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的情緒與生命成長
林施麗輝
壓抑情緒的宣教士
在輔導室內,小玉(化名)正在分享跟工場主任的衝突,她感到屢次被誤會,沒法去表達心中的難處及憤怒,甚是委屈,結果半年後耗盡(burnout),需要提早離開工場。她在訴說哀情時,並沒有聲淚俱下,反倒臉上一直掛著笑容,像在述說別人的故事般。我好奇地提出所觀察的:「我聽了妳的故事,心裡感到很難過,真的好不容易啊。妳當時有甚麼感受?」小玉沉思片刻,有點答非所問地回應:「我不應該生氣的,我應該克服自己的不開心。」我嘗試引導小玉觸碰自己的感受:「心裡真的很不舒服,很不開心,但卻叫自己不要生氣,不要不開心,真的很辛苦啊!從當傳道到出工場宣教,妳一直這樣『操練』自己嗎?妳的心一定被壓抑得喘不過氣來。好,這刻讓我們先安靜下來,閉上眼睛,將手放在心上,感受一下妳的心如何?」
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小玉開始觸碰自己的情緒。在寂靜的輔導室內,只聽到她起伏不定的呼吸聲,然後看到淚水不自覺地從眼角徐徐流下,當想到與工場主任的衝突時,她突然像個小孩般啕哭起來,似是要將壓抑在心底的委屈湧泉而出。
壓抑情緒的原因
宣教士給人的印象是屬靈人,鮮有表達自己的感受,流露喜怒哀驚的情緒。他們習慣關注別人的需要,卻忽略了自己,也沒有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特別是我們華人向來不重視個人感受,有時礙於面子及身份,表達情緒或感受可能被視為不成熟或不體面的表現。若身處的工場其文化及社會環境傾向情緒壓抑(例如日本),宣教士身處其中,也會將自己的情緒壓下去。除了外在因素外,能否表達感受也受著個人因素影響,例如性格及心理因素(如缺乏安全感)、負面的思想和事奉或神學觀等等。傳統上,男性一般比較理性,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感受。
壓抑情緒的影響
忽略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會變得越來越麻木,沒法與自己及別人結連,既不能覺察自己內在的心靈世界,也難與他人建立真誠而深入的關係。長期的壓抑,更像一個壓力煲,一觸即爆,結果引起不少心理問題,影響身心靈健康,也影響了宣教事奉。因為當她無法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活出真我時,便很難將心比己,明白他人,與他人連繫,像穿上盔甲的戰士一樣,讓自己和別人都沒法觸碰。
情緒與自我認識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寫道:「當你遠離你的自我時,你如何能夠親近神?主啊!讓我能夠認識我自己,好叫我能夠認識祢。」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從認識個人的情緒開始。因為情緒是反映一個人內在的心靈狀態,它好像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心底的需要和渴求,以及背後的信念和價值觀。它又好像一個導航儀,引導我們面對真實的自我,包括我們不願面對的部分,而最終指向叫我們坦誠面對自己、面對神,並認識「我是誰」、「神是誰」,祂喜悅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小玉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她一直期望自己不應有負面的情緒,不能憤怒,要常常喜樂,也期望工場主任明白她初到工場的需要,能在事奉上給予清晰的指引……經過數次的面談,當處理了濃烈的情緒後,她開始覺察隱藏在冰山下的想望,如何影響她的情緒和行為。當安靜下來,她重新檢視,慢慢調整對自己及工場主任的期望。
情緒與內在生命成長
「覺察」是宣教士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生命成長的起始點。「覺察」能力越高,越明白自己內心的心理及心靈狀態。以下幾點盼能幫助宣教士培養覺察力,透過自我省察,也藉著神的恩典和工作,以及別人的提醒,讓內在生命不斷成長。
1. 認識及正視當下的感受:每天用10至15分鐘安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特別留意當中的起伏,「我今天的感受是甚麼?」憂愁、開心、憤怒等等,接觸自己的內心,為這些情緒命名。
2. 自我覺察,與己與神對話:安靜下來,有意識地覺察自己內在的境況,與己對話,看看我裡面發生了甚麼事?並將這些感受及思緒,與主分享。祂明白我們,接納我們的感受,並藉此與我們對話。
3. 真誠面對,擁抱接納: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儘量在當中停留一段時間,切勿企圖去控制或避開它,即使是一些負面的情緒,都有它的功用,都需要我們去擁抱接納它。當我們看自己內在生命時,會看到軟弱、限制及陰暗面,接納當下的狀態,安息在神的同在中,感受祂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4. 靜觀基督,真光照亮:不要只停留在「看」自己,我們更需要的是看見住在我們裡面的神(參約壹4:15)。靜觀就是覺察和安歇於在我們裡面的神,「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1:5)讓這光照亮我們心裡的陰暗、療癒內心的傷痛、啟示我們的「真我」,看見我們是光明之子,是天父所愛的兒女,以致不再受負面的情緒及思想牽制,有安全感活出「真我」。靜觀基督能深化及內化我們與祂愛的關係。
5. 屬靈友伴,同行提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都需要別人的提醒。宣教士在工場可有屬靈友伴給你提醒?當別人提醒時,你可有一顆開放謙和的心去聆聽,然後省察自己?人在異鄉為異客,同行提醒者稀少,若有,請珍而重之;若沒有,鼓勵你主動邀請靈友成為提醒者。
6. 教會及差會的角色:教會及差會牧者同工是宣教士的緊密伙伴,在宣教士的生命成長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你是否看生命比事工更重要?不要只談事工,請先關心宣教士這個人(傾談時不妨多問他的感受),提供一個信任開放的空間讓他去表達。差會應鼓勵宣教士定期退修,讓他們在忙碌中停下來,靜一靜。
結語——察覺始於安靜
那些被壓抑了的情緒,就像被遺留在心底的碎石,看似不顯眼,卻會割破心靈,久而久之甚至會堆積如山,塵封心靈空間,叫一顆肉心變石心。宣教士要擁有健康的身心靈,需要從認識及學習表達情緒開始,這也是生命成長重要的一步。情緒沒有好壞對錯,在乎我們怎樣面對;生命成長的方向百花齊放,在乎我們有否覺察力,而覺察需要安靜的心靈和空間,「靜」而後「覺」。忙碌的宣教士,你有多久沒安靜下來?你有多久沒關注自己的感受?是時候去「看」了,看那個在我裡面的神,看那個在神裡面的我。要看得清楚必須有瞭亮的眼睛,因「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路11:34)
(作者是中信國際差會協調主任,婚姻及家庭治療師(MFT),參與宣教士輔導工作。)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005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9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