑於中信在德國以及將來歐洲事工的推展,經過多次與丁傳道接觸,以及印證他們夫婦呼召服事的心志,於2021年正式接納丁傳道夫婦成為中信在德國的當地宣教同工,中信一方面支持他們在德國的事奉,同時,他們又成為協助中信在當地,甚至未來在歐洲推展事工的伙伴。
從這個角度回看過去,無論在筆者身上或是在丁傳道夫婦身上的每一段人生歷程,我們都有許多的不明白,為何筆者會在緬甸服事?為何要面對需要撤離?為何回中信差傳總部?在牧養教會之時,又重新被召回中信?原來,神早已知道我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情況,這一切無非都是在預備與落實神的計劃。
今日,哪怕是在疫情如火如荼的衝擊下,我們仍舊在神預備與落實計劃的過程當中,縱然我們不曉得之後如何,但我們可以從「這樣看來」的帶領,以感恩接納過去,以順服面對今日,以期待面向未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205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0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