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礼物
钱志群
都说美国很多人是“月光族”,意思是每个月钱都花得光光的,到年底圣诞节来临时就囊中羞涩了,但是没有礼物的圣诞节对美国人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圣诞节。于是有些家境不好的美国人就自设一笔专用款,无论如何不动用,直到圣诞节临到。这让我们想起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O. Henry)写的一本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再读一遍,仍然会被那对贫寒夫妻的真情所感动。
这对年轻夫妻虽是“月光族”,但不是因为随心所欲的消费,而是因为捉襟见肘的收入。妻子德拉也为圣诞节设立了“专款”,用一个存钱罐把平日购买时讨价还价省出来的小硬币积攒起来。圣诞节前一天,她把攒下来的铜板倒出来一分一分地数,共一块八毛七,这点钱无法给丈夫买任何礼物。无奈中她含泪剪掉一头秀发,卖了20美元,再加上攒的钱,买了一条朴素的镂刻着花纹的白金表链,因为丈夫那块心爱的金陀表一直没有表链。她赶紧把铁钳烧热,将乱乱的短发烫成一绺绺小卷,心情忐忑地期待她打工的丈夫吉姆回家。吉姆回家后看到太太的一头秀发没有了,恍惚好一会才从她的安慰中醒来,然后从旧大衣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她打开一看,竟然是她曾在百老汇的一个橱窗里见过并羨慕得要死的全套梳子,没有想到的是,这是吉姆用那块旧的金陀表换来的。她泪水迷濛地把握在手心里的礼物摊在他面前——一条精美的表链。阴差阳错中,本来珍贵的东西都变成了无用的圣诞节礼物。
圣诞节年年都有,不知道这对夫妻第二年怎么安排礼物,是不是会把表链和梳子重新当掉?年复一年,在不断的折腾中,虽然他们能收获不老的爱情,但圣诞节也许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包袱。作者也没有续写他们的故事,这为读者们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
世上贫穷的人仍然很多。我们教堂所在的大街,总有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比那对为房租月月奔忙的夫妻还贫穷。哪怕是圣诞节来临,他们压根儿也不会奢求什么。他们每天一样的心态,就是等待好心人的施舍和慈善机构的关心,只盼着有一些平常百姓餐桌上的饭食。我们教会隔三差五为他们预备早餐,为不在意牙齿卫生的他们预备牙刷牙膏,节日时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爱心安排。
礼物似乎是与节日孪生的。圣诞节一年又一年,能收到別人的礼物当然开心,但是什么也没收到,也不是什么真正大不了的事。世上的礼物,其情又能绵长多久,其物究竟价有几何?过完圣诞节,常能在人家车库门前出卖旧货时买到一些包装完整的圣诞节礼物,特別是在长者逝后的家庭物品甩卖中买到廉价的各样精品,甚至是一些收藏很久的古物,我的心中就会生出感叹:世上礼物不过如此,物比人还“耐用”,物还会易主。
看着教会门前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浪客们,在教会庆祝圣诞时,我想起多年前在一位亲友家看到一本作者送给他们的书,书名已不记得了,却仍记得其中的故事。作者多年如一日,给洛杉矶街头的流浪者们送圣诞节礼物——福音,让很多流浪者收到了特別的大礼包,就是永生。
圣诞节本身就与礼物有关,圣诞原来是圣者上帝的儿子主耶稣诞生为人。祂从天上来到世间,成为人的样式,这是何等大的谦卑;祂上十字架替我们赎罪而死,这是何等大的牺牲;祂死后被埋葬,但第三天用复活战胜了死亡,为信祂的人们预备永生,这是何等大的礼物。原来,祂降世就是把自己作为圣礼送给信靠祂的人们,这份厚礼里包含着何等的大爱,何等的大能。这个礼物是至宝,却是无价的。不管是大富翁,还是流浪者,上帝都分文不取,祂只在乎我们的心意。只要愿意凭信心接受,那份大礼就预备在人们的心门前,等你打开心门。
我没资格续写《麦琪的礼物》,读完它时,只愿那对贫困潦倒的年轻夫妻,后来双双收到上帝的这份圣诞节礼物。那样的话,他们又何必一年又一年为圣诞节礼物犯愁呢?从此其他再珍贵的礼物也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能从此借着读经祷告和团契,有上帝差派的圣灵引领他们在爱里相互勉励,彼此包容,同甘共苦,再借着感恩赞美,将自己的心作为圣诞节礼物献给上帝。贫穷又何妨,如此来庆祝圣诞节岂不美哉?岂不找到了圣诞节的真义?但愿故事外的人也如此!
(欢迎浏览作者网页www.zhiqunqian.com)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201205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704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