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愛心教育
羅妮麗
近年來,我接觸到一些從中國來遊學、留學的未成年學生們,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孩子很缺乏愛心。
11歲的中國女孩傷了美國家庭的心
去年寒假時,有五位年齡在十歲左右,從深圳來美國遊學的孩子。他們被分配到五個不同的美國中產階層的家庭裡住宿,並到當地的美國學校體驗課堂。這些孩子的英文基礎都不錯,發音口音也不重,上課都沒有多大語言困難。有一位11歲的女孩,爸爸在銀行上班,媽媽是位成功的商人,家庭物質條件很好。美國家庭的兩個女兒很興奮能接待這位中國小朋友,她倆擠在一個臥室,騰出一個房間讓她住。兩姊妹還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給她看,給她玩,但她卻並不感興趣,也不說聲謝謝。在遊學的十天生活中,美國家庭帶自己的孩子陪她去溜冰、看電影等,但她最喜歡的事就是玩自己手機上的遊戲。美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們都能叫出她的中文名字,而她卻在十天裡都沒問過人家的名字,就更談不上稱呼對方了。這個美國家庭對她無所適從,也很失望。
美國家庭的夫妻是上班族,會把一個星期的西餐都買回來,做一些基本的預備,再分包裝起來放在冰箱。每天下班後,他們會把食物拿到微波爐裡熱一下,再配一些水果生菜之類。這位中國女孩子當然吃不了這些美國食物,幸好還喜歡一樣,就是意大利麵,於是美國家庭就時常做意大利麵給她吃。有一天她和帶隊的中國老師說想吃水餃,中國老師第二天就在自己住處包了很多餃子送給她。她對美國家庭說這是她的餃子,叫美國媽媽給她熱一下。大概是在微波爐裡熱得時間長了一些,她吃了兩口,覺得跟中國的餃子不一樣,也沒有問問旁邊兩個看著她吃的美國女孩子要不要吃,就直接把剩下的所有餃子倒進了垃圾桶。美國家庭的孩子們都感到很驚訝,美國父母看在眼裡,心裡十分難過。
十天過去了,美國媽媽和自己的女兒們送這個孩子去機場。分別時她們沒想到,她不僅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竟然連一句再見都沒有說。這事大大傷了這個美國家庭的心,表示以後再不想接待中國孩子了。這位美國母親給我寫了封信:「我接觸過許許多多的孩子,但從來沒見過這樣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儘管她的英文水平很好,比自己的中文要好過上千倍,但是她沒有一點愛心,從來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十天裡我們把她當公主一樣對待,照顧她的情緒,照顧她生活上的需要,照顧她學習上的需要,讓她開心;但她臨走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沒對我們說。」看到這位美國媽媽的信,我和她一樣非常難過。美國人一般不會這樣直接表達心裡的感受,尤其是將負面的情緒說出來。只有在忍無可忍、非常生氣的情況下才會說出來,這事確實傷害了她的兩個女兒。
高中留學生給美國寄養媽媽的生日「禮物」
如果這個中國小女孩只是一個個案倒也罷了,最近美國一所高中的一位老師打電話與我聊天時,提到了她的一樁傷心事。本學期有三位中國高中生寄住在她家,基督徒的她視他們如自己的孩子。除了幫助他們學習,每晚十點後就沒收和保管他們的手機。在家中,也給他們分配一些家務事,讓他們學習獨立。其中有一個孩子,某些方面讓她常想起自己死去的兒子,她對他最好。這個像她兒子的孩子對貓過敏,她就給他買藥;他不喜歡吃冷早餐,她就專門為他做熱早餐。九個月過去了,她堅持如此。孩子們過生日時,她給他們都買了男孩子喜歡的健身卡。在天冷天陰不宜在外打球時,她就帶他們在健身房鍛鍊。有一天是她的生日,這幾個孩子其實也知道,但出乎自己意料的是,其中兩個孩子連生日快樂都不對她說。她並不指望這些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刷父母卡的孩子們會送給自己甚麼禮物,她傷心的是他們沒有起碼的感恩之心。
這位老師很直率,就把心裡的不舒服對他們說了,並告訴他們下學期不再讓他們住了。其中一個孩子馬上就哭了,對她說:「我不喜歡妳對我們這麼嚴格,我們是故意氣妳,讓妳傷心。對不起,我錯了。」老師就原諒了他。而另一個像她兒子的那個孩子,不僅不認錯,而且再不理她,每天放學吃了晚飯就鑽進自己的房間。他也不管下學期到底在哪家住,這已不是他第一次被寄養家庭拒絶了。上一次拒絶他的家庭是個黑人家庭,先生曾是籃球職業隊員,現在是大學籃球教練,太太有研究生學歷,也在外上班。這個家庭有兩個兒子,一個初中一個高中。喜歡打籃球的他,一開始很興奮,在他家常與他家兩個兒子打球。沒想到,黑人家的媽媽很嚴格,不僅限制他上網遊戲的時間,也讓他與她兩個兒子一樣做家務。有一天做後院的除草活,做了一會他就甩手不幹了,還氣得把人家桌子掀掉,說我是花錢來住的。一學期結束,這個家庭對學校說,給再多錢都不領養中國孩子。
中國父母對美國家庭的一次特別偵察
有一位14歲的中國高中生,因為簽證被調查拖延,直到美國高中開學一個月後才來到美國。因以為簽證不成功,學校也未提前為他預備寄養家庭。住宿生按要求要到15歲,學校特批讓他住校。但是中國家長還是希望有一個美國家庭寄養,以便學語言更快。學校終於為他找到一個家庭,是西班牙語系的第二代移民。這家有四個孩子,同時孩子們的奶奶也住在同一條街上,所以這家人其實是三代同堂。學校瞭解了這個家庭的相關情況後,校長和老師都極力推薦這一家庭。
但是中國家長卻不放心,委託學校附近的一位中國老鄉去孩子要住的家庭瞭解情況。這位老鄉一到那個美國寄養家庭的小區,就覺得是個老區,等到了門口,從房子狀況就判斷這個家庭並不富裕。然後那老鄉轉身就去了高中的國際部,問這個家庭的父母是做甚麼工作,房子大概值多少錢等等。學校的工作人員告訴他,美國家庭的爸爸是一家清潔公司的負責人,媽媽是全職母親,在家裡帶四個孩子。他們本來可以把孩子送到附近免費的公立學校,但是為了孩子自小有好品行,就每天開車來回一個多小時送他們到這所私立學校。他們所住的房子確實很舊,有一百多年歷史,所住的區域也並不是富區;但是這個家庭充滿愛心,父母和孩子常常在社區關心貧困有需要的人,孩子的奶奶是當地很有名的慈善機構的負責人。他們聽說有中國學生需要寄養,就非常願意接納,並表示盡力關心。這位工作人員還說,家不是因為房子狀況才成為家,而是因為愛才成為家。他們選家庭固然看小區的安全性,但不會在意住家房子的新舊大小,而是瞭解這個家庭裡有沒有愛。如果有愛,哪怕吃的是粗茶淡飯也會很有味道。如果沒有愛,住的房子再大也不健康,甚至不幸。
這位老鄉仍不贊同她的說法,仍然一五一十把所見所想告訴了中國家長,中國家長便要求另換家庭。這事讓高中學校很不悅,不願答應他們的要求,因他們不想傷害這個家庭的好心。學校工作人員後來將這事告訴我後,我除了歎息,也不知道能說些甚麼。
中國家教可能存在的一個誤區
中國孩子缺乏愛心,我所見的可能是些個案,但是孩子缺乏愛心一定不會是偶然的,也不是在美國學的,而是自小教育的某種缺失所造成。在我們很多家庭教育中,愛心教育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特別是我們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中國父母常有一個望子成龍、盼女為鳳的願望,非常在意抓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一旦成績好了,其他家務活、為人處事的細節都不當一回事,所以孩子長大後即便功成名就,也未必記得父母的養育之恩。
每當想到那些來美國學英文的孩子們,我就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1)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學語言很快,但是養成一定的習慣和壞毛病後,學愛心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連基本的愛心都沒有,語言能力只能是傷害別人的一種方式。
人的本性原是自私的,愛對人來說本身是一個挑戰。只有把心對上帝敞開,接受聖靈的感動和幫助,才可以慢慢學習和培養一種超越自我的愛心。因為上帝就是愛,不光為人提供陽光、雨露的外在生存條件,還為贖人類的死罪而上十字架。祂命令基督徒們:「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
願更多的父母們能認識上帝,從而靠著祂的幫助,從小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愛心和感恩的環境。
(羅妮麗博士是美國某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803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7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