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走靈命成長的絆腳石

劉琦

信主多年的基督徒都會面臨這樣一個挑戰:信主久了,蜜月期過了,心不再那麼火熱。見證聽得不少,經在讀,事奉也在做,就是靈命不見長進!禮拜天在教堂崇拜,平時就回到世界裡,過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願我們都能踢開攔在面前的絆腳石,在靈命上一起快快成長!

四個話題

我們在屬靈的光景上有一些通病,值得我們一起來注意:

一、得赦罪後,再犯罪,再求赦免

反正主在我們信主時就用耶穌基督的寶血潔淨了我們,我們的神是憐憫人的神,我們當然要在主面前常常認罪;可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呢?或者就把犯罪歸咎於來自撒但的攻擊和試探,卻不曾思想,我們是否給撒但留下了破口,而容易受牠的攻擊呢?

二、敬虔的外表和生命的改變

我們常聽基督徒自誇地說,我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已經把週日去教堂當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乍一聽,還真挺虔誠的;可是,每禮拜天坐在教堂,真的是用心去敬拜神還是只覺得是義務,不去不好?很多時候上教堂只是一個慣性動作,甚至有時候變成了我們的負擔。聽道時是否對講員有這樣那樣的評論?敬拜時我們注目的是神還是人?準備領詩或領會時,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得到人的讚美或有機會展露風頭;還是專心仰望敬拜我們的神?

三、讓生命成為主的見證

作見證不只是要見證主賜予我們生活上各種所需,也不是個簡單的自我檢討,或是個讓人感動、流淚的見證,而是要求神幫助我們每天更多地信靠、跟隨祂,讓我們的生命漸漸長成,有基督的身量,使周圍的人因著我們生命的改變願意認識主、信靠主,這才是真正為主作見證。我們做好事時是否希望別人能知道?幫助人時是不是又期待得讚美?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對不信的人有見證,有影響,讓人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從而叫人羨慕,吸引人追求主?我們不應只停留在替別人解決困境的層面上,還要積極勇敢地傳福音,關心他們的永生。聖經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十五8)榮耀神乃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和目的。

四、開口屬靈,行動卻如何?

日子一久,讀經、聚會、事奉,一開口,便是很屬靈的基督徒行話,禱告也是一套套宗教術語;但我們有沒有注重內在生命的再塑,和與主關係上的貼近?生命的見證蒼白無力,成了個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就是我們的教訓(參太十五7至9),讓不信者對我們敬而遠之。有時還會高舉自己的罪;自義、自憐、自滿、自足,甚至發展成自傲、自我表現、高抬自己,這本是天性裡藏在靈魂深處的東西,因著神的光照會原形畢露。我們應該謙卑下來,主耶穌謙卑到為門徒洗腳(參約十三5),我們為甚麼不能讓十字架在心裡真正作工,作一個安靜隱藏、自甘緘默,靜伏在神的箭袋裡的人?和人相處,事奉時也應多體諒別人的苦處,願意自己多擔當一些。受委屈和誤解時,也應向主禱告傾訴,而不是把埋怨和苦毒埋在心底,實在做不到,就懇求主幫助賜我們一顆溫柔的心!

八個方面

基督徒對主要有新婦對新郎的熱愛,要有激情,全部奉上,獻上自己當活祭!

一、個人道德標準與出於神的愛

一次聽一個姊妹說她對教會某個姊妹有特別的負擔,甚至到為她心痛的程度。我當時心裡一震,想自己雖然也關心、同情過別人,但甚麼時候對別人有過那麼重的負擔?自己更多是站在人的角度去看事和人。可能因為自己學商,一直是以所謂的「衡量標準」,過了這個標準線就會覺得不應該,缺乏從主那裡來的寬容和愛心。處處留心,皆有榜樣。那個姊妹雖年輕,卻是我靈裡的長者。有時女兒的話也能幫助我反省自己。一天女兒回來跟我說,她選了一個不太熟識的小朋友做活動小組拍檔,我問她為甚麼?她說:「因為那小朋友英文不好,也沒甚麼朋友。」我真是要學習女兒的愛心。加拉太書五章14節說:「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二、沉靜與轄管

我對提摩太前書二章中主教導的「做一個才德的婦人只要沉靜,也不許她轄管男人」有一種特別的負擔。哥林多前書十一章3節也說:「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以弗所書五章23節同樣強調:「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所以作為姊妹,面對的順序應該是:神(基督)──教會──男人──女人。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的關係,大陸來的女性講話口氣、行事作風相對來說都比較「潑辣」一點,自己也不例外,總想讓別人聽自己的,沒有給先生在家一個正確的領頭地位,在孩子面前也有不好的見證。我不能只在這裡光檢討而無行動,因為有人會在家繼續看我的行動;所以我要時時提醒自己,這確實很難,也真要求主看顧,能改變自己!

三、不斷回眸型與堅定一致型

有些人名義上雖是基督徒,但在跟隨主的道路上,一步三回頭,五里一徘徊,就像捨不得所多瑪產業的羅得之妻,或是過了紅海的以色列人,懷念著子虛烏有的埃及肉鍋。這樣的人身在曹營心在漢,一面在教會中唱詩讚美,一面惦念著世界上的事,恨不得聚會趕緊結束。有些人除了在聚會時聽幾段聖經外,聖經平時根本不讀或讀得很少。這樣當我們遇到一點小小誘惑,可能就不能繼續參加聚會。有人以為一受洗就萬事大吉了,成了「不讀經、不禱告、不聚會」的「三不基督徒」。當今很多教會中,這種名為基督徒實為「糊塗徒」的,不在少數。保羅說過:「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六7)我們可能沒有那麼糟糕,但誰敢說自己身上多多少少沒有他們的影子?讓我們一起共勉,來做個堅定一致型的基督徒。

四、享受屬世生活與謹慎儆醒未來

有個姊妹問,為甚麼美國教會鼓勵大家享受生活;而中國教會則總是強調屬世的罪惡。我們在婦女查經班也在討論這事。我們不是不要看重「世上的思慮」,思慮本身沒有甚麼不對,而在於我們忘記了生命的優先次序,讓短暫優先於永恆。我們都知道這世上的一切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長存(參約壹二17)。錢財也並不在於它本身有甚麼不好,而在於我們不知道要有多少錢財才算足夠;並不是所有欲望都不聖潔,而是這些欲望使我們不能夠再專心地追求愛主,過一個聖潔的生活。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需要拒絕物質生活的享受,凡神所創造又賞賜給我們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都可以存著感恩的心領受(參提前四4),只是我們不要嫉妒別人的成就和富足,可以過簡單一點的生活,盡量避免把錢花在不是特別需要的事物上。也要學習預備自己的心把金錢用在主的事工上。

五、個人生活與教會的事奉

很早以前就一直聽一位姊妹說:「要在教會事奉必先要搞好家庭。」當時我還有些不以為然,覺得這話好像不夠偉大,現在想來,非常有道理。主日因為要趕著去事奉總是急急忙忙,慌慌張張,自己事先不做準備,臨了指揮先生和女兒幫我拿聖經,拿水,拿包,拿這拿那,還經常忘了東西,打電話讓先生給我送來(先生和女兒去不同的教會聚會)。我在家態度有的時候也很不好,女兒評論我說:Only nice when you are on the phone。(打電話時,才把聲音調整到溫柔的頻道,成了另外一個人。)去年母親節,我收到女兒和先生的賀卡。先生還表揚鼓勵我繼續去關懷幫助人!那幾天我寫了一大堆母親節賀卡送給教會,請他幫我一起壓模。本來心裡還怕他笑話我自己都沒做好母親的榜樣,還去鼓勵別人;沒想到他沒笑話我,反而鼓勵我去做這些事,令我感到有些慚愧,反省自己以後應該要學習先從家裡做起,從自己身旁最親的人做起,做一個基督徒的好樣式。

六、聽道與行道

雅各書一章22至23節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唐崇榮牧師說:「你不但要聽,你要想,你要知,你要信,你要去行出來;所以聽道之後並不是結束,要去想,要去明白,然後要去行出來,最後才可以傳出去。」聖經告訴我們,要反覆思想神的話語。每一次當我們在困難的時候,在模糊的時候,在猶疑不決很難決定的時刻中間,一些神對我們講過的話會浮現在我們的思想,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就是聖靈正在引導你的時刻。記得前一段時間聽廣播報導:有人投訴鄰居一天24小時在唱一個歌,弄得他們不能休息。警察去查,發現那是那人博客上的一個連線(link)沒關機,就整天在那裡響。影響別人固然不好;但我突然想,我們是否也應該在自己身上裝一個連線,讓神的話和光顯現,時時來提醒我們。一個尊重神話語的人,才能夠做神的好兒女;一個尊重神的道的人,才能建立教會,使生命更豐盛起來。

七、靈性低潮與靈性穩定

一種情形是信心跟不上知識;聖經很熟,知道神的旨意卻無法相信,與神的相交減少,甚至是停止,倒過來覺得神離他很遠。一段時間感覺不到神的存在,禱告不蒙垂聽,和主的交通出現了故障,心裡非常苦悶。另一種情形是行為跟不上信心,相信神的旨意卻不能行出來,就是說的比做的好。這兩種靈命低潮都隱含著屬靈的自欺,因為真知識必定預設了信心,真信心必能結出行為的果子。不論是個人的靈命低潮,或是整個教會的屬靈低迷現象,先要檢查是否遵行了信徒五要:讀經、禱告、聚會、奉獻、見證。聖經告訴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凡事都要禱告,禱告要恆切。神所賜的平安是人間找不到的,是出乎我們意料,出乎我們的理解。另外,要行出道來。腓立比書四章9節說:「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我們一直都要儆醒,因為在你不防備的時候,靈命低潮就來了。你雖然悔改,靈命低潮仍有可能重覆地發生;因為世界的誘惑,與肉體的情慾,在主再來之前是不會停止不攻擊我們的。

八、相交與躲避

有時教會也會經歷靈性低潮。有人因此離開了教會,他們覺得教會有太多混亂的事情,不想再看,也不想再參與,就作一個不去教會的基督徒。面對教會內的紛擾,有人選擇介入,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默默禱告,三種反應都有它的好處,也都有不信與缺乏愛心的危險。若是介入,必須帶著愛心介入;若是離開,必須是帶著信心離開;若是禱告,卻不能長久沉默。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有一種樂觀的態度;但這種樂觀是建立在對神心意的信心上,而不是建立在對教會的信心上。神的教會可能跌倒,教會的事工可能失敗,基督教也曾走過灰暗的歷史,那些恨惡神、抵擋神的,向著神的兒女洋洋得意;但神是信實的,祂的旨意既出,就不會收回,也不會失敗。要將自己交託給那信實的神。團契生活有不同的層次,最簡單的是分享與一起學習神的話;較深的層次是服事的團契生活,如一起參加宣教或關懷事工;最深、最強烈的層次是受苦的團契生活,在這樣的團契關係裡,我們進入彼此的受苦當中,一起哀傷、一起承擔彼此的重擔。

(作者是印第安那布魯明頓華人基督教會的同工)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00605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