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何天择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家。他与中国历史上所有以“推翻前朝腐败”为口号的革命家不同,革命成功以後,他没有做皇帝,没有做国家的领导人。他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後,因见当时掌握军事实权的前清遗臣袁世凯觊觎他的职位,内战一触即发,为了保护苍生黎民免受战火灾害,便在正式就职的第二天,主动让位给袁世凯。虽然,树高影长,名人的瑕疵尤为显着,但是无可否认,孙中山先生这种宽阔的胸怀丶高贵的情操,在中华民族革命史上可说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翻阅孙中山先生的生平,我们就不难明白,先生的无私思想,来自他对基督的信仰。

向往真理

孙中山先生在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出生於广东省翠亨村。小时候经常对宇宙与人生的奥秘,例如天地万物的来源,人死後的归宿,都极为好奇。他常问的问题也令家中长辈难於回答。

十三岁随母赴檀香山到长兄家中,眼界大开。他在中写道:“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十四岁,孙中山先生进当地的基督教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就读,修习英语丶英国历史丶数学丶化学丶物理丶圣经等科目。他对於基督教教义很快就感兴趣,积极参加各种聚会和主日礼拜,深受校长喜爱。十七岁毕业时,这个三年前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的中国少年,竟破例获英文文法奖。观众给予热烈掌声,侨胞也以他为荣。後来他转学到圣路易学院,当时已决志归信耶稣基督,并愿受洗。不料长兄得知十分震怒,命令他辍学返国。

中山先生回到故乡翠亨村後,见乡人愚昧无知,叩拜偶像,便深为同胞的民族素质痛心疾首。为了唤醒乡人,他跑到北帝庙破坏偶像,结果引来全村民愤,无法在家乡立足。於是前往香港,初进拔萃书院,後转入皇仁书院就读。课馀常去道济堂教会参加聚会,得区凤墀长老循循教诲,灵性与国学均大有进步。後由宣教士喜嘉理(Hager)为他受洗,并於教会注册,取名“日新”,意谓有新生命,成为新人。当年他十八岁,一同受洗的有陆皓东。在檀香山的长兄闻讯後,大为不满,召其再赴檀香山签字,收回他早分得的家产。中山先生遵命照办,处之泰然,没有怨言。因他长兄防止先生接近教会,严加监视;先生颇为苦闷,深恐壮志消磨,幸得美籍宣教士资助旅费返国,进广州博济医院专攻医学。当时他年二十岁,心中已萌救国大计。

次年,中山先生转入香港雅丽医学院就读(後并入香港大学),认识了院长康德黎博士,写下後来在伦敦蒙难获救的伏笔。廿七岁那年,中山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各科都得一百分,打破全校记录。

救国救民

中山先生既有志於救国救民,自然亦积极传扬福音。除平日常领友好,如陆皓东等人归信基督以外,又曾利用假期与喜嘉理牧师前往香山县布道,沿路分售福音书刊。在广州行医期间,中山先生因医术高明,曾救活一个被认为已死去的农夫,大家称他作“活神仙”,两广总督也迎接中山先生入总督衙门为他的儿子治病。

伦敦蒙难

中山先生最初未言革命,曾尝试於一八九四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可惜遭李鸿章断然拒绝。清朝腐败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有目共睹,於是先生投身革命,此後被清朝通缉。

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一日中山先生在英国伦敦,被清使馆骗诱拘禁,九死一生。当时全赖他的老师康德黎的营救,康博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然而若不是在檀香山偶然遇到康德黎老师,中山先生就无法知道康德黎博士夫妇将返英国,更不知道他们在伦敦的住址。这些“巧合”自然是上帝的安排。中山先生看到冥冥之中,有上帝掌管。脱险之後,亲笔写信给国学老师区凤墀长老说:

“弟被诱擒於伦敦,牢於清使馆,十有馀日,拟将弟捆绑乘夜下船,私运出境……初六丶七日内,无人知觉。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此时唯有痛心忏悔,恳切祈祷而已。一连六七日,日夜不绝祈祷,越祈越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无惧色,不期然而然,自云此祈祷有应,蒙上帝施恩矣……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户俱闭,严密异常,惟有洋役二人……前已托之传书,已为所卖,将书交与衙内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范更为加密!而可为传消息者,终必赖其人,今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祷,使我安慰,当必能感动其人,使肯为我传书,简地利(按:即康德黎)丶万臣两师,他等一闻此事,着力异常,即报捕房,即禀外部。初时尚无人信。捕房以此二人为癫狂者,使馆全推并无其事……初报馆亦不甚信。迨後彼二人力证其事之不诬,报馆始为传扬,而全国震动,欧洲震动,天下各国亦然……沙侯(首相)行文着即释放,不然即将使臣人等逐出英境。此十馀日间,使馆与北京电报来往不绝,我数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计而谋耳。幸天心有意,人谋不藏,虽清勇阴谋,终无我何……弟遭此大故,如浪子还家,亡羊复获,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进之以道,常赐教言。卑从神道而入治道,则弟幸甚,苍生幸甚!”

政治理念

孙中山一生以基督的精神救国救民,历经艰危,均蒙上帝搭救,出生入死。辛亥革命成功後,他在美国,卢廉老先生欲为他设宴庆祝,中山先生恳辞,说不必盛宴铺张,只须吃一碗面便可,并当先感谢上帝。他说:“革命成功,在於依赖上帝的恩助。”并以腓立比书四章6至7节答谢友:“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丶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中山先生认为文明的社会须有宗教自由。一九一一年二月他给美以美教会的覆信中说:“政教分立,几为近世文明国之公例。盖分立则信教丶传教皆得自由,不特政治上少纷扰之原因,且使教会得发挥其之宗旨。”他又在致康德黎博士的书信中说:“吾师为余事工所献之忠诚祈祷,实令心感。余现正努力谋中国信仰之自由,并预卜此新建之邦,必能使基督圣道……日见兴旺,此则堪以告慰者也。”

“礼拜天”一词始自清初西方教士来华传教。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後,开始推行礼拜天休息的制度,并提倡男女平等。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新政府下令:劝禁女子缠足。

他的很多政治理念都来自基督教义。他说:“『建国之基,发端于心理』,故应『神道而入治道,使国人敬畏那当受敬畏者』,中华民族才有大希望。”一九二四年他在中国基督教教育年会中致辞,说:“教会之入中国,既开辟中国之风气,启发人民之思想,使中国人能摆脱异族之束缚,正如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但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还流离困苦于荒凉沙漠间四十年,必待约书亚以领之,而至迦南美地。在中国当约书亚之任,以领中国人民至迦南乳蜜之地者,除中国基督教会,还有谁呢?”

政府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这概念来自耶稣基督。耶稣曾对祂的门徒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马太福音二十26至27)中山先生一生服膺基督的教训,“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坚信到底

中山先生深信,他的革命事业乃奉上帝之命,为实行上帝旨意而做。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他临终前一天,在病榻上以坚定的语气,对家人和挚友口授遗嘱(一个基督徒的遗嘱):“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我本是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馀年,尔等也当如是奋斗,更当信靠上帝。”孙中山先生享年五十九岁。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0707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54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