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透視
困敬舍
立體透視是一個視角的問題,超越線條、色彩、明暗、形態本身,罪也有一個視角的問題。
別人看我會有很多視角,父母看我是一個樣,老婆看我另一個樣,兒女看我又不同。用別人的眼光看,雖然有很多角度,但我畢竟是一個完整的我。在那麼多角度下看,我顯得豐富多彩,但我變成另一個人了嗎?沒有,我還是我。
上帝看我,和所有人一樣,都是罪人。人是罪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呢?是以天地萬有的「創造者」身份、用「聖潔公義、完美無瑕」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有人說,你別給我說這個,我不信上帝。信不信上帝是一個問題,上帝是否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是另外一個問題。上帝是聖潔公義、完美無瑕的,這個角度不僅存在,而且很具體,並不抽象。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十年了,感覺這些年的一個變化是:逐漸變得不那麼「凜然正義」了。上帝既然有「聖潔公義、完美無瑕」的一面,我天天奉耶穌基督的名向祂禱告,等於我天天被「聖潔公義、完美無瑕」的上帝所光照,自然會看到我的不潔、不當、不美、缺欠的地方,這些都是「罪」。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賣柑橘的人很會料理橘子的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裡面卻乾枯的像破棉絮一樣。購買者對他的欺騙行為感到忿忿不平,加以指責。誰知,這個人不但不認錯,反而責怪買主多事,並舉出社會上許多名不副實的例子來為自己辯護。今天,我們仍舊是賣柑者。那個「法不責眾」的心理並沒有從我們生命中拿走,那些犯大惡的人尚未受到懲治,憑甚麼懲治我這犯小惡的?這種心理一旦成為社會心理,人們為人處世的參照標準就更低俗了。人不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一定會以更低的標準看。用巨貪的標準一看,才發現我原來還算正直清廉的。作為個體,我們若不以上帝的角度來看行為習俗的是是非非,就會想為所欲為,社會便成為「互害」的社會。我吃的蔬菜不打農藥,把噴灑農藥的賣給別人,但買到的是地溝油;生產地溝油的,買的正是農藥超標的蔬菜。我把激素超標的肉賣給別人,自己不吃,但卻喝了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孩子上學,老師課上該教的不教,讓你孩子課外掏錢上補習班。這位老師似乎掙了很多外快,如果生病去醫院,醫生開了幾個不必要的檢查項目,一下子好幾千進去了。你在你幹的事情上「精明」,別人就傻嗎?你不擇手段、不計後果謀利,別人也會這樣。
你是否期待別人按照「無害」的標準生產、服務呢?當然,這樣大家都放心。所以,這就是信仰的一個實用意義。當那個「標準」存在的時候,我不能忽略並心安理得。信仰也是這個道理,人不能刻意回避那個「聖潔公義、完美無瑕」者的存在。問題在於,以「聖潔公義、完美無瑕」者的視角看自己已經不可能,這樣的人正是需要被主耶穌救贖的罪人。
人性幾塊錢一斤?信耶穌能給你錢嗎?很多人依然以「有用沒用」看信仰。在這個視角下的信仰只能成為商品,人已被利慾薰心。耶穌基督的救恩曾讓我們感到最難以理解、最沒有感覺,也最不喜歡,但卻是更新人性的必經之路,耶穌就是那個「聖潔公義、完美無瑕」者。上帝並非僅僅提出一個人達不到的標準,讓人陷入絕望,自己卻在一邊暗笑。這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祂雖然是「聖潔公義、完美無瑕」者,卻以人的樣式進到我們這些罪人中間,成為我們罪孽的替罪羊。這是震撼宇宙、天地驚魂的大事!
一旦人間的光環像冠冕一樣戴在頭上,其他就甚麼也看不見了。每個人,都當讓上帝來透視自己。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71206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6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