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年子女心連心

陳梁聖兒

管教青少年真不容易,他們的情緒容易波動,又有反權威心理,不願聽從父母,加上目前社會風氣敗壞,為人父母都當怎樣對孩子諄諄善誘,使他們不致走迷而釀成終生不可磨滅的悔恨呢?

我們有一對雙生子女,現年十七歲。女兒比兒子早熟兩、三年;其實,弟弟只比她年輕四十分鐘。女兒九歲已能照顧自己,不必父母操心。弟弟則要我們費點心。

努力言傳身教

我是醫生,以我觀察,最理想是從胎教開始。假如母親懷孕時心情苦悶、焦慮,自己的飲食、營養和睡眠各方面先受影響,就必影響胎兒的發育、體質與心理。所以,孕婦應該保持心境寧靜愉快、健康。

其次,父母應該看重身教;孩子的聽覺、視覺和感覺都很敏銳,在成長期間,父母是否真敬畏上帝?是否言行一致?賞罰是否分明?他們的生活有沒有規律……,這一切,孩子看在眼裡,藏在心裡。若父母有好榜樣,而且管教合宜,就給孩子打下了穩固根基,將來他們在外遇到風雨,也不致輕易倒塌。

青少年正在發育期,對內要適應生理、心理的變化;對外要應付各種引誘和同輩壓力。可想而知,他們所面對的衝擊多大。若父母從小栽培孩子,用上帝的話建立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到了他們成了青少年,就會懂得處理從各方面而來的問題。我的孩子從小在教會中長大,我們很留意他們對聖經的吸收,常用上帝的話教導他們。

適時調校方法

孩子小時,喜歡父母常和他們在一起,就要多花點時間管教他們。到了青少年時期,方法就要改變,多和他們談心。否則一到了十三、四歲,問題就必出現。我自己就有一次失敗的經驗。我的兒子十二、三歲時,有一次,我拿一本書給他看,說:「這本書很適合你。你看吧。」他說:「妳叫我看,我反而不喜歡看。若是姊姊、同學說這本書好看,我或許會喜歡看。」我問他:「是否覺得這本書不好看?」他說:「不是,因妳一定要我看,我就不那麼喜歡看。」他語調平和、不含敵意地說出他的心聲。我立刻察覺,是時候要改變和他溝通的方式了。

雖然我們很留意子女的成長,盡量了解他們,但不知曾幾何時,他們已經長大,不再是小孩,也不願意我們把他們看作小孩。我發覺和青少年相處,很要緊一點是抓住他們的心。如果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了解他們,他們就會聽話。否則無論父母說甚麼都反抗,變得很反叛。

講究溝通技巧

那次聽了兒子的回答,我立刻禱告。隨後兩週不斷和外子商量怎樣改善與兒子的關係。我檢討自己,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不知不覺常常叮嚀、囑咐、教訓、指導,彷彿他甚麼都不懂。我忽略了青少年希望被信任、被尊重。明白了這點,我就改變態度,不再高高在上用家長的權威發號施令,我提醒自己,看到他要親切地微笑,和他交朋友。孩子需要鼓勵,我就每天找一、兩件他做得對、做得好的事鼓勵他。值得誇獎的,就誇獎他,欣賞他的付出。就這樣,在了解、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很快產生美好的果效。兒子的態度改變了。又過了兩星期,我再拿書到他面前,問:「兒子,你有沒有興趣看這本書?」他柔順地答:「好,我會看。」

我從經驗中吸取教訓,管教青少年,不能成天在旁嘮叨,要緊是抓住他們的心。首先是讓他們從小認識真理,有正確的是非觀,有責任心,然後在適當時我們要放手;放手不是放棄和放縱,而是讓他們覺得父母信任和尊重他們。

青少年生理期

孩子小時,喜歡父母常伴在側,可到了青少年期便強烈希望獨立自主,不想被父母在旁管束。他們希望有自由的空間,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隱私。除非父母了解他們的心理,適量迎合他們的需要,否則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所以這時期,父母要多用鼓勵和讚賞的方式來啟發孩子,以他們為榮,明白他們對愛的詮釋,然後因材施教,溝通才會暢通。

溝通是一門大學問,與青少年人溝通尤其不易。因青少年的腦前頁尚未發育完全,這部分是腦的總裁(CEO),負責控制人冷靜思想、成熟考慮、克制自我衝動,並作理智決定。

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腦另一側已發展得很好,這部分卻是挑動情緒的中樞。青少年由於荷爾蒙分泌的影響,情緒澎湃,容易衝動。但遏抑情緒的腦前頁通常要到二十至廿五歲才發育完全,即是說大多青年在廿五歲後始有充足克制衝動的能力。這是近十年透過很多研究顯示出來的。明白這點,就較容易體諒和誘導青少年。

青少年由於腦的上述部分不同步發展,所以衝動時不能自控,說話常衝口而出,讓父母難堪。要是父母因此反感,採取強硬措施,孩子又不就範,關係必更趨惡化。所以遇到這種情形,父母須先冷靜下來,明白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自然會有這種狀況。但他們不是衝著父母來的,可能因為心裡煩躁,不知道怎麼解決,或看不見出路,心裡困惑,無法表達,又無法自控,於是就藉脾氣發洩。父母如能從旁疏導,幫助青少年轉移情緒,並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處境和看法,關懷他們,用溫和的語調使他們平靜,然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若父母冷靜處理問題,孩子遇困擾時,模仿父母,事情便好辦得多。若父母與孩子雙雙失控,親子關係必然破裂。很多家長和青少年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

為子女樹立好榜樣

青少年雖未成熟,但是正值青春年少,不免對愛情充滿憧憬,渴望和異性約會。父母最好事前就將聖經的原則講清楚,說明約會的底線並天父對我們的期許。為孩子禱告外,也要和他們一同禱告,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感情容易氾濫,不易控制。

到兒女開始約會,父母除了提醒,還要表示信任,可對子女說:「我們相信你知道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爸爸媽媽會懇切為你禱告,求上帝保守你。」父母最好能和兒女談心事,分享自己過去曾怎麼掙扎、怎麼得勝,並介紹他們看相關書籍,參考旁人處理感情的方法。如果光說不可這不可那,孩子會反感,覺得父母不了解,這樣就容易出亂子。

有時,父母覺得有要緊的話跟子女說,怕他們拒絕,怎麼辦呢?父母要事先祈禱,求上帝賜智慧,同時亦為子女祈求,希望他們有受教的心。要預先想到,到時子女會問些甚麼,當怎樣回答。想清楚後,才決定由父親抑或母親以尊重、溫和語氣,及愛心、耐性與他們溝通。父母更可與子女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歷和經驗,鼓勵他們把事情都交給上帝帶領管治,求祂保守。

溝通三大忌

愛、了解、祈禱、溝通及引導是教養青少年最需要的,而溝通時切忌以下錯誤:

一、切忌「高傲」。青少年期正尋求獨立時,都自認懂得很多。要是父母把持權威而漠視、不尊重他們,就毫無商談的餘地。

二、切忌「專橫」。如果父母專橫,只會說「不得」、「不可」,而不給子女解釋機會,他們就更難接受。青少年看事未能多元化,容易主觀。要改變他們的想法,需要耐心。例如不應有婚前性行為,是因為若有這行為,日後會對婚姻帶來陰影;再而提供一些有關書籍或文章,尤其是一些現代青少年寫的親身見證或感受,鼓勵、引導他們去思想,再帶出父母所要講的話。

三、切忌「訓話」。子女十一歲前,父母仍可用訓導口吻指引,因他們尚未有強烈獨立思想,仍很需要清晰、具體的指示;但十一歲後,要多採用磋商、顧問方式,尋問他們對事情的看法,或提出一些建議。十四歲後,父母就應盡量以顧問方式,了解他們的意見,再而引導他們決定怎樣做。

引導良方

一、做好榜樣: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從小父母對孩子的教導都身體力行,到了孩子青少年時,這已是他們的好榜樣,就會接納。

二、同心同行:青少年不喜歡聽權威的話;所以父母要成為他們可「談心」、傾訴、請教的「朋友」,不擺架子,卻又保持為人父母的尊嚴,讓他們遇到困難、疑惑時,願意與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會失去尊嚴、被責備、排斥或受傷害,願接受父母的引導。

三、引證開導:盡量開解和激發子女作明智的抉擇,以實例、結果說明別人如何走過同類處境,讓他們就該個案去思想。父母可用話語鼓勵子女認真去思想,甚至回轉到上帝的心意;而不是在衝動的情緒和反抗的立場下面對事情。

四、聖經話語:用聖經的話語、教導和原則引導青少年,最易收效。聖經的教導,如怎樣分辨善惡、尊敬父母、為他人設想、有節制、有責任心等,都實在可以預防子女犯錯,甚至化解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緊張,並免除一切家庭衝突。讓子女知道父母的意見並非針對他們,或隨意捏造,而是上帝的話語清楚寫明,若犯錯會對他們有損。若真犯了錯,要給時間讓他們回轉改過。

良好的形象

青少年面對的四大危機是吸毒、酗酒、醉酒駕車和性濫交。我認為性濫交最不易應付;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吸毒和酗酒不對、不好,而醉酒駕車更眾所周知,害己害人。唯有性濫交學校沒說不對,很多學校還鼓勵學生約會、參加舞會,製造了更多性濫交的機會。在這方面父母需特別謹慎處理,因在教會以外無法得著支援,要抗拒這社會潮流真不易!為免隨波逐流,青少年必須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以愛修補

無論親子關係處於任何光景,若需要修補永不會晚。當兒女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又那麼看重他們,甘心為他們犧牲,他們的自身價值馬上提升,會對父母有回應,表現也會改善。就像我們本是罪人,一旦信了主耶穌,倚靠主,成為主的兒女,身份尊貴,生命馬上更新。可見人最需要愛!而父母要得著兒女的心,就是要透過這份愛。

有一位爸爸,終日為口奔馳,無暇照顧孩子,孩子不聽話。聽我分享後就削減工作,多抽時間與兒子在一起,親子關係很快就改善,孩子亦比前聽話。

有一位媽媽,跟女兒關係惡劣,甚至完全放棄女兒。聽了我的分享後,當女兒致電回家,她就告訴女兒很欣賞她這麼關心媽媽。女兒知道媽媽的心,就多打電話給媽媽,關係修補漸改善。

以往做父母的很少懂得在兒女面前謙卑,總覺得自己是長輩。如果事事只是命令、禁戒,彼此關係一定不好。青少年正處於生理改變期,我們要以愛與他們同心同行,經歷這最難行的路。如果這時有上帝的話語穩定他們的心思意念,父母便更可放心了!用上帝的話語和愛教養子女,最有力量!

箴言十四章26節說:「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為兒女的一生,我們真要倚靠、交託耶和華!

(余黃國凱採訪、整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90706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6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