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離世之陶茂芝牧師(Rev. Claude Henry Thomas)
黃錫培
當中國內戰一波一波接踵而來期間,陶茂芝牧師夫婦無懼戰亂所帶來的動盪與不安,繼續為主堅守宣教崗位,以主的愛安慰驚恐中的中國老百姓。
1926年底,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於1927年3月24日乘勝進佔南京,當時軍紀崩潰,南京市頓時失控,到處燒殺搶掠,連外國領事館也未能倖免。數名外國人遭群眾殺害,金陵大學創辦人兼副校長文懷恩(Dr. John E. Williams, 1871-1927)也在被殺之內,因而引起美、英、法、意等國軍艦砲轟南京的北伐軍,造成兩千多人死傷,史稱「南京慘案」。歐美各國紛紛撤僑;而陶茂芝牧師夫婦就在此時抵達中國。
雙雙在教會成長
陶茂芝牧師來自美國,生於1900年5月26日。幼時參加教會,卻未清楚救恩。中學時歸主。在芝加哥惠頓大學(Wheaton College)讀書時,對主耶穌的救恩有更清楚的認識,且將一生奉獻給主。故大學畢業後,便進普林斯頓神學院 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深造,充實自己,預備作主工。
陶茂芝師母路得(Ruth),1899年10月14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基督徒家庭,自幼歸主,並立志作宣教士。進入惠頓大學後愛主更深,在大學基督徒團契與一群愛主同學追求更多認識主。也遇到了茂芝,彼此相愛。畢業後,預 備 作 宣教士便進了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深造。畢業後,與茂芝成婚,雙雙於1926年9月成為內地會宣教士。
北伐內戰的中國
二人於1927年1月1日抵達上海。先到搬遷至江蘇省鎮江的語言學校學語言。4月23日,傳來英領事館下令撤僑,夫婦二人不得已回到上海繼續學習,直至年終結業。據當時統計,1927年1月內地會在中國共有937個宣教站,到了同年7月只剩296個。1928年1月開始有宣教士回來重開宣教站,便增為 305個,同年7月465個。再過半年,北伐內戰漸平靜,1929年1月,宣教站達840個。
山西省潞安宣教站
各宣教站重開後,陶茂芝牧師夫婦被分派到山西省潞安宣教站。潞安(今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老頂山西麓,上黨盆地中心,是個工商業重鎮。周圍各縣鎮有近一百萬居民,這是個很大的宣教禾場。
1928年冬,江志登醫生(Dr. Isaac L. Johnstone)盼望潞安的鴻恩醫院能早日重開。
1929年初,陶牧師夫婦及其他宣教士到達潞安,重開宣教站。當時陶牧師在街上遇到一位本城中學英文老師,這老師竟邀請陶牧師到其學校的英語社(English Club)演講,陶牧師欣然應邀。星期六下午用「救贖的福音」為講題,講了一個多小時,有一百多位同學參加。也許由於學生英語程度參差,這位老師還做翻譯。這實在是難得的一次學生佈道會!
同年夏天,江醫生和陶牧師兩對夫婦同心主持查經班和退修會,以造就信徒。聚會結束後,教會大得復興,派出四位會友往外巡迴佈道達一個月之久。同時,另一位資深宣教士孟懷潔牧師(Rev.H. J. Mungeam)報導,目前正需大量福音單張和福音書,因全部福音書都售完,這是從沒見過的情況。眾人都愛聽福音,不像以前拒絕的態度。
軍閥內戰的影響
1928年底北伐成功後,各宣教士紛紛返回原宣教站,重建遭砲火摧毀的家園。怎料,又來了軍閥,群雄割據,上演了另一場「中原大戰」!1930年3月至 11月,戰事一直蔓延,尤以河南、山東和湖南三省最烈,為時八個月,各方投入兵力超過130萬,造成25萬以上官兵傷亡。同年11月20日,黎道明姑娘(Miss Kathryn Lederach)跟著資深的馬淑貞姑娘(Miss A. H.Maclean)到屯留縣之余吾福音站,向女校和男校的學生傳福音,卻遇到大批軍隊回防,以致不能到外面工作。1931年2月,中原大戰已過,山西省長閻錫山敗兵回防,更令省內各城各鄉加重稅收,以供養這批軍隊。
誰曉得更嚴重的事竟臨到潞安!黎道明姑娘記述:
「1931年2月27日晚上,城內突然槍聲四起,繼而砲聲隆隆,整夜不能安眠。翌晨才知有一師團士兵叛變,四處搶掠,震驚全城,居民跑來宣教站求保,但我們只能收容婦孺。結果約有100名婦孺住在宣教站近一個月之久。我們便趁機每天安排三堂聚會,向她們傳福音。她們來時,雖然也怕外國人,不知道我們會怎樣待她們;但是,她們更怕遭叛軍搶掠,只好硬著頭皮來。她們離開時,依依不捨的視我們為好朋友。有位婦女含淚道別,說:『我帶著病來,現在痊癒了。』不錯,她來時受驚過度,七天不能吃睡。我們心中充滿感恩,整個叛亂中,宣教站一直沒受到任何破壞,十分平安。」
家庭樂
1926年12月7日陶牧師夫婦離開美國三藩市,1927年元旦抵達上海。記錄上只有他們夫婦二人,並無兒女同行,故肯定他們的長女柔黛* (Rhoda Jeanne)是生於中國,可惜找不到她出生年日的記錄;但幼子大衛(David Dunton)於1930年8月21日生於山西省太原,則有記錄。
陶師母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也打理潞安宣教站的兒童工作,對福音事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山西省長子縣宣教站
1931 年春,陶牧師夫婦舉家遷來長子縣的新宣教站,事工包括:
兒童主日學:師母對兒童工作很有經驗。她招聚了一群孩子,在前院排開小椅子,教他們唱詩,講聖經故事。這樣,不僅增加孩子們對福音的認識,還影響他們父母對福音的了解,家長也來聽道。不到八個月有40個男孩和40個女孩,均來自未信主家庭,非常熱鬧!
向軍人傳福音:中原大戰後,閻錫山退回山西省,軍隊繼續回防。不過,各地仍常有兵變。當時山西省軍紀極惡劣,富有的村鎮常有軍人搶掠事件,故陶牧師特別在主日下午對軍人開佈道會,傳福音,並有同工蘇先生(Mr.Su)協助。由於軍人素質參差不齊,陶牧師在他們身上花了不少時間。
婦女事工:由兩位本地女傳道協助婦女工作。她們都是得力的同工。陶牧師曾向農村一對老夫婦傳福音,信主後,他們每主日走三哩路來崇拜。老婆婆曾說:「每想及主耶穌受苦,淚水便流出來!」她非常熱心地向親戚和鄉里傳福音。
監獄事工:如果不用出外佈道,每主日都到監獄佈道。陶牧師最多用的福音掛圖是「浪子回頭」,因是犯人最愛聽的故事。有一回,馬淑貞姑娘和一女傳道來佈道,遇到一位因殺夫而被判終身監禁的女囚。她們足足用了一小時向她傳福音,她也留心,似受感動,也問了許多問題;但經過數月辛勞,仍未見果效。直至有一主日,她握著馬姑娘的雙手,說:「我真相信,我決定相信!我要有清潔的心,我要屬於主耶穌!」
查經班:除了本地注重查經班外,出外傳福音時,在福音站或信徒家中均舉辦查經班。
山西省是高原地帶,經過多年宣教,陶牧師夫婦健康受損,須遷往氣候較適宜的平原地區,於是遷至河北省臨洺關。
河北省臨關宣教站
1932 年9月,陶牧師夫婦舉家遷至臨洺關(今永年縣),安定後,便於10月到農村做「帳幕佈道」。有兩家願意歸主,回家打破偶像,還有人問如何敬拜真神。沿途其他鄉村也反應良好,但栽培工作需特別加強。
1933年春,陶牧師到南部的邯鄲福音站主持主日崇拜。聚會後,一位寡婦李太太*(Mrs. Li)要求他協助一宗訴訟案。原來她的丈夫生前營商,在一宗生意上做保;但去世多年後,雙方夥伴相爭,引起訴訟,竟說李先生扣押了他們的錢,要求李太太償還。看來很難勝訴,李太太求助陶牧師。陶牧師不知根由,也無能為力,便反問她有沒有向神禱告,求神幫助。李太太對對方恨之入骨,怎會想到祈禱?陶牧師以聖經教導她,她終能明白,便切切求主。結果由於證據不足,控方取消訴訟。李太太從此學會了凡事禱告!
1934年3月15日,陶牧師寄出一份宣教站的消息:「這週最大的事就是,來自山東省美南浸信會傳道部的孫約翰牧師(Rev. I. V. Larson)主領的培靈佈道會,在臨洺關舉行了五天,在邯鄲有六天……,人人回轉歸向主,是神在他們當中工作。」
這次培靈佈道會豐收後,他們一家四口於1934年6月22日返國述職;因他們體弱,需多休養,恢復體力,至1935年9月24日才返中國。
洪洞縣之山西聖經學院
內地會在洪洞縣有兩所著名學校:一是普潤學校(Hoste Schools),內設中、小學;另一是山西聖經學院,是丁良才牧師(Rev. Frederck C. H. Dreyer)於1910年創立的。1935年 5月底,聖經學院有28位來自華北各省的同學畢業。當時主理學院的是陳榮福牧師(Rev. J. Howard Kitchen),教師中有位巴若蘭姑娘(Miss Elizabeth Fischbacher),是楊紹棠牧師所創辦之靈工團的同工。
陶牧師回中國後,因聖經學院急需教師,而他們夫婦的學歷正適合,故請他們再回山西省,預定工作一年。
紅軍「東征」驚魂
陶牧師夫婦安定下來,在洪洞的聖經學院任教,學院的運作也循序漸進。不料,1936年2月20日,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發起東征,山西省因這紅潮而情勢危急。3月23日,消息傳來,臨汾受紅軍進迫,洪洞失守等,令內地會總部為眾宣教士擔心不已。
巴輔勝教士(Mr. Theodore Fischbacher),即巴若蘭姑娘之弟那幾天所寫的日記:
「3月17日,縣長命令在城外的普潤學校之全部宣教士搬進城內,接受保護。當晚,我們只能匆忙地攜帶一些日用品和貴重物品 ……。
3月18日,晚上紅軍已佔北邊和東邊鄉村,有數名破門進入學校……。
3月19日,我們守城的全是警察和民兵,因全部軍隊已由火車向北運走……。
3月20日,過去三個晚上,我們一起禱告交通,互相勸勉,仰望主。
3月21日凌晨12時45分,一聲巨響,真的砲彈來了……這攻守激戰直至凌晨三時。那時,我們全體聚集在杜教士處,一起禱告,仰望主……從下午三時至七時半,我們的信心降至零……。
3月22日主日,真是反常,整夜沒攻擊。本來紅軍預備四方進攻,但早上竟撤退了。我們無法解釋,只有主知道……。張校長告訴我們,民兵士氣激昂,因本地殷商集資二千元,慰勞他們守城有功……今晚是唯一不用和衣而睡的!
3月23日,因暫時停戰,民兵趕著修理各防線……一位教士自願返學校看看,獲批准後獨自吊下城牆。回來告訴我們,差不多值錢的東西都被掠走,只剩一些書和嬰兒衣服……下午,飛機投下約數千子彈和一些書信……。」
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原英領事館之軍事參贊史上尉*(Captain Scott)用飛機投下
一「致宣教士」信,請他們用白布以符號放置地上,以示大小平安。翌日,偵察機回來時,看到地上的符號:W(婦女)6,X(男人)6,N(兒童)4,H(全平安)。
4月4日,援軍到達洪洞。
奪命的傷寒症
1936 年4月21日,陶茂芝牧師夫婦一家從洪洞平安抵達河北省獲鹿(今鹿泉市)。因經歷戰亂之驚恐,陶牧師體弱,需在獲鹿休養,恢復體力。但病情於5月初轉劇,至5月12日送往邢台之醫院治療時才發現是染上致命的傷寒症(Typhus Fever),於5月26日安息主懷。離世那天,剛好是他36歲生辰。留下師母與年約九歲的女兒,和未滿六歲的幼子。
前仆後起忠心事主
陶牧師離世後,師母攜著年幼子女繼續留在中國宣教。1941年底珍珠港事變,美國向日宣戰,日軍將歐、美、加等地宣教士扣押集中營,備受苦害。1943年 9月19日,美日交換戰俘,日軍把部分在中國扣押之宣教士婦孺遣返原籍。1943年10月18日,在印度洋海岸隸屬葡萄牙的港口(Mormugao)停泊了一艘客船(Gripsholm),船上載有一批集中營交換獲釋的宣教士,陶師母、柔黛和大衛三人在其中。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7年11月27日,陶師母重返中國宣教,直至1951年5月2日被迫撤退離開中國。對中國宣教事工,陶師母路得真不愧為神國前仆後起的巾幗英雄!
(註)*是作者音譯之名,因無法找到中文名字。其他無*者之宣教士,均是他們在中國時用的真正中文名字。
資料來源:
中國內地會月刊北美版《億萬華民》(China's Million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by China Inland Mission)。
英倫版《億萬華民》(London Edition)。
《內地會宣教士及夥伴宣教士註冊名錄》(The Register of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
《內地會宣教士手冊名單記錄1931年》。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27
Atlas of the Chinese Empire by Edward Stanford for CIM, 1908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三冊(1931至1937)郭廷以編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79年初版。
《中國軍事史大事記》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出版。
《近代中國史綱》下冊,郭廷以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三版第10次印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總參謀部測繪局編製,星球地圖出版社,2000年。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405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