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基督教
汪貴生
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成果。它是表現在各方面,如政治、科學、宗教、道德、法律、藝術、風俗、習慣、衣食住行,各種制度等等的綜合體。
春秋戰國時代(主前七二二年到二五六年),各家學說紛起,大體上分為九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及農家。漢明帝時(主後六十五年),佛教自西域傳入中國後,才有了儒、釋、道三個宗教。這所謂的三教九流,漸漸地溶進中華民族的文化,對後世影響極大,直到現在。
儒家理想
漢初因為秦漢交替時期,兵連禍結,人民死亡極多,民窮財盡,萬里荒蕪。漢高祖採用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休養生息。四十年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千多年來,因為儒家態度寬容,講究入世和實利,富有強盛的道德教育;而其教育以倫理為中心,也有敬上帝的標準,有宗教的成份,主張報本、崇德、追孝。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人後上帝,一切要以個人為起點,然後才能找上帝。敬上帝的用意,在於報本,報本就是以天為本。因為儒家認為一切由天而來,由天主導,所以敬天;因為崇德,所以尊敬先賢;因為追孝,所以祭祖。因為它有包容性,又有宗教性,照其思想,宗教與教育是合一的。任何一個宗教,只要叫人守正,和教人為善,儒家總不排斥。所以佛教和道教一向採取尊儒的態度,但也都混入儒家思想中,儒家思想因為包含一些宗教成份,因而也被稱為儒教。
儒家終極的理想是「禮運大同篇」所說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原文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這種理想社會,大概只有完全遵行聖經教導的社會才作得到。可惜一百多年來,中國經過外患、內戰和思想鬥爭,儒教一大部分的內容,現在已不再如以前那樣被尊重。但是,基本上,儒家思想仍是華夏文化的中心。華夏文化的基本,主張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四德;忠恕謙和,格物致知,都是歷代讀書人所終身追求的圭臬。
在此之前,中國的統治者和人民均以天為敬拜的對象。君權上帝授,東周之前尤然。如皇帝自稱天子,聖旨開頭就說「奉天承運……」。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孔孟均認為天為管制一切的主宰。自秦開始以及而後,變成人本時代,人神混雜,敬人而不敬上帝,人在第一,天在第二。即使如此,中國自秦始皇起到清宣統止共有四百廿四個皇帝,除秦始皇和五代沙陀人後漢高祖劉智遠外,還是把天當一回事;國有大災難,大喜慶,仍要祭天。北京天壇空無一像,天即神也。民間也信天,不管好人壞人都把天當成最後的審判者,如我們常說老天爺,梁山泊的好漢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基本上,中國文化順天而生,認識上帝的道無限無盡,對上帝有一個敬虔畏懼的心理。每有天災地震,君王都要齋戒沐浴祭天,可見國家領導人對天的敬畏。依此治國的朝代,如漢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唐太宗貞觀之治、唐玄宗開元之治,均能國泰民安,民豐物裕。反之,逆天而行的一定墮入大亂,民生疾苦,國無寧日。
孔子敬天,但不知天是誰,他的天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天也是一個含糊的概念。而儒家的宗教成份很薄弱,吸收了佛道兩教神祇。在宗教上,儒教非常飢渴,因而不免也沾染了迷信的成份。但是儒教是一個高度道德倫理教育性的宗教,堅持報本(敬天)、崇德、追孝,與基督教義(Christianity)在這方面一致;但基督教義講得更透徹。敬天在中國只有君王可行。現在我們知道宇宙唯一的真神是耶和華,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天。而敬畏耶和華是人人應該行的。天父和個人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祂不只是君王天子的父親;崇德尊賢也不是官員才能做的。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問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靈魂),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2至13節說:「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都是節制物慾,崇德尊賢的要求。論到追孝,十誡的第五誡,就要人孝敬父母。出埃及記二十章12節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以弗所書六章1至3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馬太福音十五章4至9節耶穌基督責備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那些表面上只講律法,不講靈命的人)說:「上帝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指捐給聖殿),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上帝的誡命……。」由此看出,基督教義極重孝道,在道德層面上和中國文化極為相似。
很多中國人,包括不少學者,都認為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或者基督教文化就是西方文化。這是極度的誤解。基督教源於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大約二千多年前,上帝又差遣愛子耶穌基督降世,把真理講得更清楚。真理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約主後六十多年,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入羅馬。自此而後,基督教經由大約三百多年,被不斷殘酷的打壓與排斥,基督徒殉道者不計其數。一千六百多年前,因上帝的旨意,在歐洲生根,被普遍接受,甚至成為各國的國教。在此之前,西方文化是希臘羅馬文化,是非常人文主義的,是講究實利的物慾主義,是貪婪的、積極的、色慾的、驕傲的、武力征服的,標準的進化論「適者生存」的行為。近三百年來的帝國主義,武力主義等霸權行為,都是這個文化的表現。最後,希臘,東西羅馬都亡在荒淫腐化的惡果中。基督教文化,則與希臘羅馬文化相反,講究倫理和愛,與儒家思想非常接近。它緩和了希臘羅馬文化的極度發展,也發展出人權的觀念。我們從西方文化中,看得到這些希臘羅馬文化及基督教文化間的衝突和矛盾。基督教曾隨著西方武力進入中國,前者是征服掠奪,後者是行善補贖;前者是人類貪婪野心的行為,後者是上帝的旨意在救贖。就如在華夏文化中,雖然有王道,也能看出霸道的成份一樣。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71105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4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