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爭戰,總見主恩

余正遠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小戰場,是善與惡之交戰。世界名著《天路歷程》之作者本仁約翰,在地上奔走天路時深切醒悟:「一個正直人的標記,必定是在失去一切之後,還願意繼續奔走天路,繼續服事神。」「你不要怕他們,因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申三22)

貧寒生活的爭戰

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28至1688)生於英國一個極度貧窮的家庭。父親是個補鍋匠,專營焊接和修補鍋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屬製品。在今天這樣的工作早已被淘汰。十七世紀中葉的補鍋匠,須經常奔跑於各鄉村之間,挨家挨戶地兜攬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東西,他們就在僱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後僱主當場付錢。在當時社會來說,是相當卑賤的職業,收入微薄,不足一家糊口。本仁曾以創世記三章18節來形容其父:「爸爸是個老實勤奮的人,他的辛勞就猶如神昔日給亞當的懲罰:『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為能有多個人幫手賺錢,許多補鍋匠常帶同年幼孩子作幫手。本仁約翰的父親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沒讓兒子跟他;反把兒子留在村裡唯一一所學校上學,這是本仁約翰極為感恩的事:「這是神的恩典,讓父親以送我上學為念,以致我有機會在學校學寫字及唸書。」但當時的本仁約翰也只能讀至小學畢業,其後亦要隨父親從事補鍋匠的工作。

在這段日子,本仁沒機會再看書寫字,只從朋輩間學曉講粗言並說謊話。屬於社會基層的父親,雖為英國國教信徒,卻從不懂得糾正孩子這方面的劣行。

本仁相信神要藉他的寒微背景,磨煉他,呼召他出來見證主的大能。

妥協與不妥協的爭戰

就在這個時期,英國教會掀起改革浪潮,更正教教徒把聖經帶進民間,令聖經不再只是教會及貴族才可閱讀的書,也成了沒機會讀書的窮苦家庭唯一可閱讀的書本。每家每戶從聖經得悉,這個世界猶如戰場,正邪之靈不斷在空中爭戰。我們的仇敵魔鬼,經常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要在我們中間尋找可吞喫的人;因此我們若不儆醒,到末日來臨時,神便會坐在白色的寶座上,按我們每個人所行的作審判,凡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的,便會被扔在火湖裡(參啟二十11至15)。

小小年紀的本仁約翰因而對罪甚敏感。在他的自傳中他說:「我常犯罪得罪神,以致在睡夢中常看見恐怖異象,令我驚懼不已。」他十歲時就曾做過幾個頗有警示意味的夢,是有關他生命的終結、未來的審判、地獄駭人的景象和永恆的啟示。「在睡夢中,我看見罪惡之靈不停向我張牙舞爪,要把我拉到牠們那方。在我企圖向牠們妥協時,我腦海又出現了末日的審判,看見自己被主審判;這令我想起地獄的可怕火湖,因而常在夢中驚醒。」這些深刻景象在他成年以後依然記憶猶新。他相信,這是慈愛父神對他這個沉醉於罪中之樂的人給的警告。

奔走天路途中,慈父總不忘在旁給警示,勸快被吞喫的人趕快回轉。

惡心與善心的爭戰

「然而頑劣的我,在被恐怖惡夢警戒過後,仍沒法擺脫罪的網羅。」踏入青少年期,本仁約翰在沒有再發惡夢之同時,把這些警告完全拋諸腦後。他形容自己是當時村裡最壞、最野的孩子,在當地以惡言咒詛和發假誓聞名。他說,咒罵人、發假誓已成為他的第二本能。

16歲那年(1644年),本仁約翰之生母病逝,其父不足兩個月續弦。沒政治及宗教偏向的本仁離開家鄉,跑去參軍,一去就是三年。當時在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至1658)(註1)領導下的清教徒(註2),與支持英國國教的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爆發了一場內戰。國王軍隊稱為保皇派,為國王至高的統治權而戰;克倫威爾旗下,則為以清教徒為主的國會而戰(註3),是一場含有宗教與政治因素的戰爭。本仁約翰加入的就是克倫威爾的軍隊。這場內戰打得激烈,克倫威爾軍隊先敗後勝,死傷無數。1647年,本仁所效力的部隊解散,他便退伍回家,繼續從事父親的補鍋工作。

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激烈後,本仁對戰爭有了深刻的認識,便在隨後的生命反思中,常以戰爭來比喻人內在生命的爭戰。而且的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小戰場,是善與惡之交戰。在這小戰場中,每個人一生都要為自己效忠的一方努力爭戰,若一時不慎遭惡的一方擊敗,便會成為對方的階下囚,為對方所控制。

本仁約翰在這三年參軍的日子,結識了不少敬虔愛主的基督徒,但他並沒有因這些敬虔人的生命影響而悔改歸主。「我依然繼續肆無忌憚的犯罪,對神的反叛也越來越強烈,並不怎麼在乎神給我的救恩。」因為在善與惡的爭戰中,他感受爭戰(不犯罪)之苦,故他當時寧願入地獄,也不要受不犯罪之苦。

順服神,可能使人痛苦;但背離神,最終會令人更痛苦。

天堂與地獄選擇的爭戰

他說他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喜歡玩,特別是在主日應安息思念主的日子(註4)。有一天,當他正在主日玩球時,突然從天上有聲音急速地在他心裡說話:「你是要離棄你的罪進天國;抑或要繼續犯罪而下地獄呢?」他愣住了,舉目望天,心眼彷彿大開,看見主耶穌像很不高興的看他。「祂似乎在嚴正地警告我,將來有一天,我必要為不敬虔的行為受到懲罰。」他立時向主認罪悔改。但過不多時,又被他忘記了︰「我依然犯罪,內心充滿貪婪,繼續為不如意事抱怨。直到有一天,當我站在鄰家商店的櫥窗前,像瘋狗般咒天罵地發假誓時,發現一個女人正坐在屋內看我。儘管她自己是個非常懶散、不敬虔的人;但她卻斷言我的咒詛過於惡毒,令她聽著也不寒而慄。她還說,我是她一生中所見到最不敬虔的人,如果整個城裡的青少年人與我做朋友的話,我的行徑足以玷污他們的心靈。」本仁聽後,想到連這樣一個不敬虔的女人也如此說他,便霎時感到震驚與恥辱,對自己極度失望。

他在自傳中承認:「我未婚時,在各樣犯罪與不敬虔的事上都是一馬當先,是個道地的罪魁。」此刻,他發現他選擇地獄的決定,不僅將來要因受永恆公義的刑罰而滅亡,且現在還要在世人面前受盡羞辱。這樣雙重的代價,實在太大了!於是,他開始想及改邪歸正的可能。

人的盡頭,神的開始。

偽善與真善的爭戰

1649年,即本仁21歲那年,朋友們認為婚姻生活或許可令他安定下來,便建議他結婚,他就選擇與一位同是窮苦出身,但成長於清教徒家庭的女子結婚。他說:「我的妻子與我都是出生於極貧困的家庭,家徒四壁得連碗碟都沒有。她嫁給我時,帶來的嫁妝只是兩本書,是她父親臨終時留給她唯一的遺產。一本名為《普通人的天國之路》(註5),另一本就是《敬虔的生活》(註6)。」就是這兩本書,使久不翻閱書本的本仁約翰重拾對閱讀的興趣。雖然這兩本書未至於令他悔改歸向神;但卻打開了他對信仰感興趣之心門。他開始渴慕認識更多基督信仰。他的妻子經常向他談起她的父親,說他是一個真正敬虔的人,不但在家有好見證,也在鄰里眼中言行一致。不久,本仁開始與妻子一道去教會。

結婚後的本仁屬靈狀態仍處於混亂期,長達四年之久。那些年間,他不斷嘗試以自己的努力去贏取自己的義。經過一番努力後,他果真在人前人後開始有好名聲,認為他是個依照聖經原則生活的敬虔人,這些好評令他感到非常滿意並充滿盼望。然而,這種心滿意足的狀態,很快被他內心的呼喊粉碎,因為「我私底下仍過著犯罪的生活。我是個可憐的假冒偽善者。我喜歡聽到別人對我敬虔的稱讚,以為全國大概沒有人比我更討神喜悅了。」此刻,他發現儘管他如何努力做好,他內裡的惡心仍控訴他,說他仍是個可憐的大罪人,他為此苦惱不堪。

是耶穌的義為我爭戰

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三、四個貧窮婦人,開心地談論她們重生得救的經歷,說她們原是無助的罪人,卻因基督耶穌的大愛得著新生命,有從上而來的能力抵擋那惡者的試探。這下,才讓本仁醒悟自己過去的信仰路,似對重生的問題毫不認識,對耶穌十架的救恩也不甚了解,不知道去除「舊生命」就必須有「新生命」來取替,好使隱蔽心間深處的惡心無以立足。而這些窮婦人臉上流露的喜樂也叫本仁確信,真正敬虔的人應是那些蒙福而又快樂的人。

這些貧窮婦人知道本仁的困擾後,便把他介紹給她們教會的牧師紀福特約翰(Rev. John Gifford)。這位牧師對本仁後來的屬靈生命影響很大。藉紀福特牧師的講道,本仁於1653年,即他25歲那年,悔改歸主加入這間清教徒教會,一間非英國國教的教會。

而令他心靈徹底得釋放的,就是︰「有一天,我正穿過田野,許許多多念頭湧進我心間,我深恐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勁。突然,有一句話落進了我的心頭︰你的義是在天上。頓時,我心靈的眼睛大開,我看見耶穌基督在神的右邊。我頓悟那才是我的義。因此不論我在哪裡,不論我做甚麼,神都沒有說祂要我的義,祂要的是我在耶穌基督裡的義。我更看見,不是我的好行為可以使我為義,也不是我的邪惡能毀壞我的義,因我的義就是耶穌基督,祂昨天、今天,直到永遠都是一樣的。至此我的枷鎖解開了,我鐵一般牢不可破的苦惱頓時消失了,我的試探也逃之夭夭。自那時起,我興高采烈回家,為神的恩典和慈愛而滿心歡喜。」

這四年屬靈狀態混亂期的經歷,後來都被他寫入其靈程自傳《豐盛的恩典》(註7)中,於1666年出版。這本小書猶如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作者對自己生命的真誠剖白。他把多年內心深處的掙扎,寫成自傳式的《豐盛的恩典》,以及舉世聞名的《天路歷程》,稱自己蒙恩稱義並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乃全靠神豐盛的恩典。

屬靈生命得真正重生後,聖經便成了本仁約翰的寶貝,經常研讀,終日不是唸就是默想,就好像從沒離開過聖經一樣,感到非常甜蜜。

你盡心盡性尋求神的時候,就必尋見。

傳道者生命中的爭戰

1655年,妻子瑪嘉烈病逝,留下四個孩子;同年,本仁參加聚會的教會牧師紀福特約翰也去世了。紀福特牧師死後,會眾邀請本仁作他們的牧師,為他們講道。他沒即時答允,因他知道自己不曾受過高深教育,害怕不能勝任便婉拒了。只是會眾仍不斷的邀請,他便於1656年開始上講台講道,於1658年開始擔任他們的牧師。1659年,本仁約翰續弦,娶了賢淑的伊利莎伯(Elizabeth)為第二任妻子。

本仁約翰講道甚有恩賜,當地人對這位原是補鍋匠的精彩講道都讚嘆不已。就在這期間,本仁在事奉路上也如在其他事上遇到試探。

第一個試探,就是當他因受人歡迎而到處被邀請講道時,他便遭各處的正規傳道人嫉妒,一齊起來攻擊他,說他不過是個補鍋匠,沒資格講道。面對這些攻擊,他知道這是魔鬼要試探他還不還擊,因此他下定決心不以辱罵還辱罵,以免灰心喪志時中了魔鬼的詭計。第二個試探,就是每逢他對罪人講道時,撒但都會咆哮如雷,差派牠的爪牙攻擊他,散播謠言以破壞他的聲譽,好叫他的講道不收效;又或會親自來攻擊他,說他也是個常犯罪的人,建議他不要講叫人莫犯罪的經文,否則只會自取其辱。每遇這些試探,本仁就立志不受魔鬼的擺佈,不在解釋神話語上亂打折扣或心懷不軌。第三個試探,就是事奉主時得人讚賞會心生驕傲。幸而由於他每天都習慣在主前自我省察,在看見自己心中的邪惡時,便只會慚愧得無地自容;而從不敢以主所給的恩賜及才幹驕傲。神在這些試探上都幫助了他勝過。

「我實在引以為榮,因為如果世界不用這種邪惡的方式對待我,那我就要懷疑自己是否真是神的兒女了。主耶穌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五11至12)」

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因為在你們前面行的神,必為你們爭戰。

忠心僕人在獄中受考驗

但魔鬼並不會就此罷休,若這些試探都不能把本仁擊倒,牠就會改變方式,等待另一機會,用另外的方法來攻擊他,直至他投降。最後終於給牠等到機會了,就是本仁後來長期遭受的監禁,成了撒但經常以試探攻擊他的日子。

1658年,就是本仁開始擔任教會牧師的一年,當時統治英國的克倫威爾將軍去世,他的一個兒子試圖掌管政權,但因太軟弱無能而不為人接受。再者,本是清教徒的克倫威爾將軍,在掌國權的後期,受不住權力的誘惑,企圖稱王,逐漸走向獨裁的高壓統治,惹起不滿。國民於他離世後兩年,即1660年,擁戴流亡於荷蘭的查理二世回英國重登王位。查理二世隨即立例把非國教教會的聚會列為非法集會,規定國民只可去英國國教的教會崇拜,並大事拘捕沒執照講道的非國教的傳道人,使清教徒再度遭受極大的逼迫。

1660年11月12日,當本仁約翰正在一家農場講道時,警察以無執照講道之罪名逮捕他。法庭判決本仁的罪狀是:「故意不上教堂(註8),不聽道,卻主持數個非法的秘密聚會,擾亂民心,違反國王陛下的法律。」判監12年。本仁入獄時是32歲,被釋放出獄時44歲。

坐監初期,他曾一度不明白神為甚麼要讓他受這樣的苦。在自傳中,他寫道︰「我發現自己疾病纏身,站立不穩。我被迫離妻別子,在這個地方忍受骨肉分離之苦。想到我被迫與我可憐的家人分離,以及他們可能遭受到的艱難、困苦和匱乏,我便難受。我那可憐的失明女兒瑪麗(註9)尤令我牽掛。但願這裡的風兒能把我的思念吹到你們心裡。哦,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把你們交託給神;可是,離開你們,實在讓我痛心。」

魔鬼在他身心靈俱受煎熬時,對他進行連串試探,要使他放棄傳道來換取自由(註10),向世界妥協來換取家庭團聚,懷疑神離開神來發洩心中之苦;幸而,這些試探都被他對神堅定的信心一一擊退。「雖然在我心中曾有多次起伏,有從主來的,有從撒但來的,有從我自己的敗壞來的;但我還是從中領受了許多教誨,願榮耀歸與主。」

感謝神,使我們藉主耶穌得勝。因此務要堅固,不可搖動。

體會是耶穌和我一起爭戰

在許多心靈爭戰中有了體會後,本仁約翰說:「以前不清楚神同在是甚麼意思,但在監獄裡確實體會了神的同在。只要恐懼一臨到,馬上就會有神的支持與鼓勵出現。有時我被自己的影子驚嚇到,心中充滿了恐懼;可是也就在同時,神的仁慈向我顯得更浩大,祂不讓撒但折磨我,並將聖經上的話一再地賜給我,加添了我的力量去抵擋一切。」

在這長期的試煉中,他醒悟到:「一個正直人的標記,必定是在失去一切之後,還願意繼續奔走天路,繼續服事神。」他曾向主立志:「即使將來在我所受的苦難上一無所得,我也永遠不棄絕我的主。現在我的心滿了安慰,我感覺這些試煉對我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他的屬靈生命在這些試煉中一天一天扎實起來,「我就好像在戰場上勝利的人,奪回許多財物,如今將之分別為聖,用來修造神的殿,獻給神(參代上廿六27)。」

1672年,本仁約翰從監獄出來後,便馬上重返講壇,在各村之間巡迴講道。1675年年底,國王改變主意,於1676年再度以「沒執照講道」判本仁入獄,幸好這次只關了六個月。而他此時屬靈生命的境界,已達至無論所受的是甚麼逼迫,如何的苦,他對神的信心依然能遨遊晨星高天。

將近13年的監禁日子,雖然他能閱讀的書只有兩本,一是聖經,一是《福克斯殉道者名錄》(註11),但他已感非常滿足。這兩本書都在他為主受苦時,成為他繼續堅持走天路的力量,也成為他對主信心至死不渝的激勵。特別是聖經,在他漫長的獄中歲月,他便猶如《天路歷程》的主角基督徒,經常聖經不離手,天天仔細研讀。此外,他也經常把握坐牢的日子,向獄中四、五十名囚友傳福音。他的第二任妻子伊利莎伯更常用探監時間,把本仁寫完的文稿偷運出來,又把空白紙張捲起來送進監獄裡供本仁寫書。這一送一取之下,竟讓原本是補鍋匠的本仁,在監裡完成十多本舉世知名的著作。相信是本仁也沒想到有的成就。

1688年8月12日,本仁跑完了他在世的天路,往天家與主永遠一同作王。

註釋:

1.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至1658),英國十七世紀平民政治革命家,又是一名清教徒,為了政治與宗教改革,發動內戰大勝,曾短暫統領英國,後因越來越專權,被人稱為獨裁者。法國文豪雨果曾將其生平於1827年寫成劇本,名為《克倫威爾》。

2.清教徒,按照福音派的傳統,指的是說他們比任何其他傳統的改革派信徒更認真地過聖潔的生活。

3.是次的英國內戰,於1642年開始爆發,克倫威爾將軍領導的議會派軍隊於1649年打敗查理一世的保皇派軍隊,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改為聯邦制。

4.十七世紀的清教徒均嚴守主日,認為主日應安息敬拜主,凡在這天工作或玩耍的,都是犯了藐視神的罪。

5.《普通人的天國之路》乃英文書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之中文譯名,作者為Arthur Dent,於1601年出版。

6.《敬虔的生活》乃英文書The Practice of Piety之中文譯名,由清教徒作者Lewis Bayly著寫,於1615年出版。書中主要內容是指導基督徒如何走主所喜悅的道路。

7.《豐盛的恩典》乃英文書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之中文譯名,是本仁於獄中完成的個人靈程自傳,於1666年出版。另有人將其中文名譯為《罪魁蒙恩記》。

8.十七世紀英國法律規定全國國民都要在主日到教會守禮拜。人若不上教會,就會受處罰,輕的罰款,重的坐監。而此處判本仁不上教會之罪,是指他不上國教教會。

9.先天雙目失明的瑪麗,是本仁與第一任妻子的長女。

10.在宣判刑期前,執法者曾建議本仁,答允向法庭道歉並以後不再講道,他就可獲釋回家,但被本仁拒絕,說沒有可能。令人想起昔日彼得、約翰為傳揚主名被拘捕時在使徒行傳四章18至20節的答覆。

11.《福克斯殉道者名錄》(Foxe's Book of Martyrs),由英國一位牧者福克斯約翰(John Foxe,1516至1587)著寫,此書描述有關十五至十六世紀期間敬虔信徒為主殉道的經過,他們的信心見證感動無數信徒。由於作者以「我筆寫我心」的筆觸記載早期教會史,故此書猶如小說般吸引人,被英國列為經典之作。讀者如欲閱全文,可瀏覽Internet Sacred Text Archive,網址:http://www.sacred-texts.com/chr/martyrs。

參考資料:

一.本仁約翰著寫的自傳──《豐盛的恩典》及其名著《天路歷程》;

二.Christian Biography Resources,網址:http://www.wholesomewords.org/biography/biorpbunyan.html及http://www.bibliomania.com/0/0/242/frameset.html;

三.《兩千年教會歷史巡禮》,網址:www.cftfc.com/churchhistory,此網頁對清教徒歷史有稍詳細的報導;

四.John Bunyan Museum,網址:http://www.museums.bedfordshire.gov.uk/sites/bunyan;

五.《中國基督教書刊》,網址:http://www.chinachristianbooks.org/new/index_big5.html。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00406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