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沉默時——《無語問上帝》讀後感

呂小飛

上帝公平嗎?上帝沉默嗎?上帝隱藏嗎?

很多時候,我們向上帝禱告的事,祂沒有給我們成就,包括我們向祂祈求病得醫治,求給我們成就美滿婚姻,求給我們一份好工作等等。

我們想以禱告阻礙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但是事情還是向壞的方面發展;我們想以禱告促進一件事情的成功,但是禱告後事情還是沒有成功。我們認為上帝成就某一件事情對各方面都有好處:榮耀祂的名,加強我們對祂的信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益處,成為未信主的人的見證;但使我們困惑的是:向上帝禱告後,甚至禁食禱告後,上帝還是沒有醫治我們的疾病,或祂還是沒有成就我們的事情。

怎麼回事?難道我們的禱告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我們的祈求是妄求?

《無語問上帝》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書中談到他的一個經歷: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晚上,路面結滿了冰,刮著大風,他的車突然拋錨,修理了半天還是發不動。他禱告希望上帝能夠幫助他;但是他禱告了又禱告,車子還是發不動,上帝也沒有派別人來幫助他。最後,他不得不在一間破舊的餐車裡等拖車把他的車子拖走,還在修理廠修理了幾天才好。此次事件不僅花費了他的金錢、時間,還耽擱了他參加聚會。作者問:「上帝到底在不在乎我的挫折?或者上帝在不在乎我浪費了這麼多的精力和金錢?」

類似的情況,我想我們也許遇到過:面對親人的病危,我們祈求上帝醫治;面對就業,我們祈求上帝給我們一個穩定又好的工作;但是當我們苦苦向上帝禱告後,祂卻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我們信仰的上帝在我們需要祂的時候,好像隱藏了,不幫助我們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對信仰失望。

有一位弟兄向上帝禱告,要找一位能歌善舞的姊妹,他為此向上帝禱告了四年。當他在生命中遇到有這樣一位姊妹的時候,他就開始努力地追求,在追求過程中,他也尋求上帝的印證;結果每次都能得到印證,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贏得這位姊妹的芳心。

這是上帝錯了?還是人對上帝的認識錯了?怎麼才能從這樣的困惑中走出來,對上帝重新建立信心呢?

楊腓力從聖經探討,他先從「信心」談起,通過具體事例給我們分析,我們的信心經常是建立在某些神蹟和經驗之上。建立在這些方面的「信心」,就像耶穌在比喻中說的那個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當某一方面的經驗、感覺不再準確時,當沒有神蹟的時候,我們對上帝的信仰就像「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所以不是上帝錯了,乃是我們錯了(參馬太福音七24至27)。

接著,楊腓力從聖經的角度回答了本書一直在追問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上帝公平嗎?為甚麼祂不賞罰分明?

在舊約,上帝給以色列民的約定真是賞罰分明,一清二楚。上帝明白告訴以色列民應該怎麼做能得祂賜福;怎麼做會受到祂的懲罰。但是以色列民沒有按照上帝所要求的去做,反而做的都是不討祂喜悅的事情,結果懲罰臨到以色列民。

通過作者的分析,我們知道,如果按照上帝的公平法則,我們這些做不到祂要求的人,都是受咒詛的。以致上帝要差派祂的獨生愛子降世,與人另立新約。所以不是上帝不公平,乃是我們人類無法達到公平的要求。

第二個問題:上帝沉默嗎?為甚麼上帝不更明白地顯明祂的旨意呢?

有時,我們捉摸不透上帝的旨意,特別是對我們個人的帶領,在學習、工作、婚姻、事業上,我們都想明白上帝的旨意。我們以為,只要我們能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人生道路就會一帆風順。

作者還是從聖經入手,追溯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時候,上帝對他們的旨意很清楚,用雲柱和火柱引領他們。上帝還用抽簽、烏陵和土明來引導人,使人清楚明白祂的旨意;但是我們繼續讀聖經,就會發現這樣明顯的引導並沒有帶來以色列民更多的順服。上帝不讓他們做的事,他們偏去做;上帝讓他們去做的事,他們卻不去做。並且上帝這種清楚的引導並沒有使以色列民對祂更加信靠,他們的靈性也沒有增長,沒有學會信心的功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上帝清楚地對我們顯明祂的旨意,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會不會像以色列民一樣,照樣不順服祂?我們要怎樣學習信心的功課呢?

第三個問題:上帝隱身了嗎?為甚麼祂不偶爾現身一下,讓懷疑祂的人啞口無言?

我們傳福音時,也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告訴對方有一位上帝的時候,他總問:「真的有上帝嗎?如果有上帝的話?讓祂向我顯現一下,我就相信。」其實上帝在聖經中曾經向以色列民顯現。上帝曾經向摩西顯現,當上帝與摩西交談,就會出現代表上帝的雲柱,立在帳幕門前(參出埃及記卅三9至11)。當每次摩西與上帝交談完出來的時候,臉皮就會發光,以致以色列人不敢挨近他(參卅四34至35)。

在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時候,人們根本就不會懷疑上帝是否存在,只要看看帳幕外邊的雲柱,或者想想上帝降臨西奈山時雷轟閃電的情景,就讓人疑雲全消。上帝既然這樣明顯地向以色列人顯現,以色列民並沒有以敬拜和愛來回應上帝,反而以懼怕和反抗來回應祂。上帝的顯現並沒有建立他們的信心,所以在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之後,上帝就不再以這種方式顯現;而是通過默示士師、先知的方式,讓他們成為上帝的出口,來傳達祂的信息。

《無語問上帝》這本書,不只是從我們個人狹窄的角度來探討上帝的「不公平」、「隱身」和「沉默」,作者讓我們看到,在我們稱之為信心偉人的亞伯拉罕、約瑟、保羅等身上,有更多的「不公平」,上帝好像「隱身」和「沉默」了;但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學會了對上帝的順服和信靠。

在以色列民族歷史上,上帝也曾「不公平」、「隱身」和「沉默」。上帝「不公平」是因為憐憫,上帝不願意立刻懲罰犯罪的以色列民,忍耐等待他們悔改;上帝「隱身」的原因,是以色列民族不再遵守上帝的教導。在以色列民被虜異邦受苦的時候,上帝「沉默」,其實上帝和祂的子民一同受苦。

後來上帝以人的樣式(耶穌)來到人間,祂不再隱身和沉默。按理說,這個時候的人類應該全部都相信和順服上帝吧!但是上帝的現身和說話並沒有使人人都相信祂,祂在世的時候反而遭到很多人的抵擋,和祂在「隱身」和「沉默」的時候一樣;所以人對上帝的信靠不是上帝是否隱身和沉默,乃在於人是否有一顆願意信靠祂的心。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從人的角度來談上帝的「不公平」、「隱身」和「沉默」問題,重點是面對苦難的問題。作者以聖經「約伯記」中的約伯為出發點,談論公平、苦難的問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人生有苦難,世上確實有不公平的事情存在。

是上帝製造了不公平和苦難嗎?當然不是。作者指出有兩個世界:自然界和靈界。自然界的苦難和不公有靈界的因素,就如約伯在面對苦難之時,不知道在這之前靈界裡上帝和魔鬼的對話。而靈界的事情是我們人類無法認識的,這就對我們認識苦難和不公的事情造成了阻礙。

從四福音書中我們知道,耶穌基督親自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面對著最大的不公,體會了人間的苦難,並且給人類指出了一個解決不公和苦難的方法:愛和饒恕。耶穌基督的降生和受死給人類帶來盼望:將來有一天,萬物都要重新恢復上帝創造時的美好,真正的公平將會出現,再也不會有苦難。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還討論了為甚麼上帝對苦難的原因沒解釋。為甚麼當約伯在失去財產和兒女後,渾身長瘡,在爐灰中用瓦片刮癢的時候,上帝不解釋?《無語問上帝》這本書,有助我們對上帝的信靠和認識,使我們的信心建立在磐石上。

(本書在中信網上書室有售,網址:www.ccmbookroom.org)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00507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7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