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的牢籠

方華

我母校的一位年輕老師邀請我回校演講,與高年級的同學談談寫作,我欣然應命,不是覺得自己是什麼資深作者,有很多經驗與同學分享,而是因為畢業多年,有機會回校一趟,做點有意思的工作,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母校早在偏遠地方建了新校,開始使用,不過舊校舍仍繼續使用中,讓在舊校入學的學生可以在這個校舍讀至畢業。這樣一來,我得以在舊校舍拆除改建前回來看看。屈指一算,離校三十載,學校仍然是那熟悉的模樣。我環顧四周,想起從前求學的日子,想起當年無數師友,心中滿溢著溫情和感恩。

求學階段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歷程,我們所學的不單是學科知識,更是追求學問的態度和原則,還有更要緊的是在師長身上學會價值觀和做人的道理。

這就是我踏進多年沒有探訪的母校的感想,我想起許多給我人生啟迪的師長,心裡覺得自己何其幸運,有這許多良師益友,心中不能不充滿感謝。

不過,我很難將這種感謝之情成功的傳遞給我的聽眾。不是他們特別冥頑不靈,而是他們相當正常,就像這一代的年青人一樣,易於抱怨,而疏於感恩的。所以,對他們談及對師友的感謝,大部份人不免漠然。

易於抱怨,也並非是青年人的特長,而是社會的一種風氣。在公共場所最常聽到的就是有人在發牢騷,在批評他身邊的某些人︰僱員批評老闆,老闆指責僱員;學生怨恨教師,教師數落學生;父母批評子女,子女責怪父母;男人說女人不好,女人說男人可惡……還有大家都一個鼻子出氣的是──政府不對。

打開報章,也是怨氣沖天。讀者論壇固然投訴滿天飛,專欄作者也有諸多怨言;新聞版許多的衝突個案,也都是連篇怨尤。

抱怨大概是人類的遺傳病,從古至今都是這樣。聖經記載以色列人就非常擅長發怨言,身處勞役固然怨氣沖天,得到解救又投訴生活艱苦,面對美地又埋怨敵人可怕。無論如何都是他人不對,以至上主不對。

怨恨令人生沒有出路,人終日就迷失在自己的怨言中。上主就以各種方法挑戰人從埋怨的牢籠走出來︰生命這樣寶貴,你不是白白得來的嗎?大自然豐富的供應,難道又是你理應得到的?別人對你的關愛,又只因為你特別值得愛護嗎?更不要說,上主對人類的拯救,也是白白的恩典。

神喜歡人感恩,因為感恩的人才知道恩典的寶貴,知道自己一切所得原是不配有的,才會珍惜和分享。這樣,生命才可以豐富充實起來。感恩,就是常領我們走出怨恨的牢籠的金光大道。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10602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7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