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吕明才
林吕英丽
祖父吕祥光
说到父亲,先要说说祖父,因为祖父对我父亲影响很大。
祖父名叫吕祥光。在满清同治、光绪年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祖父小小年纪就独自流浪,到了广东省普宁县苍豪乡(即村头寮),被两位念佛吃素的妇女收养。他祖籍何处,因当时年纪太小,已不可考。
不过英雄莫问出处,贫困的出身并不影响祖父日后做出连串正确的抉择。祖父为人聪敏勤奋。他长大后做一点小生意,以土法制造和贩卖酱油(潮语称熏豉油)。到32岁,稍有积蓄,才娶妻沈氏,育有七子二女,长子就是我的父亲吕明才。
祖父性情纯良,十分看重亲情。长大后悉心奉养当年收养他的两位妇人,我们后代都尊称她们为“食斋阿嬷”(即吃斋的祖母)。那时,基督教已传入中国。因鸦片战争后,1842年的南京条约,和1858年中英及中法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开放汕头市为通商口岸,美国浸信会和英国长老会都在汕头建立教堂,兴办学校和医院,广传福音。
家父年幼时,乡间流行疫病,像很多孩子一样,他也受感染。那时生病孩子的父母天天为孩子求神拜佛,勉强孩子吃香末,只是都不见治好。祖父只好背起长子步行两天到汕头福音医院求诊。他在医院里听到福音,接受了耶稣基督的救恩。我父亲的病被治好了,可是祖父回乡后,两个小儿子却不幸病逝。这沉痛的打击足以叫初信者失去信仰;但是祖父不但没有失去信心,反信得更为坚定,甚至劝服两位“食斋阿嬷”放弃拜佛,归信基督。
不过,苍豪村民抱持迷信,抗拒福音。他们责怪祖父信奉耶稣,说他不是本村的人,排斥他。祖父也看到苍豪村没有教堂,不能每周去教堂礼拜,于是举家迁往潮阳县谷饶镇(赤寮),因美国浸信会宣教士早在1896年便在那里创建了教会。
祖父受教育不多,仅读了几年乡村私塾,但他天资聪颖,善作谜语、对联和打油诗。他的作品:“白璧雕琢成圣殿,坟石展开显圣容”曾获选为潮州白坟乡教堂落成志庆对联,悬于门上。祖父年老时,常在家中出谜语和儿孙取乐。1944年,祖父94岁,把家业交给长子打理,存喜乐的心归回天家。
奠定人生的基石
家父吕明才生于清光绪14年,即公元1888年2月12日。他继承了祖父的勤奋和聪敏。因为家贫,在乡间学校只读了一年书,就要辍学帮助父亲经营小本生意和照顾弟妹。父亲18岁娶妻郭碧凤,就是我们的母亲。婚后半年,父亲独自去泰国寻觅商机,未及一年,因无成果便返家乡。
其实父亲此行收获很大,他自小随父信奉耶稣基督,旅居泰国时,每主日必到曼谷讲潮语的浸信会敬拜上帝。该教会于1837年由美国传教士创立,对华侨宣教,后改称“浸信会心联堂”。在《华人浸信会史录》中称该堂是世界华人基督教会最早的教堂。最早来中国潮汕的美国浸信会传教士,都先在该会工作和学习潮语。家父在这教堂决志受浸归入基督,终身不贰。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生长在政局极动荡的时代。年幼便须协助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长大后劳碌奔波。这次他在异乡明白了救恩,与上帝建立了生命上的关系,奠定了人生的基础,他的一生就有了倚靠,有重心,有上帝的教导。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我们从父亲在多个教会的事奉和奉献,以及他临终前设立“吕明才基金”的意愿,看到佳美的脚踪,知道这是我们一生该走的路。
贤慧的妻子
家父从泰国回乡后,全力协助祖父经营酱油生意,后来更由母亲全力担起整个家庭的担子。为了帮助生计,妈妈在家养猪。父亲声音宏亮,人又聪明,他出外贩卖豉油时,有时会唱歌助阵,引来民众围观,由此生意蒸蒸日上。
1908年,父亲20岁,大姊吕纯出生,接着是五个哥哥相继来到。这时,家中有祖父、祖母、六个孩子,还有小叔、小姑等,齐聚一堂。父亲的事业也不断发展。一天,父亲和母亲闲话家常,母亲说:“贩卖豉油得的铜钱,还要兑成银圆;倒不如做找换钱银的工作,专门经营对小贩、商人和家庭的找换生意。”父亲何等灵敏,一听就知道是好主意,当即接纳。于是改行做找换业,奠定了日后经营金银业的基础。
父亲以谷饶为基地,再选邻近方圆五、六哩以外的墟市,租定摊位。每逢墟日就雇挑夫担着铜钱、银圆到墟市做找换生意。按照铜钱的质量和出入价的差别,赚取利润。清晨出门,傍晚回家。晚上家中大人、小孩一同帮忙数点铜钱,备明日开市之用。找换业获利颇丰,加上勤俭治家,家财渐增。后来父母见谷饶是农村小镇,难以发展,1919年便带着六个孩子迁到汕头市。安定以后立刻接祖父母和小叔、小姑们到汕头同住,共享天伦之乐。
家庭事业蒙福
父母到汕头以后,开设“吕兴合长记银庄”(“长记”即属于长子之意),租了位于市中心教会对面的一座小楼房做钱庄和住宅。从找换业开始,后来兼营汇兑(汕头与上海及香港)和外币(主要是港币)买卖,并发行地方钞票。当时中国以白银为本位,但银行制度不健全,银圆及国家银行钞票流通量不足,故地方殷实商号私自发钞。汕头市商会亦准许会员以房产做保证发钞票。当时家父发行的纸币流通汕头。
钱庄的业务欣欣向荣,父亲忙得不可开交,还须照顾家中老少;可是他总有时间去教会敬拜和参与教会的事奉,多年被选为汕头浸信会执事长兼司库,和善益社董事,又热心岭东浸信会事工。父亲重视教育,他因家贫受教育不多,却一生殷勤自学。21岁那年,他带五叔(他的弟弟)兆清从谷饶到汕头角石小学寄宿读书,后来更资助小姑兆伟求学,直到从岭南大学医学院毕业。
移居汕头以后,妈妈再生了我们六个女孩。现在家里有五子七女,家务更繁忙,大孩子就要帮忙照顾弟妹。大姊吕纯从小孝顺,总是尽心竭力帮助父母,她又是很好的基督徒,信心坚定,是我们的好榜样,深获弟妹爱戴和敬重。后来她成家,一样赢得夫家的敬爱。
大哥高辉秉承父训,勤奋读书,后来拿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也擅长经商,自创牛乳产品鉴验公司,事业很成功。他们全家爱上帝,乐意帮助人。晚年他坐轮椅仍常参加聚会,热心捐献支持圣工。
二哥高文也用心向学,但他看见父亲急需亲信助手,便毅然辍学,到父亲的银庄帮忙和学习。他的性格稳健,为人沉默勤奋,做事有条不紊,深得父亲信赖倚重,不久出任钱庄的出纳,成为父亲的左右手。二哥一生敬爱上帝,在教会任执事和长老达20多年,为圣工出钱出力。
三哥高超对农业兴趣浓厚,曾在美国俄勒岗州大学修读农业。回港后,在银庄协助父亲的业务。他因英文好,对业务拓展大有裨益,在吕明才基金、教育事业、助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上贡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958年他分赠《诗篇宝库》给主内同道,供应灵需。
四哥高敏一生好学,致力钻研神学、科学和哲学。1992年他和一群热心的基督徒发起为家乡筹建教堂的计划,五年后完成捐建100多间教堂的神圣使命。
五哥高华天性聪敏,为人友善,喜爱经商。他经营米业,深获商家敬重,又获香港政府表扬。多年来吕兴合出售的金冠牌和双羊牌上等白米畅销全港。五哥的负担是神学教育,培训传道人。他和五嫂给神学院捐献巨款,兴建院舍。
我们六个女孩那时年纪小,看到父母和兄姊的榜样,都努力读书,信主耶稣,热心圣工和公益。
母亲离世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父亲结束汕头业务,举家迁居香港,续创“吕兴合长记银庄”,经营金银找换的业务。母亲因一生勤俭操劳,积劳成疾,到香港后仅两年,于1940年2月26日逝世,享年50岁。她温柔慈祥、相夫教子、事奉翁姑、任劳任怨、贤妻良母的榜样,一直深印在我们心中。
母亲笃信主耶稣基督,敬畏天父,常为我们每个孩子祷告,交托天父。她很有信心,临终时,虽然12个孩子没一个成家,后来都各有成就。为记念母亲,吕明才基金在香港赞助建立了四间吕郭碧凤幼稚园和一间中学。
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次年父亲将生意迁往澳门,二哥高文和家人留守香港,父亲自己往返港澳之间。1942年初,父亲续弦,继母吴慕洁婚后为父亲添了一子二女。1945年战争结束,父亲回香港复业。这时几个儿子相继学成归来,协助业务。和平后,直到1950年代初,“吕兴合长记银庄”掌握了香港白银业的牛耳,除经营黄金、白银、外汇及汇兑外,还兼营进出口业,自建货仓、冻房。1955年获香港政府指定为白米入口商之一。这时父亲的事业已相当宏大,为香港潮商之翘楚。
走完人生旅程
1950年韩战爆发后,翌年父亲与五哥高华同赴美国、加拿大及澳洲,考察商机兼探寻移民机会。父亲喜欢雪梨的环境,立刻按当地的移民法,出巨资购买羊毛输往英国,获澳洲居留权。1952年父亲和二哥高文、四哥高敏两个家庭移民澳洲雪梨,期间轮流回香港巡视业务。
父亲身体一向健壮,平日注意保健,很少疾病。1955年秋他在雪梨略感不适,起初不以为意,返港后延医检查,得知患上癌症,入医院治疗。1956年3月17日蒙主宠召,在家中息劳归主,享寿68岁。
不是偶然
父亲在事业上的成就不是偶然,是上帝的恩典。他勤俭好学,富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且记忆力过人,做事果断敏捷,从不拖泥带水。他看重信誉,深得银行界和同业尊敬。父亲工作极勤奋,他在汕头买卖香票(Hong Kong Dollars and Remittances),经常要去香港和联号结帐。有一次,他与同业三数人一同乘轮船,从汕头去香港。下午启航,第二天下午抵香港。同行者都先往旅店休息,他却直接去联号办理交易,待事情办妥,才到旅馆休息,为此往往获得较优惠的汇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军光复香港后,英国政府官员和英资银行的负责人相继回港。一日,五哥高华在街上得知汇丰和渣打等银行宣布承担被日军强迫发行的港币,这种纸币在香港流通直到日军占领政府发行军票为港币止。五哥立即赶回家告诉父亲。当时香港和澳门之间的电话尚未恢复,父亲又立刻乘第一班渡轮赶往澳门收购港币。当渡轮将停泊澳门码头时,船中的同业知道他的意图,打算延误他登岸。急切之间,父亲不等船停泊,即跳入水中捷泳,抢先登岸。
父亲虽然看重事业,但十分敬畏上帝。他在家乡时,潮汕浸信会上、下午的主日礼拜和主日学,他全参加。迁往香港后,一样不忘谨守主日。“吕兴合长记银庄”是三角码头和南北行七八家银号,唯一在星期日休业的一家,亦是业务最好的一家。多年来,除了家人和员工灵命均有长进外,更受同业及教会的敬重。
使别人蒙福
日军侵华时,父亲经常往返香港和澳门。一次,他买了船票去香港,好友陈某因有急事,要求他出让船票。谁知这条渡轮途中触水雷沉没,陈某不幸丧生。父亲十分伤心,不明白上帝为何让这样的事发生,除为好友家人及亲友代祷外,更提醒自己,人生短暂,当趁有生之日敬虔爱主,广传福音,抢救失丧灵魂。
我最敬佩父亲的,不是他做生意成功,而是他敬畏上帝,更带领我们每个儿女认识主耶稣,并培养我们个个恪守父训,敬虔爱主,不追求浮奢生活。我们兄弟姊妹各人有财产不论多少,都尽力捐献。到搁笔为止,“吕明才基金”在香港已捐助了21间幼稚园和中、小学。有几个兄妹各自努力成立基金,支持教会和神学教育。一切全是恩典,上帝赐福我们,原要我们使人蒙福。
(作者丈夫林守执笔)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40601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26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