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緬甸
資料室
歷史背景緬甸(Myanmar)這國名,早在十三世紀已使用。在英國統治期間改名為Burma,1989 年新政權上台後,再復用Myanmar。緬甸由百多個民族組成,緬族人口佔最多,約七成。全國共分為七個邦,每個邦皆以該地區的主要土著族名命名。
緬甸自 1044 年起,經 歷 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王朝,及至 1824 至 1885 年間,先後三次遭英國人入侵, 1886 年更被劃入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至 1937 年直接由英國總督統治,期間又遭日軍佔領。 1948 年緬甸 脫 離英國獨立,但因各種族間利益分配不均,不斷發生衝突,政局混亂,後來軍人的獨裁統治更加劇了民族間的不和, 內 戰激烈。 1988 年軍政府雖答應實行多黨制,但在 1990 年選舉中,軍政府敗落,卻拒 絕 交出政權,更將勝出的昂山素 姬及其支持者拘禁。時至今日,緬甸仍由軍人統治。
種族及人口總
人口有4,948萬。主要民族有緬族(Burmese)69%,撣族(Shan)8.5%,克倫族(Karen).2%,若開族(Rakhine) 4.5%,孟族(Mon)2.4%,欽族(Chin)2.2%,克欽族(Kachin)1.4%。另華人約有3%(連非正式公民可能還會略多一點),印度人約有 2% 。
18 歲以下人口約 1,875萬,17歲以下孤兒約 190萬,人平均壽命為 57歲。國民年平均收入 220 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為每 一千人中 107名(高於全球平均數 80 名);一歲以下的嬰兒夭折率,則是每一千人中 76 名(全球平均數是 54名)。2003年成人愛滋病感染比率為 12%。
國家概況
緬甸總面積261,218平方英哩,是東南亞地區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土質優良,茂林遍佈,是世界上生產柚木最多的國家,也曾是主要的稻米出口國。沃土之下,更蘊藏著珍貴的寶石和金屬,還有豐富的石油氣和天然氣。可惜連綿不斷的戰爭,大大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民生活,加上軍政府封閉的統治,斷絕與外界交往,使過去50年國家的發展遠遠落後於東亞其他地區。
2004年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緬甸為東亞地區發展最差的3 個國家之一。全國極度缺乏基本的設施與公共服務,三成人口沒有清潔的飲水;教育資源缺乏,全國只有六成人口達小學程度;每1萬人僅有3名醫護人員,部分偏遠地區更全無醫療服務及設備。
自1990 年多黨派選舉後,觸發連串政治動亂,政府下令關閉學校及大學數月至數年不等,令緬甸失去不少國家的精英,亦使貧困加劇。政府與一些少數民族仍常發生武裝衝突;例如克倫族,累計已有一百萬人無家可歸或淪為孤兒。環境方面,緬甸北部非法伐木猖獗,令三角洲低地至南部一帶河水氾濫頻繁。
宗教及屬靈情況
佛教是緬甸之國教,境內佛寺林立,常被喻為黃金大地,因數千尊佛像、金塔散佈全國,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然而屬靈黑暗卻籠罩全國!緬族人是虔誠的佛教徒,恆常打坐冥想,對宗教的金錢奉獻遠遠超出其他開支,希望藉此幫助來生輪迴到更佳境況;又問卜占星, 每 日拜祭 37 個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邪靈!
全國佛教徒約有 73%;信仰土著民間宗教者約 12%。回教徒約 3%,印度教徒約 2%,基督徒(連同天主教徒)約 6%,信仰其他宗教者約 4%。而華人基督徒估計約有 2至 3萬人。緬族人估計亦只有 3 萬基督徒,僅佔人口千分之一。而德昂族(Palaung)、大帑族(Danu)、東安喬族(Taungyo)、印泰族(Intha)、柏奧族(PaO)和佤族(Wa)是最抗拒福音的少數民族,他們信奉雜佛教、泛靈和魔鬼敬拜的混合信仰,被靈界勢力牢牢控制。
雖然回教、印度教、基督教(連同天主教)等,在緬甸都可以合法存在,但政府顯然並不喜歡基督教會有所發展。新的基督教團體、神學院註冊時會受到諸多限制。
資料來源: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5, UNICEF 。
Encarta Reference Library 2003 。
www.alertnet.org/the fact/ countyprofiles 等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1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