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屬靈的事不感興趣

伍志學∕張宇理

伍志學

我有幾個親友,靈性像沉睡了一般,對屬靈的事毫無感覺,一點不感興趣,也不覺得需要上帝。邀他們到教堂做禮拜,總答忙了一周,星期天得在家中睡大覺,養精蓄銳,以備下周再拚搏云云。另有的則說,工作繁忙,時間寶貴,星期天可做比坐在教堂裡聽道唱詩歌更有意義的事云。我覺得從他們(不信耶穌的人)的角度看來,未嘗無理,因工作了一周後,別說他們,就是我也疲累。至於那些重視生產,或想在周末找樂子的,當然更覺得工作或餘興節目要比上教堂來得更有意義。我知道這是價值觀問題,他們不信上帝,自然沒有我們的看見;但問題是我怎樣才能讓他們看見呢?

張宇理

一、不感興趣是因為看不見

你這番話讓我想起方華的一篇文章:

「我家老三,才三歲多一點兒,就架上了眼鏡。醫生檢查後說她有幾百度散光,是先天性的眼睛問題...。春天的時候,我帶老三到公園去玩,她看見花朵,很專心的看了一會兒。我有點訝異,因為以前跟她逛公園,指點不同花卉給她看,她都是看一眼就算了,沒有甚麼興趣。這一次她卻很高興地看花,說︰『好美麗!』後來看見蝴蝶、蜻蜓,她也興緻勃勃細心觀察。這時我恍然大悟,以前她沒戴眼鏡,其實是看不清楚的,不過她從小就看不清楚,所以不會抱怨,也不覺得奇怪。媽媽叫她看這個看那個,有甚麼好看?所以不感興趣。現在她戴上眼鏡,可以清楚看到,原來花朵是這樣精緻複雜的,顏色是這樣幻象多彩的,蝴蝶是這樣的色彩繽紛,蜻蜓的薄翅是這樣的奇妙引人。世界不一樣了。從前不感興趣,只是因為沒有真的看見。」(見《中信》總449期)

你的親友就是這種情形,他們心靈的眼睛沒看見。聖經告訴我們:不信耶穌的人,是「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哥林多後書四4),「死在過犯罪惡中」(以弗所書二1)──不能看見,也沒感覺,所以他們對屬靈的事不感興趣,也不覺得需要上帝,完全是理所當然的。

二、怎麼讓他們看見呢?

問題是怎麼讓他們看見呢?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不然勸人信耶穌接受救恩,就不是這麼艱難的事了。

怪不得聖經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二8)真的,需有恩典,我們才可以得救。然則是不是他們沒恩典?所以才看不見,不得救呢?

不見得這樣。在他們身旁,包圍著許多基督徒,那個勸,這個諫,這都是恩典。

何況接受救恩,是人的責任。上帝的工作是施恩。接受救恩是人的責任,不能由上帝代勞。

即如一個人患散光、近視,也得去看醫生,配了眼鏡,也得自己架上才行。

可是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有毛病呢?

那就得虛心,承認自己可能心眼昏花。所以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五3、5)

倘若既不自知,又不虛心,那就難了。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二3、5)救恩是給有需要的人;即使不知道自己有需要,也不要緊,只要虛心,承認自己可能不知,便會尋找,那麼「尋找的,就尋見」(馬太福音七17),尋見便是看見。若是既看不見,又堅持自己全都看見,那真的沒法。

當耶穌在世時,曾醫好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那時的宗教領袖看後,大肆抨擊。他們沒看出這是上帝的作為。而瞎子看了,心知肚明,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因此信了耶穌。耶穌就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宗教領袖們莫名其妙。他們自信不是瞎子,問:「難道我們也瞎了?」他們不信自己的眼睛瞎了,因他們只知有肉眼,不知道尚有心眼。耶穌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翰福音九37、41)就是說,如果你們瞎了,自知不足,那就好了。若然不知,卻自以為知,那真的沒法。

田舍有兩個寓言說到這種現象。在「另一個世界」裡:一群瞎子島上的居民,把虛浮不實的自尊看得比面對現實、對症下藥治好眼疾更為重要;故事結尾,瞎子仍不痊癒。

另一個故事「盲點」,發生在一個單眼村莊裡:村子裡的人個個左眼失明,妙在全不自知。一個村民偶然之下發覺原來自己有一個眼睛瞎了,便去求醫。醫生把他眼睛治好後,他問:「醫生,你只治好了我一隻眼睛嗎?」醫生答:「對。我只治好你一隻眼睛。」他俯伏說:「醫生,你只治好我一個眼睛,我便看見世界如此遼闊深長,和以前大不相同。倘若我還有眼睛,倘若我這些眼睛還是瞎的──我不自知,請求你都給我開了罷!」(故事見《中信》第417、422期)

這一個人不但眼疾治好了,他還反省,推想自己過去既連瞎了一隻眼睛,也不自知,那麼若還有別的眼睛瞎了,也不自知,當然也有可能。這就是虛心反省。可惜得很,許多人都不這麼想,反而每每知道了一點甚麼後,便以為自己大有學問,甚麼都知道,以致常自以為是。卻不想,現在的「知」,正好證明過去的無知。若然過去是那麼無知,難道現在知道了一點點,就忽然變得學問淵博了嗎?根本不可能!因此只能虛心,繼續向真理開放。

若然我們虛心向真理的上帝開放,上帝便會用真理的光照亮我們。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耶穌是我們生命的光(約翰福音八12、一4),祂來世的一個工作是使瞎子看見,使坐在黑暗裡的人看見大光(路加福音四18;馬太福音四16)。除非我們自知瞎眼,自知坐在黑暗裡,或者至少肯虛心對耶穌說:「主啊,我要能看見!」不然我們就很難經歷主的醫治和看見真理的光。

三、不要放棄

然則那些既看不見,又不虛心的人,是不是沒有希望得救?是不是應放棄他們?

不要放棄。耶穌教導我們要恆切禱告,不要灰心(參路加福音十八1至8)。做人也是一樣。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十三4、8)。也許這個人很敵擋上帝,但你焉知他不像使徒保羅?保羅是個極度自負的人。他看著司提反殉道,卻沒看見司提反所看見的主。之後他到處瘋狂追殺基督徒,嚴刑逼他們說褻瀆話。想不到在大馬色路上,耶穌的大光使他眼睛瞎了,叫他知道原來自己是怎麼盲目。終於他自認無知,認罪悔改。主醫治他,他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見使徒行傳九1至19)自此他看見人生最重要的、不能不知道的真理。他說:「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作的。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一13至16)

沒有看見的人,就不能接受他所說的這番話。基督徒蒙恩,知道了最重要的真理,可也不是全知。我們並不知道將來如何,不知道別人將來如何,所以不要武斷,不必提早失望。但有一點是我們知道的,就是天父要我們用愛心,用忍耐,用智慧,盡我們的本分,叫別人蒙福。

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哥林多前書三6)雖然我們沒法使人看見,我們卻可不斷耕耘灌溉。

當然「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話並不全對,因為怎麼會沒有收穫呢?是不是方法錯了?是不是時節錯了?地土未準備好?是甚麼地方出了問題?我們必須不斷檢討,追求進步。譬如就以你所說的情形為例,是不是光邀請人上教堂,就是最好的方法呢?還有別的方法嗎?例如邀請他們到你家中作客,為他們禱告,不斷關心他們,效法耶穌基督和報喜信的天使,去到他們當中,把喜信把真理帶給他們,這些都是教會和教會機構常運用的方法。你不妨請教牧師,或參考一些傳福音的刊物。由於本刊宗旨不是教人傳福音,我就在此處打住。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91009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5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