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危险的动物
马有藻
某公园有一大告示牌,大字标题:“最危险的动物”,以警告游客。谁知铁笼内仅是一面大镜,反照出来的是游客自己。(这故事说明,人是应关在铁笼里的动物,因他的“杀伤力”异常强大。
性善说
古希腊的卜洛泰哥拉氏(Protagoras)说:“人为衡量万事的尺度。”这话不知误尽几许苍生,因他不信有神存在,万事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能以人为衡量的尺度(此人後来被雅典政府焚其书,逐出境。他遁往海外,途中溺死海里)。(但亦有不少人附和,如美国的詹姆士(William James)丶杜威(John Dewey)丶法国的孔德(A. Comte)丶中国的唐君毅等。近年来的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亦循此路线,直指人是万事的尺度。虽然说法不同,但他们都信人皆可为尧舜,众生有佛性。古今中外主张性善说的有:孔子:“人皆可成尧舜。”孟子:“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詹姆士(William James):“人性之恶,乃为推动人类道德的因素。因为绝对完善的世界,乃为一种呆板不进步丶无生气的状态。”钱穆:“恶只是次一层的,没有好可挑,只有挑次好的……,人到了吃不饱,穿不暖,那时,人吃人也不算得是恶(人基本是善良的)。”
性恶说
与他们相反,主张性恶说的,有:朱熹:“小人阴为不善,阳欲掩之,并非不知善之当为,恶之当去,但不能乏用其力,以至此耳。”荀子:“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声色犬马……故争夺生,辞让亡,贱贼生,忠信亡,淫乱生,礼义文理亡。”(荀子性恶篇。作者按:文字次序稍调动。)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其他
此外还有其他说法,例如:
告子:“性无善恶。”杨雄:“善恶混合。”韩愈:“性分上中下等差。”
这些人的说法,比较模棱两可。部分主张由环境定出善恶,或善恶多寡。
世途说
但纵观每日新闻丶娱乐节目,都无情地揭露人性丑恶。司法制度丶监牢丶感化院丶警察局,都因为人的恶而成立。“世途险恶”,“人心不古”,这是我们常听到的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只见於书上。今日社会道德是“江河日下”,而非“日新又新”。
神学家丶哲学家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持相同看法的有: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人伦的理性乃魔鬼的新妇(因人性恶受魔鬼沾染)。”哲学家亚理斯多德说:“人乃生而有罪,故人性里面,没有良善。”历史家汤恩比(A.Toynbee)在详细研究六千年人类史後,在Civilizationon Trial的评语是:“人类之原罪一日存在,人类终无法拯救其灭亡的命运。”社会学家苏鲁根(P.A.Sorokin)说:“一切以人为尺度的制度均无永存价值。只有超越向上,求神的国和祂的义,才能消弭人类之纷争。”
圣经怎麽说
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上帝对人的看法,可藉以下几处经文显明:摩西说:“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创世记八21)保罗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书三10至12,三23,七18至19)以赛亚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以赛亚书六十四6)耶利米说:“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改变斑点呢?若能,你们这习惯行恶的,便能行善了。”“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十三23,十七9)大卫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五十一5)人脑子里“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六5)。人间有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不义,邪恶,贪婪,恶毒,凶杀,诡诈,毒恨,侮慢,狂傲,自夸,谗毁,诽谤,怨人怨神,捏做恶事,违背父母,无知,背约,无亲情,不怜悯人等事(加拉太书五19至21;罗马书一29,31)。人实在比动物更危险!
结论
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样式造人,人性本善,有仁爱丶圣洁丶公义丶良善,那时“天人合一”,人在天地间“俯仰无愧”。但自始祖犯罪,人性骤变。世上一切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正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人用礼法政教企图改善人性,可惜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政教礼法都有暂时阻抑之用,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道德的力是来自上帝。人离开上帝,便是离开了道德力。靠己行善,企求缔造善美人生,无异缘木求鱼,力有不逮。要享受真善美的人生,需靠上帝的恩典丶圣灵能力。人没有上帝,犹如汽车没有汽油,结果虽想“诸恶莫作”,“诸善尽行”,却是“明知故犯”。人几千年来都不能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只有靠上帝才能解决。圣经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後书五17)信靠耶稣基督,我们便可成为“重生的人”(约翰福音三3),脱离从情欲来的败坏,与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得後书一4)。这样,我们就再不是危险动物了。
注:
1. 章力生着,《总体辩道学》,卷三,第二三○页,一九八六年,天道出版。
2. 章力生着,《人文主义的批判》,第十六页,一九七二年,宣道出版。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80205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3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