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北美校園事工

錢志群

千年以前,主耶穌曾對夜間來訪的猶太官員尼哥底母說過:「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8)這話深奧卻真切。聖靈的風無形無影,卻一直是按其自己的意思在吹。教會誕生那天,「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徒2:2)。不知多少靈風吹過,福音已吹遍五洲四海,如今又一陣風將多少中國莘莘學子吹到海外。據中國教育部官方統計,2014年出國留學的學生人數達45.98萬人,且留學生已向低齡過渡。這其中,有一大半留學生來到美國。

近些年來,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步伐日漸加快。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始重視從中國招收學生,成績的門檻已經降低,因有語言預科,想來留學的學生們幾乎是有求必應。特別是2014年的APEC會議上奧巴馬宣布,延長中國人簽證的有效期限,學生簽證延為5年,商業旅遊簽證更長達10年。簽證之門方便大開,不僅對無數想來美國留學的學生,特別是對無數曾被拒簽、甚至患有簽證恐懼症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大驚喜。一旦拿到簽證,以後來美國有如出差般方便。據報導,2000年來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只有5萬多人,佔美國國際留學生總人數的11%。2013年中國留學生升到27.4萬人,佔美國國際留學生總人數(88.6萬)的31%。2015年中國留學生達到33萬人,這個數字還在上升。走進美國的任何一所大學,中國學生面孔隨處可見。有留學生在微信群裡曬出美國某所大學的畢業名冊,上有大量華人名字,於是感慨:沒有搞錯吧,這是不是該大學的中國分校?也許我們會感慨中國人越來越富有,越來越求知,越來越開放。但是我們信主的人,當感慨神帶到我們身邊的福音禾場越來越大,責任也越來越重。主的聲音彷彿穿越遙遠的時間隧道,再次提醒我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4:35)。

老眼光的遺憾

面對校園裡一望無際熟了的莊稼,是不是我們都盡收眼底,拿起了收割之鐮?很多教會和福音機構確實有了從神而來的清楚異象和很大負擔,但仍有一些北美華人教會及不少教會的同工對校園事工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未必有足夠的認識,不但近視,還有盲點。

第一,沒看到禾場數量的擴大。在日益增多的北美華人教會中,不少教會因就業環境、生活環境和學區環境的主導而遠離校區。即使是在大學任教的一些同工,因為孩子上學等原因也會遠居在環境好的衛星新城。即便教會設立校園事工分支,也因距離較遠,加之年幼兒女在那裡沒有團契,而不再參加校園事工。家庭同工們因此接觸學生的機會相對減少,對校園禾場的新變化沒能及時發現。他們可能看到校園團契中統計出來的少量人數,就不認為校園事工有多重要。殊不知,這個數字越小,越是需要我們跟進其背後的更大數字:一是大量不到團契的學生;二是大量送孩子入學並時常來探望和旅遊,直到參加畢業典禮的父母們;三是大量的中國訪問學者及其家屬以及他們的雙方父母。這個數字流動量很大,但卻往往被忽略。

第二,沒看到宣教陣地的轉移。不少教會宣教的目光仍然盯在遙遠的中國國內,這雖然也是福音使命所使然,但是我個人覺得,如今我們的目光更應該移回到身邊這些新移民群體身上。這些年來中國的基督徒數字越來越大,從總量上遠超過北美的基督徒人數,神已在他們當中興起了一支龐大的福音生力軍。此外,從國外留學和探親形成的海歸基督徒也為數不少。他們身在國內,對身邊的人傳福音比北美短宣隊們更佔有優勢,有平日隨時隨地接觸的各種方便;而相反,北美短宣隊不僅在吃住行上,既耗時又耗國際飛行的經費,時差之疲憊加上接觸之不便,以及被中國公安之防備,還有對傳福音對象的時代環境和個人情況的缺乏了解,宣教果效有很大折扣。同樣去中國的各種宣教成本,如果投在身邊新禾場上,可能會是事半功倍。不是說,去中國短宣不重要,但是方式上可以調整,可以把短宣經濟上的花費轉成對中國某些貧困地區農村教會的直接資助,也可對一些牧者缺乏的教會開展同工的短期集中培訓等。

第三,沒看到潛在無限的果效。有些同工反倒因為北美校園團契參加人數少而認為在那裡設分堂、租或買聚會點、養半職或全職同工是經費上不合算的事。如果從世上經濟學來說,確有道理,人數一少,就會奉獻少,投入多。但是我們需要以靈眼算帳:一是說明我們沒收割的莊稼仍然留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不割,難道再從中國國內邀請收割隊伍嗎?二是校園團契人數少,也因為學生的流動量大,不斷畢業分散各地,不正是神藉著他們的流動而擴散福音嗎?很多非校園團契的北美華人教會中,有多少人不曾是在校園團契中認識主?美國華人教會是由1950年代開始,在紐約河邊教會(Riverside Church)協助下,中國留美學生開始成立中華基督徒團契。其後,以留學生為主的華人查經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加拿大於1960年在小麥產地的Winnipeg開始華人基督徒團契,Winnipeg的冬令會中造就了不少基督徒領袖。北美華人福音正從校園事工起步發展起來了,當初幫助校園事工的不少美國教會算過經濟和時間上的成本嗎?我妻子16年前在美國麻州大學校園團契中認識主,雖然她在那裡時間很短,當初靈命也很弱小,但如今我們雙方兩大家族中已有十多人歸在主的名下。校園事工的果效潛在而無限。那些來美國留學的學生們,其父母多數不是當官就是富商,我們在北美如何能接觸到這些福音最不容易接近的群體?神是把他們的孩子先交在我們手中。

新生代的挑戰

當然,神所交給我們的這些留學生,多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或官或商,身上有很多優越感或嬌慣性。給他們傳福音並不容易,不能只完全用傳統的校園事工方法。

第一,他們不是很在乎吃用行上的照顧。大概是十年以前,學生福音的預工,主要是請吃、車輛接送、用品提供,這些對他們會有很實際的幫助,也能容易接觸和感動他們。但是如今來的學生多半不缺錢,中餐館也越來越多樣化,學生們下餐館是家常便飯,刷卡毫不眨眼。請學生們下餐館,還要看他們願不願意。有一次,我和妻子約好請一位已被校園同工們關注的學生吃飯,我們如約開車近一個小時去校園,想早些先與她談談福音,沒想到她說有事。我們說,那忙到中午一起吃個飯不佔你太多時間,她說好,但到中午她又說不能來,我們只好又開車回去。事後聽她室友說,她那天整個上午都在宿舍。再說,不少學生來美國不久,就開始考駕照買車,甚至現金買全新的車。到了週末,幾個同學一約,就開車外出兜風,逛商店買名牌。以往很多學生,週末無車在家很寂寞,很容易接到教會,再幫助送到商店採購就會很高興,更不說要送一些舊用品。

第二,他們不是很在乎你用甚麼活動吸引他們。如果僅僅指望迎新、過節時,校園團契同工們精心準備的一些詩歌、遊戲、影像,他們未必有多大熱情。他們捧著個電腦和手機,再多時間也能廢寢忘食地打發。如今,甚麼好歌好劇網上都能搜到。

第三,他們不是很懂人情世故。波士頓某華人教會的一位長期關心學生的姊妹,告訴我有關情況:有個學生要養隻狗,她告訴他在美國養寵物有很多責任,要打針。他要上課,又常放假出門,誰來照看?於是他決定養貓,比狗容易照顧。她便幫助他辦理領養手續,花了很多時間,他又說不要了。還有一個學生急要一樣東西,於是她便帶上東西趕到約定的地方,等了很久也沒見他來。過了幾天她在教會遇見他,他像從來沒有此事似的,連一聲感謝和道歉都沒有。有的學生買車請她擔保,她婉言拒絕後,這個學生就不再來教會了。

第四,他們不是都有良好的行為。學生出國之後,再也不受家長的管束、自身對學習的鬆懈導致沉迷遊戲、時常不去上課。有的學生偷偷去了賭場,於是就有向家長騙錢、向同學或教會的人借錢的現象。有些學生男女同居。有些學生在宿舍裡違紀抽煙。2014年美國開除的1,657名中國留學生中,除了成績的原因(57.56%),還有抄襲、考試作弊或協同作弊、代考、代課、找人代寫作業的原因(22.98%),缺課的問題(9.67%),打架和人身威脅等行為失當的問題(3.87%)。此外還有違反法律問題(1.93%),包括性侵、違反交通規則、非法持槍、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起訴而被開除、未成年人吸煙及飲酒、未成年人藏煙、因延遲畢業的I-20表出現問題、使用住家的社會安全號而觸犯了個人隱私、盜竊等等。

總不變的路徑

對新生代學生傳福音的難度確實加大了,但不等於說我們向他們傳不了福音。我們所做的是與神同工,聖靈在當中主導一切。如果說,神揀選了人並預備了永生大禮,我們不過是郵寄員。如果我們是撒種的人,種子也離不開神賜的生物規律,要有陽光雨水才能發芽生長。

我們如何贏得他們,除了復興我們的禱告,貴在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的見證,這個見證的關鍵點就是活出愛心來。這些學生們雖然不缺少生活的經濟來源,但是不是說他們不需要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幫助:

第一,入學幫助。新生入學會有一些困難,比如說飛機場接站。有些早到的學生,學校宿舍不能住入,我們教會有兩間臨時住房幫助臨時安頓。他們剛到時就有一個採購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還需要辦手機等。在這個初到時一切都陌生的情況下,送上一份溫暖,即使他們以後不來教會,也會在記憶裡留下對教會的好印象,將來也容易再回教會。

第二,語言幫助。很多學生並不是通過合格的托福和雅思成績申請來的,他們有一個英文預備期。所以,他們一開始甚至簡單的日常英文對話都有難度,需要在基本生活上給予一定的翻譯幫助。有一位同學來校後遲遲沒有註冊入學,他害怕接觸,總呆在宿舍裡,即將面臨退學時,我們知道了情況,有弟兄姊妹去指導他一步步操作完成註冊。以後,常詢問他的學業情況,並給予很多鼓勵。

第三,住行幫助。有些學生來美不久就想買車,多數初時買舊車需要我們幫助分析推薦,還要載他們去車行選定並完成手續。有些學生在國內還沒學車,在這裡也有一些教車、考駕照及舊車出現故障的問題。在住宿方面,他們有些不住校,或者住了一段時間學校想出去租房。有些在網上找不到房源,也常會找我們提供信息。還有些學生與房東因語言及習慣等原因彼此產生誤解和矛盾,需要某些幫助。

第四,心理幫助。在適應新環境,尤其是感冒、牙痛需要求醫時,在國內被寵的他們最需要關懷。帶他們看醫生,幫忙翻譯,送食物等都會使他們很感動。身在國外愛莫能助的父母,事後也心存感謝。等他們來美後,也許會熱心地在餐館款待還情,那時邀請他們來教會也相對容易。有些學生父母離異,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少母愛,如果真心關心他們,他們還會把自己在重組家庭中的心理傷害和忿恨對你述說。那時你的一點引導和安慰,都會引起他們的心理共鳴。

第五,父母幫助。因為簽證的容易,很多學生父母會送孩子來美國入學,或者是中途請假探訪。他們來時,不少都需要到機場接機。因孩子忙於上課,他們無車又不懂語言,會很無聊,如果我們願意花點時間照顧他們,他們以後對孩子來教會也不反感,甚至自己就在探訪期間認識主。

總之,從神而來的愛心是福音的一把金鑰匙,不難打開學生們的心門。校園事工的果效潛在而無限。我們作為福音的祭司,擔負福音的使命,在這片肥沃的禾場上,責無旁貸,務要傳道。主已用奇妙的方式將大量成熟的莊稼帶到海外校園,如果沒有盡心竭力去收割,等主再來審問我們之日,我們這些曾被派在這片工場上的工人們又如何交賬?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60201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