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福音使命的四個誤區
錢志群
在生活中,當一位長者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或是父母要離家遠遊時,臨行前對孩子們所交待的事,一定是在他們心裡最重要、最放不下的事情。同樣的,約兩千年前,主耶穌升天,身體暫時離開這個世界時,祂交待了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我們去傳福音。翻看四福音書的結尾就會知道,傳福音是一件多麼讓主牽掛的事情: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廿八19)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5至16)
「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廿四46至48)
「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二十21)
一代又一代門徒,近兩千年來灑下無數血和淚,甚至捨生殉道,將福音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中,我們同樣傳承著神的使命。向田舉目,處處都是熟了的莊稼。遺憾的是,我在牧會中體會到肢體對福音使命的一些錯誤意識,願神幫助我們糾正,不斷增強我們的福音使命感。
一、神賜給美差:祭司
錯誤意識之一:我每週到教會敬拜一次,有時參加團契,偶爾在家讀讀經、禱禱告就可以了,傳福音是傳道人、宣教士、牧師和教會同工執事們的事。
只有認清了身份才能重視使命。我們是不是都真正認識到「基督徒」稱呼的含金量?是不是真的看重「基督徒」的名份?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看法,自己要是廳長、部長、董事長的兒女,就很自豪,甚至飄飄然;但是作為神的兒女,多半時候只是嘴上唸唸,心裡並沒有多少切身的自豪、優越和幸福感。有一些主內肢體,他們的父母在世上沒有高貴的身份,甚至還會羨慕那些出身優越的人。不少主內弟兄姊妹一升職、一有成就,恨不得第二天就去換個名片,左設計右推敲,逢人便散。可是一問你是不是基督徒,就不願意張揚了;甚至與人交往多年,對方都不知道你是基督徒。
16世紀宗教改革的時候,馬丁路德說過一句非常響亮的話:信主的人「人人皆祭司,十字架下皆弟兄」。從關係上說,基督徒都是神的兒女,與天上的爸爸比,哪個地上的爸爸大過祂的愛心、祂的大能?有這位創造和掌管萬有,特別是賜人永生的天上爸爸,誰不應該凡事謝恩?誰還能妄自菲薄?
從使命上說,基督徒都是福音的祭司。「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使徒保羅對此領受非常到位:「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十五16)
作祭司,無論舊約還是新約時代,都很尊貴,但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亞倫作大祭司的時候,他胸前要掛上十二塊寶石,閃爍發光,顯出他的尊貴,職份尊貴,職責神聖。如今我們作祭司為何有君尊?因為傳福音是在搶救人的靈魂,傳遲了傳少了,很多人離世就與永生無緣。所以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羅一16),因為「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
神真的需要你的能力嗎?祂造太陽、月亮要你幫忙嗎?祂從死裡復活靠你幫助嗎?你被神揀選做祂的工,是神賜你的美差和特權,是神要藉此塑造和賜福給你。
二、神賦予恩賜:服事
錯誤意識之二:我不善於交際、也缺乏口才,又沒有特殊技能,更沒有多少財富來事奉神,傳福音還是讓那些有恩賜的人去做吧!
神是不是會造沒用的人?不是。沒有一個在基督裡的肢體是沒有用、不能被主使用的。「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所以經上說:祂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四7至8)。神給每個人,特別是祂揀選的肢體們,都有恩賜和特別功用,就如手有手的功用,腳有腳的功用。科學已發現,人的200多個器官沒一個是無用的。謙卑,但不能自卑。即使你有缺陷,也不要輕看自己。「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
澳洲無肢青年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用從他身體中突出來的腳姆指學習寫字、學丟網球、練習游泳。他21歲拿到了會計師和理財專業的學歷,是「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組織創辦人,及著名殘疾人勵志演說家。他帶著不便的身軀到世界各地向無數人見證兩件事:第一、每個人在神面前都很寶貴;第二、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祂的計劃與目的。
印度有個寓言故事:一個僕人每天要到很遠的池塘為主人家挑水。可是有一隻木水桶有縫,總是漏水。僕人到家時,這隻漏水的桶裡只剩下半桶水,另一隻桶的水卻是滿滿的。一月如此,一年如此。有一天在池塘邊,漏水的桶對那挑水的僕人說,我很對不起你,每趟只讓你挑到半桶水。僕人安慰它說,不要難過,回去的路上我指給你看一樣東西。一路上僕人對那漏水的桶說,你看你漏水的那一邊,各色花草競香吐艷;你再看另一邊,全是荒土。原來僕人知道這隻桶漏,就順著路這邊,播撒了各種花籽。於是每天漏水澆灌,澆出了一路春色,令辛苦的僕人在挑水中感到賞心悅目,別有另一番安慰。
保羅見證主:「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十二9)當我們說「我甚麼都不會,我沒有恩賜」時,我們可能已經掉入一個陷阱之中,那就是只有等到我覺得恩賜夠大的時候,才來服事主。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所高舉的就是「恩賜」,而不是賜人恩賜的「主」。
恩賜是甚麼?恩賜可以是一種特長,比如:會打球、會寫、會畫、會說,樣樣都可用它傳福音或是做福音的預工。恩賜可以是一種經歷;你雖是大官,或是成功的商人,或曾吃喝嫖賭,卻被神所拯救,從而為神作見證。恩賜還可以是一種品德;你富於同情心,有愛心安慰人,有耐心教導人,都能為神所用。
你從神得恩賜不代表你完美,你仍然不過是人,有罪、有限;不過是一個被神赦罪的人,被神使用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恩賜不是用來與人比較的,而是用來與人配搭的。手與腳的功用不同,不能互相取代,但能互相幫助。所以,「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2)。
我們事奉缺的不是恩賜,貴在忠心、謙卑、順服。神揀選摩西作以色列人的領袖,要他去見法老王,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雖然神已經給了摩西啟示,也用神蹟印證了對他的揀選(參出三12,四1至7),但這一切都還不足以說服摩西接下神的任務。摩西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袮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四10)他真的拙口笨舌嗎?神讓他的第一個40年,活在埃及王宮裡,「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神對摩西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出四11至12)但是摩西仍然推辭說:「主啊,袮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四13)感謝神,最後他順服了,且從此忠心。
三、神一起同工:禱告
錯誤意識之三:福音我也沒少傳,但從來沒有結果子,回答不了人那麼多問題,甚至因此與親人、朋友鬧得不愉快。我想通了,誰得救、不得救是神揀選的事,我傳還不如不傳,吃力不討好。
神給你的恩賜不是讓你有驕傲的資本,不是讓你高看自我。恩賜不過是種子,你會撒種子,會耕耘,會收割,但是不要忘記,種子還需要陽光、雨水、空氣和肥沃的土壤。「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羅一16),傳福音「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參亞四6)。發揮恩賜,但不要忘記神的同工。與神同工,最主要的是禱告;保羅非常看重這一點:「你們要恆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西四2至3)。
禱告可以開人的心門。人心是驕傲的,我們靠自己的能力和口才,無法讓人心服。而神能鑑察人心,祂總能用特別的鑰匙開特別的心鎖。禱告可以捆綁魔鬼的手腳;傳福音時,魔鬼不甘罷休,因為很多人都曾有拜偶像的背景。禱告也可以讓自己被塑造,變得更有愛心、耐心和智慧。
有位弟兄回憶說:「幾年前,我憑自己的一股熱誠和滔滔不絕的口才,回國向父親傳福音,結果,大家不歡而散,我失意地回美國。」事後,一位年長的姊妹問弟兄:「你有否每日為不信主的親人懇求代禱呢?」後來,他和妻子每日為不信的父母親代禱。三年後,他的父親在別人傳福音給他時,欣然信了主。
當然,在為別人代禱時,也要為自己禱告,求神讓我們活出好的見證。沒有見證就無法傳福音,很多人都說:「那些信的還不如我們不信的。」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有些人信了主,主崇高,他糟糕,把人絆跌。有一傳道人到一個姊妹家中做客,隨即傳福音給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說:「我才不去呢!在地上我就受夠了氣,還要我在天堂受她的氣嗎?她上天堂我寧願下地獄。」所以有傳福音的心志,就必須先活出主的見證。當別人看到我們的好行為,才能讓人將榮耀歸給我們的神,才能讓人被吸引來追求我們的神。
當懇求神同工時,就不要擔心果效。無論是撒種,抑或是收割,都當一起快樂。神有時會讓我們「享受別人勞苦的」,滿有「收割」的喜樂;但是神有時也要我們學習像農夫有忍耐的心,安心做「流淚撒種」的工作。
四、神會算總帳:賞罰
錯誤意識之四:反正我有了天堂門票,我只做個信道的信徒,不做傳道的門徒也沒關係。
神交給我們使命,祂一定會落實並驗收。在主再來之前,主在落實祂在我們身上旨意的過程中,可能會藉著苦難煉淨我們的渣滓,讓我們如約拿那樣學會順服,踐行使命。主再來時,祂會驗收我們的成果,要算總帳,兌現賞罰。「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約四36)。在世上未必得多少屬世福氣,但有一天,你看到天上銀行的存款額那麼大,必然會喜出望外。但是「那領到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太廿五18)的人,會被扔在黑夜中「哀哭切齒」。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羅一14)所以他又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6至17)保羅用他餘生還福音的債,以至於死前能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至8)
我們在福音上也都欠債:一是欠神的債。因為神用寶血換來我們的永生,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神給我們的東西從陽光到永生都是免費的,叫恩典。就像人給你一樣好東西,不要錢,你不欠他情嗎?他託付你一項他最關心的使命,你不真心去做,你不欠這個帳嗎?二是欠人的債。有牧師在講道時問:「你得救是別人把福音傳給你的,請舉手。」舉手一片。「有人得救是因你把福音傳給他的,請舉手。」只有幾個。福音是接力棒,人傳給你了,你不往下傳,你沒責任嗎?如果你連家人、朋友都沒用心去傳,你怎麼不欠債?就怕我們見主面時,非但沒得獎賞,債還都存在那裡。
結論
總之,「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處處都是陌生的面孔,處處都是福音的禾場。我們既要舉目遠方,更要努力面前。莊稼不收就會倒在田裡,水一泡就爛。所以「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
巴勒斯坦有兩個內海,一個海裡面有各式各樣生物,叫加利利海;另一個海裡面卻沒有任何生物,叫死海。這其中的差別在於,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後,又將水給了下游;而死海在納入上游的水之後,卻沒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積大量的鹽分,沒有生物能存活。因此,懂得分享,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樣,豐沛且充滿活力。不要讓我們的信仰成為死海,只進不出,空有才幹與恩賜,卻不能成就任何事情。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40501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5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