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神越來越失望
失望人/張宇理
失望人
我以前信神,現在已經不信,因我的人生有很多挫折。以前我堅信困難是學習的機會,讓我生命得著磨練,使我更信靠祂等等;面對困難時,我會把一切交託神,倚靠祂,不靠自己,等候神的引領。我曾深信神,但祂令我越來越失望。現在我覺得做人好像下棋,遇到困難時,必須靠自己思考解決,設法打倒對手,靠神並不管用。信和不信沒有多大分別,信也無益,不信也不見得會倒楣。信了反叫我感到壓力很大,很多束縛,很痛苦。
張宇理回覆
謝謝你提出這麼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讓大家思考。這問題我一直很想探索,雖然我也不能完全明白,但我願意思索,嘗試了解。
一、你的問題是大多數人的問題
第一,你的問題是大多數人的問題,不只你一個人有這問題,原因是困難和挫折,都是人生常遇見的事,而人窮則呼天,即使是無神論者,在遇見困難、走投無路之時,也願意呼求上蒼;你就是建議他求耶穌,他也願意。這些都不成問題。問題在於祈求後,每一個人都希望神蹟出現,例如環境轉變、逢凶化吉,或萬事稱心如意等,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理想。禱告後,立刻看見神蹟出現的機會不是沒有,但不常有。這就成了問題。怎麼祂不玉成好事呢?怎麼祂不聽不理呢?難道祂不存在嗎?沒有上帝嗎?如果事態嚴重,難道祂見死不救嗎?抑或祂忍心,或無能為力?祂怎麼解釋祂既慈愛、全知、全能,又聽禱告的自我宣言呢?於是很多人覺得很難信下去。
假如上帝不是這樣,而是每次都有求必應,好像神燈,那麼就沒有這個問題,並且人人都必爭先恐後去信祂,好像搶奪神燈,群雄逐鹿。當然上帝不是神燈或甚麼寶劍、秘笈,祂可以接納每一個人,有教無類,於是人人如願,人人要祂;但肯定不是皆大歡喜。因為有很多人想的不周,或存心不良,引致害人害己。而且一個沒有秩序,只以「有求必應」為辦事法則的世界,勢必比現在混亂萬倍,其中的災禍也必更多更烈。(只要想想,一個公司裡的員工,若人人想怎樣便怎樣,而且每每心想事成,那個公司會亂成甚麼樣子?)
現在大家覺得最大問題的地方是上帝不是每次都有求必應--縱使別人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上帝大可不必理他,但是自己的祈求--每個人都覺得,就十分合理。所以對很多人來說,上帝好像一盞不聽話的神燈,拿到了手無益,得不到也無損,信和不信分別不大。
當然,總有人會信的,他們不像剛才那些人那麼急功近利,也許對上帝也略有點兒認識,耐性也稍多,他們繼續祈求。只是又像剛才一樣:環境可能改變,也可能不變。這時便又歷史重演,在未償心願的人中,又有一批人因失望而離去:「怎麼神還不聽禱告?看我多麼有信心啊!莫非祂真不存在嗎?祂的話靠不住嗎?再信下去,我要變成傻子了!」於是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如是者一個循環接一個循環下來,倘若情況還不好轉,留下的人便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疑心重重,到了後來忍無可忍離去的,必也忿怨越多,失望越大,因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們有被騙的感覺,覺得上帝令他們失望。
但事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難處和時間,好像一個大簸箕,每一回「不見神蹟出現」,就好像一輪篩選,把信心不能堅持到底的「大多數人」輪番篩去。到了後來,上帝的時候到了,神蹟終於出現,祂的計劃揭曉了,此時剩下來、通過某一階段所有考試的人,已經寥寥無幾。情況就恰如耶穌所說的:「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旳人麼?」(路加福音十八8)--不是當初沒有人信,而是時間一長,難處一多,所有耐不住考驗的人,都要淘汰掉了。餘下來的人,信心經過了多次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得前書一7)
這種情況,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一段記載:當以色列的士師(首領)基甸,和米甸人交戰時,跟隨他的有三萬二千人,但上帝說,隨眾太多,經過幾回篩選,剩下來作戰,並分享勝利的,只有三百人。現實人生就像這樣,精英分子總是少數(雖然白痴也是少數,但白痴不須經過篩選)。乍看起來大家都差不多,但時間和難處是重重考驗關卡,不斷的熬煉篩選我們,而往往我們又置身在被篩選的過程中自己也懵然不察,因此也常糊糊塗塗,莫名其妙的就被淘汰,成了「大多數人」中的一分子,還不知道何故。只有少數人能堅持真理到底。(當然,所堅持的,必須是真理,不然便是愚昧加上死不悔改。)所以我說,你的問題是大多數人的問題。我們誰都當在上帝面前謙卑、警醒。
二、有信心的人也有疑問
第二點我要說的是,有信心--能通過所有考試的人,他們在被熬煉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疑問。先知哈巴谷禱告後,看不見上帝應允,也感到困惑不已,問:「耶和華阿,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巴谷書一1至4)神子基督降世成人,站在人的地位上,被釘在十字架上,痛苦臨終時也曾大聲喊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馬太福音廿七45)所以不是不信的人才有疑問,堅信到底的人疑問更多,因為被熬煉的時間長,受考驗的次數多;信心不是愚昧和不會思想的代名詞。不信、多疑,並不代表理性和有思想。但是只要信下去,你就會發覺「義人必因信得生」,信心使人有盼望、有膽量,使你堅持到底,看見生機,看見神蹟。
三、甚麼是真理?真理和我們有甚麼關係?
那麼為甚麼你說你曾「深信神」,卻看不見神蹟呢?當然你的答案是上帝不可靠。但保羅信得比你更久,卻說:「我指著信實的上帝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因為我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後書一18至20)就是說,保羅覺得上帝很可靠,但怎麼你(或很多人),都感到上帝使你失望呢?問題出在哪裡?
這就是真理的重要了!
很多人不知道,真理非常重要。對大多數人而言,真理太抽像了,一不能使人成功致富,二不能使人從心所欲,即沒有實用價值。要信耶穌嘛,第一要緊是上帝保護賜福;至於上天堂、享永生雖然有點兒太遙遠了,不過還好,總算是利益,比沒有好;再說信耶穌後改邪歸正,做好人、行善、造福社會大眾,也很實際,較容易了解。但甚麼是真理?真理與我們有甚麼關係?耶穌說「我就是真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有甚麼關係?對我有何益處?我們答不上來。
可我們卻又都希望幸福快樂,都想免災,不想幻夢破滅,然而我們竟又不知道甚麼是真理,不知道真理與我們有何關係哩!
這就是人間為甚麼如此多災多難,並且令人費解的原因了!上帝說:「我的百姓因無知就被擄去。」「這無知的民必致傾倒。」(以賽亞書五13;何西亞書四14)聖經說:「愚昧人因無知而死亡。」(箴言十21)
不錯,世間的災禍來自罪,來自人離開上帝這善的源頭,如果人類整體回歸上帝,回歸善,整個世界必全然改觀。試想,現在國與國之間,僅是停止爭戰,消極地實行仁愛中不彼此相殘這一點,整個世界便大享太平,享受歷史上空前的富庶,人類壽命增長。如果再積極的執行上帝所指示的仁愛、聖潔、公義、誠實、公平,正直,或起碼遵守十誡,每一個人都孝敬奉養自己的父母,兇徒棄械,盜賊止息,人人謹守貞潔,已婚者忠於自己的配偶,沒有人破壞自己和別人家庭,沒有人殺嬰滅口,每一個人都誠信可靠,不傷害人,不貪不偷,不做違背天理之事,人間豈不要成了樂園?古人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這話其中確實有一點體悟和經驗。
可是人為甚麼犯罪,而致自招咒詛呢?
這就是真理問題,如果人真知道犯罪必死,他決不會故意找死。他找死,是因為「不知道」--本來上帝已經明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亞當夏娃都聽見了,也能複述(創世記三3),如果他們都相信,事情就簡單。正如我們,很多知識都是從別人口中知道;但他們不信,所以變成了不知。那麼真相如何?到底死還是不死呢?甚麼是真理?這是關乎生死的事,十分重要!
但是始祖就和我們很多人一樣,既不知道真理,也不知真理的重要性,並且懶得求真。雖然常自以為聰明理性,卻往往感情指揮理性。謊言是迎合私意的藉口--自己內心早有此意,不過苦無藉口,現在一聽說「你們不一定死」,真是正中下懷,於是乾柴烈火,一拍即合,管它是真是假。但理性會問:那你怎麼解釋上帝的話呢?那麼就說上帝不安好心罷了,於是變成:「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這樣女人便心安理得,「見那樹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眼目,且是可喜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創世記三4至6)後世的謊言和這個同出一轍:都是順著人感情的傾向,也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民族仍相信,戰死沙場是男兒的光榮;中國人則信「有仇不報非君子」,滿腔國恨家仇便是忠孝雙全;到了弗洛依德,新的謊言是性慾幾乎是人類一切活動的主宰力量,一切問題幾乎都由壓抑性慾而起,因此羅素致力推動「人類的自由幸福快樂」,大力提倡性解放。這一連串謊言,使歷世歷代多少人家破人亡!世界性的大災難,大多由這些謊言引起!真理誠然是關乎我們生死禍福的大事!
四、經一蹶,長一智
現在回到你對上帝失望的話題。失望之先,必有希望,你對上帝有甚麼期望?為何有這些期望?這些期望實際嗎?符合祂的性情和做事的方法嗎?你對祂了解多少?根據甚麼對祂有這些期望?怎麼知道祂不會令你失望?你信甚麼?怎麼信法?怎知道自己不是一知半解?甚麼是真理?你怎麼肯定你當時真有信心?你對自己認識多少?對上帝的時間表知道多少?你對每一件事情的背後,所牽涉的人事物和各方面的關係及前因後果知道多少?你對整個大自然和人際關係的結構與互動作用知道多少?
不要以為這些問題,都是故意令你為難,讓你答不上來,這些其實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你不認識真理,不認識上帝(或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祂行事的方法和時間表,你會很容易對祂有不實際的期望,這樣你當然註定失望。這其實就是「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不但作戰如是,做人處事也是這樣。很多人說自己信上帝,其實沒有信上帝,只是信自己腦海中所幻想的上帝。所以他們很快發現,怎麼「上帝」與現實不符呀?有起事來好像信了個空,靠了一堵會倒的紙牆似的。事實也真是靠了一堵會倒的紙牆,因為他們腦海中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位真實、偉大無比、全知全能、全善聖潔公義的上帝,祂是萬有的主宰。到底祂是怎樣的呢?我們當怎麼信祂?怎樣和祂配合?對祂有甚麼期望?我們知道多少?能知道多少?不能知的多少?如果你知道得正確,期望得正確,你便減少很多失望痛苦。舉例說,如果我們認識人體的運作多一點,我們便知道怎麼保健,怎樣避過許多災苦疾病;如果我們知道人際關係的運作,了解人的心理,我們也可以預測到某一些反應後果,因而可以避過很多人事糾紛。當然這些只是假設,我們不知的太多了,所以犯錯頻頻,災禍綿綿。
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無知。
新主意、新思想(或者在基督徒而言,信了耶穌後,上過教堂幾年,看了一兩回聖經),就覺得把整塊餅都拿到了手--所有的真理知識盡都在他掌握之中了。他們不知道真理知識,是需要我們不斷謙卑學習,漸漸累積,消化,融匯貫通,然後才有可能積少成多。當我們越以為甚麼都知的時候,就是越無知的時候。約伯的三個朋友就是一例,他們對上帝的知識,在人看來真是高深淵博,無懈可擊,而且都是說上帝好話,上帝理應歡慰才是。但是上帝竟責備他們:「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約伯記卅八2,四十二7)
究竟他們錯在哪裡?約伯優勝他們的地方在哪裡?原來他們三個都百分之一百太肯定了,以為自己甚麼都知道,沒有一個「我還不知道,我還需學習」的心。而另一方面,約伯除了家破人亡之苦,很大的苦惱之一就是「我不知道」。他謙卑的接受了可知的真理--沒有成為一個極端的不可知論者,但同時他也承認,不知為何要受目前這許多苦。上帝同意他自言不知的看法,不但同意,而且還加強他這個看法。所以當上帝回答約伯時,祂不是解釋你為甚麼會受這個那個苦,而是問了約伯一連串不能解答的問題,像是以大壓小--而事實上確也如此,上帝太偉大了,我們太渺小了;甚至不必說上帝怎麼怎麼偉大,單說周圍的自然界動植物(上帝創造的一小部分),我們就已知的極少。我們最聰明的地方就是自知無知,然後存謙卑的心,活到老,學到老。遇到挫折時,就經一蹶,長一智;而不是從一個錯誤的「百分之一百的肯定」,跳到另一個錯誤的肯定。譬如說,當初你絕對肯定上帝一定會怎麼怎麼樣,希望十足,自信十足,等到栽了個跟斗後,便又百分之一百肯定上帝不可靠,只有自己可靠。
約伯有一顆謙卑的心,因此當上帝問完他一連串他不能回答的問題後,他答:「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記四十二1至6)
約伯進步了,其中一個進步就是知道上帝怎麼偉大、自己又是怎麼無知;人和上帝根本無法相比,我們只能謙卑學習,不住的反思,及糾正自己。而不是當我們和別人的關係出問題時,錯的盡是別人,等到和上帝的關係出錯,錯的又都是上帝。先知彌迦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謙卑十分要緊,不謙卑便無法與上帝同行。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80709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3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