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隔離」現象的終極思考

崔長龍

生物界中的奧秘,世世代代科學家們都研究不完。有些我們熟知的現象,雖然很有趣,卻根本不知所以然。

高中生物課上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叫「生殖隔離」。它指的是三種情況:一是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二是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三是即使產生了一個後代,卻是一種不可育性的後代。比如說,馬可以和驢交配產生後代騾子,但是騾子是馬和驢的不可育後代,也就是說,騾子是無法再進行繁衍的。

「生殖隔離」何以出現

對此現象,科學家們同樣是樂此不疲地去研究到底是甚麼原因所致,因而出現各種推測,如:

1.地理隔離——指同一個物種的不同種群,由於棲息地之間存在地理障礙,從而導致這兩個種群之間無法接觸而沒有交配活動的生殖隔離。長期的地理隔離導致種群之間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從而可能在基因突變的情況下產生新物種。

2.雜種不育,比如我們上文提到的騾子。由於馬的染色體數為64,而驢的染色體數為62,因為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所以騾子的染色體數為63。這樣騾子就無法再次通過減數分裂而產生正常的生殖細胞,從而造成騾子的不可育。

3.時間隔離。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生育季節和時間,如動物的發情期、交配期;植物的開花期和授粉期等。如果同種群體間的生育季節和時間不同,就會造成季節隔離或時間隔離,阻止了基因的交流,從而導致生殖隔離的形成。不同物種的蟬會有不同的發育期,所以13年發育期的蟬和17年蟬每隔221年才能有基因交流的機會。

當然遠不只這些研究推測。這些研究雖然發現很多客觀存在的現象,但對所以然,都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然而我們不妨換個視角,翻開聖經第一卷書創世記,這卷書開門見山談到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在創造的六日裡,第三天造植物、第五天造生物、第六天造動物和人時,上帝一再強調「各從其類」,一共強調十次,並強調在上帝眼裡都「看著是好的」。上帝如此強調,不僅說明祂是創造的那一位,也是掌管萬有的那一位,「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3)祂為生物創造基因來規範和控制,不正是各從其類、生殖隔離的初因嗎?這種所以然,當然是科學無法研究出來的,而是需要用信心來領受。天地間,從原始到高級的各種生物都是由大能的上帝創造的,生命只能源於生命,一類出於一類。

進化論有悖生物常識

進化論認為,生命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由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由有機物演化出氨基酸、蛋白質,最後演化為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產生生命,然後生命又從低級進化到高級。人類的演化過程可以概述為大約五百至七百萬年前,人從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中分支出來,再經過幾百萬年漫長時期演化到我們現今的人類。

但是按照生殖隔離的理論,如果長期的地理隔離會導致生殖隔離,那麼為甚麼在交通工具出現以前,居住在不同大陸上的不同種群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而和沒有地理隔離的其他靈長類卻產生了生殖隔離呢?既然人類和靈長類在過去如進化論所認為的有共同的祖先,在經歷了同樣的時間,在同樣的環境之下生活後,為甚麼只有人類文明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文明,而沒有其他靈長類文明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一張從左到右排滿各種「猴子」和人的圖。這張圖出自於1965年出版,由法蘭西斯•克拉克•霍維爾所著的《早期人類》(Early Man)一書,它描繪的並不是人類的進化過程,而是在地球上曾出現過的類人物種;但這張圖後來被進化論者作為進化論的標準圖而被廣泛引用在不同的圖書作品中,這也會給想要探尋真理的人產生誤導。

事實上,科學和信仰從來不是「敵人」,也不可能成為「敵人」。科學通過系統的方法來探尋自然現象,發現自然規律,而基督教信仰正好為這一切現象的本源。2018年在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Mark Stoeckle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David Thaler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物種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基因界限,在界限之間沒有任何其他的過渡物種存在,這就是「各從其類」。

上帝「各從其類」的創造,是生殖隔離的終極原因,是祂創造豐富萬有、而又有章可循的奧秘和奇妙。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005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9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