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基督信仰文化的精華及發展(下)
張文忠
今天,隨著科學文明,人類知識普遍提高,許多人再次檢討他們心目中對上帝的觀念。其中有不少人發覺,他們從前心目中的上帝實在太小了。可惜也有人認為,科學已將上帝逐出。
現代基督教認為,上帝的概念實在超越了人類語言所能描述的極限,甚至包括指出祂的存在、自然和真實的教義。上帝按照人類所能接納的程度、業已了解祂的現狀,以及不斷增加的聖潔程度和生活體驗,向人類逐步啟示祂自己。不過,在決定相信耶穌前,要先了解上帝概念的部分內涵,作為入門知識,是必須的。
我感知的上帝概念的部分內涵,分為以下四個不可分割的層面:
一、知識的泉源和目的
首先,上帝藉宇宙萬物、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生活實踐給予人類啟示,是人類所有科學、文化、藝術等知識的泉源和目的所在。由於人類的局限性,人類的知識並不完整,甚至會有很大偏頗,需時刻仰望上帝。科學家可以探求大到宇宙星體,小到電子、質子、中子的軌跡和規律。詩人可以領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梅花香自苦寒的啟迪。小草是再普通不過的了,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歷經千年而流傳,小草之歌更是向我們揭示了小草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向大自然展現她獨特的美、愛和感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對自然景觀的描寫,還是對人生際遇的感悟?
對於知識源泉和目的所在的上帝,也許我們知之甚少,或根本沒有留意,但我們很善於從宇宙萬物、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生活實踐中探求、發現,和積累知識,以致於人類知識變得支離破碎,漫無目的。知識可以用來改善人民生活,也可以用來興起個人崇拜和發動世界大戰,更用來製造毀滅人類的武器和文化。某些個人和團體,經常為了私利,偽造知識,愚弄人民。或者我們會對某些很局限的人類知識過於確信,故步自封,畫地為牢,逐步走向教條和僵化。人類把本應屬於上帝的崇拜,歸於個人或某些很局限的人類知識。人類知識偏離了上帝--偏離了人與上帝、人與人、人與自然、愛與和諧的宗旨之後所帶來的部分後果,前文已經提及,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切身體驗和觀察。
啟蒙運動在西方得勢以後,把上帝拋在一邊,發展出許多哲學和社會科學理論。馬克思理論是其中一個支派的分支之一。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方資本主義貪婪、殘暴發展時期,他看到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努力想給予救贖和革新。然而他開的藥方和建議的手術,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並不代表絕對真理,他本人也認為真理是需要不斷發展的。仔細推敲馬克思理論,會發現其中有不少憑信心接受的假設,例如資本家榨取剩餘價值的貪婪性、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性;但是,假如人人都是股東,同時又是僱員呢?社會財富為全民所擁有,本來是件好事,然而當人們的思想境界和管理水平還達不到馬克思所期望的程度的時候,毫不珍惜的貪污浪費現象便滋生。貪婪並不分階級階層,取決於人的思想修養和社會的約束引導。事實上資本主義在不斷的「被救贖」中自新,而得以發展至今--當然仍有許多問題存在,需要不斷地接受救贖而發展自新。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正在不斷的接受救贖中得以自新而發展。這些救贖源於人民群眾和他們中的偉人;不知您能否接受「這些救贖最終源於上帝」的思想?東歐和前蘇聯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中華民族當知感恩和珍惜,但不能驕傲,被表面的成就所迷惑。我們的問題不比其他國家少,更需要以虔誠、謙卑之心,尋找和接受救贖,而不斷自新,穩步走向文明、富裕、幸福、美好的明天。
不少國家、企業,和團體的問題,都是管理和引導的問題。人民需要有好的引導和表率。假如勞動者和資本家都能像加爾文所提倡的那樣,甚至更好,而執政官員身體力行,以自己為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人民利益衝鋒陷陣的先鋒隊,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起好表率和引導作用,那國的人民是有福的。善於聆聽上帝旨意,並認真執行的人民是有福的。假如人類都仰望和信靠上帝,以虔誠和謙卑之心愛上帝,愛人如己,感知、探求和學習上帝的啟示,感恩、敬拜和服從上帝,放棄爭鬥,大家親如兄弟姐妹,相愛相利,互相學習借鏡,共同探求真理、服從真理,共同管理好地球--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便有福了。
馬克思理論講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遵從,實踐出真知,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指導實踐,這些本來都好,然而問題在於人的實踐能力、認識能力,和遵從能力。誰能敏銳到足以認識包圍他生活的所有客觀規律?誰能將諸多生硬客觀規律時刻銘記在心?即使他敏銳、他博學多才、博聞強記,人的狹隘、自私、自大、以自我為中心和憑感情用事,往往使人愚鈍和自以為是。基督教時刻提醒人的缺點,認為任何個人、團體,和人造的偶像,都不完美,只有上帝是完美的;並將生硬的客觀規律和人的相互作用生動化:人需時刻以上帝為中心、虔敬、謙卑、接受赦免和救贖、知悔改、求自新,感知、探求、學習上帝的啟示,感恩、敬拜和服從上帝,愛上帝,愛人如己,以耶穌基督為榜樣,追求崇高理想、遠見灼識和超越。上帝若有愛,有憐憫,必向人類啟示祂自己,人類若知道愛和感恩,必然會不斷尋求真正的上帝。
二、幸福的源頭和目的
第二個層面,上帝是真、善、美、愛、和諧、能力、憐憫、寬恕、恩典、救贖、公義、聖潔、智慧、希望、生命、歡樂、幸福、健康等源頭和目的所在。這些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均源於上帝,可以通過對上帝的崇拜和祈禱,得以提昇和加強。這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人人可以親身體驗到的。許多基督徒正是在每天虔誠向上帝祈禱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信心操練,逐漸學會和上帝溝通契合的方法和祈禱秘訣,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得以提昇,活出有意義、富活力和創意的人生。
基督徒熱愛的生命,是自然的流露;生命的源頭在於那位超越萬有之上,又入住人心裡的主。基督徒除了貢獻己力服務社群,更能欣賞和享受上帝創造的美和愛。基督信仰首先啟示的,是上帝的創造和愛,以及創造中人的價值。救贖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如何恢復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新人。新生命賜給我們的,是更美的自由,更遼闊的天空,引導我們發揮生命無盡的創意和愛的能力。許多優秀基督徒的生平事跡很感人,他們的表率就是為人類忍受苦難並獻身的耶穌基督。至於助人為樂、默默奉獻的雷鋒精神,在我所接觸的基督徒中,是很普遍的。
基督徒的祈禱涵蓋世界大事和個人小事。當世界某地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時,他們祈禱上帝出於祂的愛、憐憫和公義,施加影響,使災害或戰亂快過去,救助及時;他們祈禱和平和正義;並積極捐助,與上帝同工。他們經常為人祈禱。祈禱能改變自己,改變別人,也可以改變世界。科學將之定義為信念或心理作用,盡管科學還不能完全解釋其奧秘,這並不和上帝的概念矛盾,因為上帝是信心之源。信心再加上正確的行動,常態產生奇跡,當我們明白奇跡產生的真正源頭之後,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在人間。
談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基督徒的團契生活。耶穌的十二門徒曾經成功組織一大批信徒,變賣所有家產充公,建立了一個大家親如兄弟姐妹,一起研討學習聖經,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傳播福音的社會團體,大家互相幫助,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充滿愛和友誼,充滿歡歌笑語。後來外因舊宗教勢力所迫害,內有少數信徒私心難泯,這個社會團體漸漸消失。但大家對這種美好團體生活的渴望卻沒有因此而泯滅,基督徒的團契生活由此蓬勃發展起來,歷經兩千年,變得越來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職業,尊卑貴賤,或一齊,或分成各具特色的小組,大家親如兄弟姐妹,或研讀探討聖經,或唱聖詩,或組織各種旅遊、社交等活動。在這些團契活動中,大家都各盡所能熱誠服務,增進了解和友誼。他們熱誠地歡迎非基督徒朋友參加他們的活動。活動的經費主要源於基督徒的自願捐獻,有時向每個人收取很低廉的費用彌補捐獻的不足。若您不是基督徒,他們會告訴您不必捐獻,除非您堅持。在學習聖經上,他們會主動熱情地幫助您,但決不勉強,因為作基督徒全憑自願。每次活動的組織領導工作,由基督徒特別是年輕的基督徒自願輪流擔任,他們在為大家義務服務中得到了鍛鍊,增長了領導才能,培養了「人民公僕」的現代領導者精神。參加團契生活和喜善樂捐是基督徒生活的兩項重要內容。據說目前英國教堂的運行,聖職人員的生活費用均主要來源於基督徒的捐獻。聖職人員絕大多數非常廉潔,盡心盡力為基督徒服務,他們被稱為牧師,以耶穌基督為榜樣,關愛、引導自己的羊群,尋找和拯救失迷者。
三、認識並體驗上帝
第三個層面,上帝是慈父、良師、兄長、知己密友。上帝不是一套生硬的理論,而是可以和人的生命感通。當我們以信心接納上帝,並在實踐中通過感知、感恩、敬拜、祈禱和遵從,學會和上帝溝通契合,我們會無時無處不感覺天父的存在。在軟弱時扶持,悲傷時關懷,失望時勉勵,渴求時給予。祂與我們同風雨共追求,矯枉扶正。
將我們和上帝的關係比作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再恰當不過的了。正如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一樣,我們的一切都源於上帝的恩賜。我們當學懂事的孩子,知道感恩和珍惜,並努力為父母為上帝增榮耀,而不應當埋怨父母或上帝給予我們的還不夠好。正如孩子的成長需要倚靠父母一樣,我們永遠是上帝的孩子,當學會怎樣倚靠上帝。正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彼此相愛,互相幫助扶持,樂於共享一樣,上帝期望我們能彼此相愛、幫助、扶持、共享。上帝慈父般的愛,隨處可見,一縷陽光,一口清新的空氣,樹木花草,皓月,星空,還有那啟示的亮光,上帝知道我們的每一寸心,願意傾聽我們每一個心願和呼喚,祂會為我們感到驕傲和榮耀,也會為我們感到傷心和流淚。我們可以無視祂的存在,祂卻時刻以慈父般的眼神將我們注視,並對我們輕聲呼喚,您聽見了嗎?
當我們尚在母腹中時,天父賜給我們每人各自有特殊的天賦種子作為禮物,祂耐心地等待著,期待著我們以驚喜之心,去發現這特殊禮物,珍愛呵護培養,並奉獻他人,奉獻社會。我們的成功就是祂的榮耀,祂喜歡看到我們彼此之間以真誠的愛心和尊重,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以互補合作的精神,共同構成一個充滿愛心、尊重、和諧的社會。因為祂賜予我們的不同禮物,本為我們構成一個有機和諧的肢體。在上帝眼裡,只要盡心盡責,都是祂的好兒女,不分尊卑貴賤。可惜人類罪的傾向,非要分出三六九等,尊卑貴賤。許多人不去珍惜,甚至白白浪費自己的禮物,卻嫉妒、恨惡或輕蔑別人的禮物,彼此之間不是愛心和尊重、鼓勵和幫助、互補與合作,而是恨、輕蔑、拆臺、打擊、壓制、阻撓甚至加害。人類的罪延緩了上帝美好心願和計劃的實現。
上帝造人之初,是出於愛,賜予人寶貴的自由意志和抉擇能力,並警告人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人雖擁有自由意志和抉擇能力,卻經不起罪的誘惑,認為上帝給予的還不夠好,沒有選擇遵從,反而選擇背逆。亞當以自己的方式變成「如上帝」,他就不再有上帝了。從那日起,亞當的子孫在他們的驕傲中,本著自己的努力,要恢復自己認為的上帝形象;他們對自己表面的成就愈驕傲愈確信,就離上帝越遠;照自己虛構的上帝塑造自己。德國神學家兼慈善家,為反納粹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基督徒傑出代表潘霍華說,這世界正是到處充滿了人虛構的上帝和製作的偶像,這些偶像佔據了人的內心,影響了我們個人的氣質、言行,甚至及於整個文化、社會。當納粹節節勝利,對希特勒及其納粹主義的盲目崇拜彌漫德國,教會也有意妥協時,潘霍華堅決站在上帝一邊,為了人類,為了德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效法耶穌基督。
亞當為自己的背逆付出了代價,因為上帝的愛不能違背自己公義的屬性。但因祂的慈愛,祂為人預備了救贖。在亞當離開伊甸園之前,上帝親手為亞當和他的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穿,這愛的行動是救贖的預表。亞當失落的形象在耶穌身上再一次找回。亞當欲與上帝同等,因而墮落;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卻甘願完全降卑,取了受苦僕人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且存心順服,以致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只為恢復那失落的人與上帝、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愛與和諧的關係,只為替人類贖罪,好打開赦免和救贖之門。他以自己的生命為祭,這是何等深的愛。和耶穌基督相比,我們人生中所遭遇的苦難和委屈,都成了無足輕重。上帝以祂最心愛的兒子為我們豎立了一個活生生,永垂不朽的榜樣。
四、人類需要上帝
第四個層面,上帝是永恆、無限、完美、全能、全知、真理、生命;上帝是萬有之源。只有上帝具備上述屬性,任何個人和團體都不具備上述屬性。這讓我們時刻警醒,常存謙卑之心。牛頓非常了解上帝這個屬性,因此他把人類知識比作一個圓,圓的面積越大,圓的周長也必然越長-我們知道的越多,同時也當認識我們不知道的越多。然而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常常忘記了自己的有限,歷史上無數的偉人、聖人,以及一度輝煌的人類團體,當他或他們的修養或成就達到某一階段時,不免為驕傲所勝,或向試探投降,這是人類難以徹底擺脫的困境;只有時時刻刻仰望信靠上帝,才能得以改善。上帝是一個極限、一個坐標、一面鏡子,藉著祂,我們可以評估過去,預測和指導未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正因為人類不具備上述屬性,才為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進步預留了無限的空間。每一代人都能站在前人的肩上有驚喜的新發現而帶來進步。正因為我們生命短暫,才會知道「一寸光陰一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會珍惜時間,並盼望能獲得永生,盼望了解今生的意義和目的,盼望生命的彼岸有新大陸。正因我們受空間的限制,我們才能體會離別相思,並盼望重逢和團聚,才能體會外出旅遊的快樂,以及異國他鄉開闢前程的滋味,「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遊子之心。正因為我們不完美,我們才學會尊重他人的長處,知道追求和上進。正如李慕華牧師所說:「我這一生最值得感恩的事,就是發現自己只是一個人。既屬於上帝,又屬於塵土。面向天,又貼近地。我為仰觀的頭頂一片藍天,腳踏的地上一塊泥土而感恩。我為上帝賦予的自由和愛的恩賜而感謝。我知道我生存就是一個奇蹟!我受制於會隨歲月朽壞之軀,我的靈魂卻是活潑自由的。我有飛馳至星辰的想像力,有湧動的無盡創意,更能與造物主溝通。
我會哭、會笑,我跌倒,再爬起。我不羨慕天使,天使不懂得人類掙扎之苦,也無法體會成長、奮鬥的歡欣。我站在天與地,今與昔,生與死之間,處於永恆與一瞬之間,感受到作人的矛盾和張力,體驗到為人的莊嚴!」
上帝是萬有之源,沒有上帝,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們也不可能存在。讓我們知道感恩和珍惜,學習向上帝一樣奉獻;我們從上帝那兒獲得愛,讓我們體會和回應,學習向上帝一樣愛。上帝曾讓祂深愛的獨生子道成肉身,活在我們中間,為我們拋灑熱血,為我們忍受苦難,這是何等長闊高深的愛!上帝了解我們的心思意念,願意傾聽我們的每一個表白和呼喚。我們的心不再孤寂,人生不再漫無目的,我們的精神不再自我限隔,擁有了泉湧不息的精神源泉。讓我們以至誠之心,傾聽上帝的呼喚,聆聽上帝的教誨,明白上帝的旨意,實踐上帝的計劃。讓我們每天都向上帝祈禱,向上帝懺悔,接受赦免和救贖,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日日更新。讓我們甘願做個燈泡,把電-上帝的愛和啟示,變成光-福音、知識,和我們的愛與奉獻,灑向人間;讓我們甘願做世上的鹽,維繫和促進新陳代謝,讓世界更有滋味。讓我們爭作上帝的好兒女。更美好的人生,更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世界末日不可避免,只要人類知道悔改,充滿愛和正義,以虔誠、謙卑之心感知、感恩上帝的啟示。
當我羨服於基督信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時,不禁想,是否其他文化也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呢?我從小受無神論教育,歷史上無神論在糾正宗教的錯誤和迷信傾向上,有其作用;然而無神論越來越導致虛無主義的漫延和人類精神文化的混亂和危機,真正上帝的信仰正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原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想看起來是敵對的,但對於愛上帝、謙卑悔過的人,卻起了提醒、糾正、革除錯誤和更深入探求真理的作用。這是否源於上帝的意思?我們為同一位天父所愛、所生,為同一位天父所供養,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讓我們共同向上帝祈禱!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01007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6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