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不再是從前的我

吳一波

家庭背景

我出生於台灣一個傳統的家庭。父親經營珠寶翡翠生意,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我們家曾經一度相當富有,在當時高雄的黃金地段擁有三四棟房子。我對於小時候的印象,就是父母很忙,常常將我一個人丟在家裡,但是冰箱總有吃不完的食物與點心。

在我小學五年級時,家庭遭遇了重大變故。父親應邀前往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獅子山)開採鑽石礦,並將所有家當都投資進去,計劃做成更大的生意。然而事與願違,這次投資不但沒有賺到一毛錢,還將之前所購買的幾套房子、幾部車子等全都賠進去。父親開始嚴重酗酒,並常常酒後對母親和我施暴。母親忍無可忍,最終與父親離婚,並帶著我與妹妹,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我的叛逆

我們先是在母親的一個朋友家中住了幾個月,之後搬到一個學校的宿舍。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宿舍是母親就讀的高雄聖光神學院的宿舍。當時我就讀於高雄市四維國小五年級,正是思想、價值觀開始建立的時期。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家庭,我總感到十分自卑,因為我連家都沒有。我當時心裡抱怨,母親信耶穌信到連家都沒有了,信耶穌有甚麼好?

妹妹當時大約是國小二年級,我剛升國中,母親常常帶著我和妹妹去她實習的不同教會,這讓我們都不適應。由於我課業繁重,加之我的社交自卑感,到了國三時,我就不願去教會了。因母親更換實習教會的緣故,我變得害怕去教會,因為不管去哪個教會,當我剛開始認識人時,母親又要離開。我可能患有社交恐懼症,非常厭惡這種生活,以致遷惡於教會,成為我不去教會的主要原因。

開始沉淪

在國三的最後幾個月,由於我的考試成績不錯,就不用像其他同學那樣忙著準備第二次測驗。於是我有時間尋求打工的機會,想著能夠分擔一些家庭負擔,累積一些工作經驗。為了逃避去教會,我故意找了餐廳的工作,因為星期六和星期日都是禁休的。誰知道這一離開就是六年,我一步都沒有再踏進教會。

國中畢業之後,我並未進入一般高中就讀。因小時候喜歡玩電腦遊戲,對電腦也很感興趣,於是我報讀了當時的高雄高工資訊科;同時我也沒有放棄餐廳工作,開始了白天上課、晚上上班的半工半讀生活。因為國中畢業時成績不錯,讓我一度以為讀書是件很容易的事,結果在第一學年結束時,我的成績非常不理想,不得不轉學至技職學校餐飲科就讀。在技職學校,我每天上課因晚上工作勞累而打瞌睡,於是染上了煙癮。在校內、校外抽菸被訓導主任抓到,最終因操行加成績不及格,而被勒令退學。

我繼續打工時,也結識了一些「江湖」朋友,慢慢踏入了黑社會。我們開始成群飆車、打架,或是跟大哥一起從事非法行業,幾乎「無惡不作」。在「兄弟」當中,我似乎找到了我想要的歸屬感以及被認同感,感覺這些「兄弟」比我的家人更重要。我從家裡搬出來,跟那幫「兄弟」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過著渾渾噩噩、日夜顛倒的日子。這段時間,也讓我開始有了繳不完的罰單、數不清的被警員追蹤的日子。我至少有三條案子在身,不得不面對司法審判。檢察官念我是初犯,且有「悔意」,因此特向法官申請免除刑事罪責,只需易科罰金即可。

審判過後,我仍自大地認為,這13萬元新台幣罰金,我隨隨便便幫大哥做幾件事或是做成幾單「生意」就可以賺到,然而情況卻不如我想像的簡單。根據法院判決,我若無法在期限內繳清罰金,則必須執行拘留,以一天扣抵一千元,我必須在高檢所關上130天。我的父母(當時母親已再婚,嫁給一位傳道人)擔心我要是進入高檢所,會認識裡面更多的「大哥」而變得更加無法擺脫黑社會生活。於是他們在繳款前的最後一個禮拜期限裡找到我,提出願意幫我繳清這13萬元罰金的交換條件:我必須前往緬甸孤兒院作半年義工。

異鄉哭泣

聽到需要前往緬甸,我起初十分不願意,因我連緬甸在哪裡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去待半年了。面對司法刑責,我那些「兄弟」在錢財上沒有一人願意幫助我一分一毫。我被我一直以來重視的人拋棄了,心中充滿仇恨和孤獨。

隨著案件執行時間的到來,我不得不做出決定,前往緬甸。然而就是這個決定,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2013年11月19日,我來到緬甸仰光,仰光福音神學院院長郭保才牧師親自來接我。第一晚我整夜無眠,悶熱的氣候加上異鄉的孤獨感瞬間充滿心頭。礙於語言不通,我也只能苦苦撐到早上。到了早上,神學生開始靈修,我聽到了熟悉的教會詩歌:「祢的恩典每天夠我用,縱有困難也不會逃避,有祢與我一起,我還懼怕甚麼……。」離開教會後的這段時間裡,我基本上過著沒血沒淚的生活,但是教會的詩歌卻打開了我的淚腺,使我的眼淚決堤般傾瀉而下。就在這時,我腦海中有一個很清楚的聲音:「孩子,你回家了!」我就從他們唱詩歌開始哭,一直到他們早禱結束了,我還在哭。後面到了早上九點,同工禱告會開始,郭牧師也邀我參加。我一聽見詩歌,又再一次哭泣,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這麼會哭。

悔改歸主

郭牧師待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我也被這邊的許多傳道人、牧者以及神學生們所感動。他們毫無保留地接待我這個客旅,使我能夠從他們的身上真切地感受到基督的大愛。

我到緬甸約兩個禮拜後,郭牧師開始鼓勵我去孤兒院教孩子中文課。我問牧師,我真的能教嗎?郭牧師簡單地回了句:「只要你願意,就會看見上帝在你身上動工。」於是我答應了,開始了在孤兒院任教的生活。那個時候,我才瞭解到郭牧師的事工如此龐大,有神學院、宣教中心、孤兒院,以及華人教會事工。那時候我很羨慕他們能去緬甸各地佈道宣教,而我初來乍到,加之那年的緬甸政局不穩,所以郭牧師沒有讓我跟去。於是我就許下一個心志,有一天我一定要跟著牧師他們去佈道。

第二年4月,有台灣短宣隊來緬甸宣教,郭牧師的團隊配合幫助,我也在其中做設計投影等事工。培靈會的最後一天晚上,短宣隊的牧師上台呼召:「若是你現在願意將你的生命交給耶穌,請你舉手,我要為你禱告!」於是我在台下舉起手,正式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願意悔改歸於主耶穌。

掃街日子

轉眼間快過半年,沒想到我的繼父葉繼發牧師應邀來緬甸教書,並帶給我一個重磅消息。由於一些原因,我的案子被送回重審。因為我並未如期繳納罰金,且在我來緬甸之前的生活仍有一些不檢點的行為,檢察官認為我沒有悔改之心,決定不讓我繼續採用易科罰金的方式,要改判刑入獄130天,需要我回去法庭澄清。於是,在緬甸半年之後,我跟隨繼父一同回到台灣,面對我自己需要承擔的事情。

開庭時,上帝很奇妙地安排負責我案子的法官當天只有我一個案子,其他法庭一個早晨都有四五個庭審。我從未上過法庭,在法庭上應答也是一塌糊塗。但感謝上帝,這位法官竟然願意耐心教導我如何應答,並且細心分析我的案子,最後加上父母的陳情,以及我這半年在緬甸當義工的經歷,最終法官宣佈判我執行社會勞動730個小時,來抵押我原本應該繳付的罰金,於是我開始了半年的掃街生活。在這段時間當中,我沒有停止禮拜,堅持閱讀聖經,思想基督信仰,並在悔改的生活當中不斷經歷上帝。

就讀神學

掃街的那段日子,我沒有忘記我要再回緬甸的心志。官司一了結,我就於2014年底回到仰光。這次前去,父親便鼓勵我在當地就讀神學。禱告後,我正式申請進入神學院就讀。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老師一叫我上台,我就十分緊張,甚至出現肚子痛、頭暈等症狀,所以上台演說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很艱難的挑戰;而當我進入到神學院時,我就禱告求上帝賜我勇氣,能夠上台勇敢地分享。上帝應允了我,我開始勇於上台作見證、獻詩,甚至開始練習講道。在服事中,我不斷經歷上帝的恩典,從原來不會音樂,到能成為敬拜團的一員,用樂器事奉祂;從不會音控,到教會首席音控師;從不懂電器,到設計整個教會的音響走線。我一次又一次地經歷上帝的同在,使我完全相信郭牧師和父親的鼓勵:「只要你願意,上帝必使用你。」

疫情之後

在讀神學的時候,我起初以為上帝對我的呼召,是要我帶職事奉。於是,我在就讀了仰光福音神學院學士班兩年之後(2015-2017年)申請休學,加入了由一群基督徒股東成立的醫療團隊。他們將總部設在仰光,我擔任其中的助理職分,幫助他們在緬甸進行醫療宣教以及扶貧計劃。

2021年緬甸同樣受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影響,僅7月份,緬甸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就超過一萬人,政府的火葬場人滿為患,社會上下充滿了恐懼,教會都無法正常敬拜,我當時的工作也全部暫停。我回到郭保才牧師的身邊,幫助他繼續孤兒院的教書與事工。有一天晚餐之時,郭牧師邀請我與他一同測量孤兒院後面的土地,他在規劃將來的校舍、籃球場,以及需要的一切。那段時間,郭牧師一生奉獻的精神常常感動我,我在心底立下心志,一定要好好地在郭牧師身邊協助他,完成我從主耶穌來的呼召。然而,正當我這樣想的時候,一件大事卻發生了!

2021年7月,育幼院一半的學生都確診了新冠肺炎,這當中也包括郭保才牧師。正當大家都慢慢地康復之時,唯有郭牧師一直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血氧開始下降。全教會開始動員,幫郭牧師找醫院,然而緬甸的醫療資源十分匱乏,醫院許多醫生也確診,並且醫院沒有呼吸機。萬般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將郭牧師送到一處位於軍營中的醫護所。然而,在經歷了與病魔搏鬥的七天後,郭牧師於2021年8月1日安息主懷,離開了我們。

承接異象

處理完郭牧師的後事之後,我陷入了迷惘。看著郭牧師這龐大的事工,我心想這些事工究竟怎麼繼續?而幾乎同時,以賽亞書六章8節的經文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主的召喚:「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安靜禱告了三個禮拜,並且確定這份感動仍然持續之後,我立志決定重新進入神學院裝備,作一名全職傳道人。現在我正在高雄真道神學院全時間就讀道學碩士課程,也盼望將來能有進一步進修神學碩士及宣教學博士的機會。我決定用我餘下的人生,奉獻給緬甸的事工,特別是郭牧師留下的孤兒院、中文學校,以及神學院栽培傳道人的事工。我也願意用我的後半生,去做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之人。主耶穌必與我同在!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30201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3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