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學習的三件事
嚴惠來
如果你已經成為基督徒,上帝就會要求,並在你的生活中幫助你持久學習三件重要的事,從而賜福你。聖經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這三件事就是:
一、要常常喜樂
「常常喜樂」意指任何事情、任何場合都能夠喜樂,甚至在患難中也不例外。能常常喜樂當然是福氣,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心靈與身體密不可分,心理對生理的影響很大。心靈若喜樂,生存的意志旺盛,身體也跟著健康,猶勝良藥。現代人的疾病,多由精神上的緊張與苦惱引起,憂愁與牽掛既是病因,也是妨礙和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因。究根追底,這是因為人不倚靠上帝。作為基督徒,即使遭遇困苦或疾病,也堅持靠著信心,在主耶穌裡面得著安慰、喜樂和力量。我們真正喜樂的源頭是主耶穌,「……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前書1:8)不是說,每一位基督徒都會常常喜樂,但是在教會裡,你會瞭解到一些信主前很不喜樂,被擔心、害怕、嫉妒、貪心、仇恨所捆綁的人,後來因著與主耶穌越來越親近,就漸漸放下很多重擔,變得越來越喜樂。我們若以今世的事物為樂,我們的喜樂也必變化無常;但我們若以上帝的事為樂,就必能常常喜樂。
二、不住地禱告
常常喜樂,離不開在日常生活中「不住地禱告」。「不住地禱告」並不意味著在時間上不停地禱告,而是凡事都在禱告中尋求上帝的旨意,與上帝經常保持親密的交通,過著一種住在主裡面的生活(參約翰福音15:4-7)。基督徒凡事都經過求問上帝之後才予回應,尊主為主,尊主為大,就必看見上帝施恩的手在幫助我們(參尼希米記2:4, 8)。很多事情不在我們掌控之中,有些我們認為好的不一定好,有些我們認為不好的,在上帝手中也能按照祂的心意賜福我們。看不見的魔鬼撒但常常藉著罪的誘惑來破壞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不住地禱告,猶如基督徒靈裡的呼吸一樣,不能停止。
英格蘭基督徒作家、佈道家,著作《天路歷程》的作者約翰 • 本仁(John Bunyan, 1628-1688)曾說:「禱告是靈魂的盾牌(shield),是給上帝的奉獻(sacrifice)和對魔鬼的懲罰(scourge)。」
教會的事工和傳福音,都離不開禱告。在教會誕生的第一天,即猶太人的「五旬節」那天,正是在耶穌門徒們禱告時聖靈降下來。曾經怕死的彼得勇敢地站出來傳福音,當時就有三千人信了耶穌。信徒個人私下的禱告固然重要,也不可或缺;但許多時候,眾人同心的禱告,常會產生更大的果效。
我們雖然常感到不能給別人多大的幫助,但有一件事是我們確定能幫助別人的,就是為他們禱告。在禱告中支取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和力量,上帝就會叫萬事互相效力,成全祂的美意,甚至超過我們的所求所想。
三、凡事謝恩
「凡事謝恩」指一切的事,無論大事或小事、順境或逆境、快樂或痛苦,都向上帝獻上感謝,這是基督徒與一般世人在人生態度上的區別之一。順利時謝恩當然不難,但是苦難時就很難理解這一點。英國諺語說:「最難學會的一門算學,就是會數算我們得著的恩典。」英國著名的聖經註釋家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 1662-1714)有一天遇到強盜,劫去了他的錢袋,但事後他卻想到要凡事謝恩,有甚麼可謝的呢?他在日記上寫著:「首先,我要感謝以前一直沒有被搶過;第二,他們只取去我的錢,未取我的命;第三,雖然錢袋的錢全部被搶去,損失到底不多;第四,我是被搶者,不是搶人者。」
以上這三件事,也是我信主幾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學習操練的,我從這些操練中轉變了人生態度,蒙了很多從上帝而來的福分。在我96歲之際,分享這些體會,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讀者朋友能早日認識主耶穌,以便人生在祂的帶領下,不斷改變,甚至翻轉,從而享受從祂而來的各樣福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51104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6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