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越三重障礙
洪樵榕
初中時,父母親送我到日本讀書。大學畢業後,我在日本教書。一九四四年回台灣,從戰前至戰後,在台灣服務了三十五個年頭。一九七八年再到日本,在大學裡任教哲學課程。
一九七八年兒子慶勝來信說:「我在美國受洗了,希望父母親能夠信耶穌。」我從沒接觸過福音,收信後即覆他一封信:「你信耶穌,我不會反對,但不要信得太迷……。」
一九八零年,兒子從美國到日本東京探訪我們,只送一本聖經作禮物,我還給他母親解釋一番:這是最好的精神糧食。從此以後,兒子每次到日本出差,遇到禮拜天一定拉我們上教堂作禮拜,並且還要上他一堂課──講耶穌的道理。常聽他說:「我們在主面前,應該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當時我對這句話實在聽不進去,這是我信耶穌第一重障礙。
其次,我在大學裡任教哲學課,十五年來發表不少論文,也出版過幾本書;青年學生從事研究,寫學位論文時,往往會以我的理論來引證自己的見解。我開始有一個顧慮,哲學的道理會不會與聖經的內容有所衝突?萬一有衝突,我一下子信了耶穌,講的話必定有所不同。這麼一來,引我的理論寫論文的學生,豈不罵我「這個教授胡說八道」嗎?這是我信主的第二個障礙。
第三,我出生在台灣南投縣草屯鎮的鄉下,台灣全省姓洪的散居各地,以南投縣、彰化縣最多;而總祖廟建立在南投縣草屯鎮的新庄里,頗具規模,每年春秋兩季必定舉行祭典。當祖廟管理委員會董事長的我,必需在祭典大禮中擔任主祭官,向祖先燒香。這是我考慮信耶穌的第三大顧慮。
我在日本東京教書的漫長歲月裡,除了兒子外,還有兩位朋友傳福音給我。一位是黃麗川,一九四九年,我奉派出任省立屏東女子高中校長,他在屏東當警察局局長;多年後,我回故鄉當南投縣縣長時,他又奉調南投縣警察局局長,先後共事六年之久。他做事的態度和修養,令我非常敬佩。他從高雄市政府主任秘書退休,定居休士頓後,認識了我兒子,寫信到東京來傳福音給我,勸我信耶穌。當時我正忙於寫哲學著作,回信給他時,我講我的哲學理論,間中也討論信主之事,如此你來我往至少三次以上。後來有一次他跟夫人一起到日本觀光,與我見面時,沒提東京甚麼地方值得遊覽,倒是整個晚上與我討論信仰。
另外是李國富,兩次出差去看望他,都與我談福音;後一次還與慶勝一起拉我與內人上教堂。回家的路上口渴,四個人一起吃冰時,他說:「我們人生甚麼事都不重要,只有信主最為重要。」他告訴我信主的重要意義。
他們的話一直存在我的心裡。四年前,我與內人到休士頓小住。兒子、媳婦每個星期天都帶我們到中國教會作禮拜、上主日學,有時還參加團契,初步了解主是真理及愛的涵義。後來參加了一連三天的退修會,留給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基督徒都那麼善良,那麼積極追求真理。每次來探訪,他們都送我屬靈書,又送聖經。當時我反問自己,這許多善良、在追求真理的人,難道都犯了罪嗎?我漸明白,「在主面前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這罪的涵義是一個廣義的解釋,並不是要負刑法責任的狹義解釋;這裡所說的罪,是我們每天在追求真理時,還達不到真理而有的罪。體會到此,很容易突破了第一重障礙。
來美國小住時,李國富夫人帶我們到公司購物,常一面看東西,一面跟我們討論福音,方法十分高妙,令我感到,基督徒是這麼善良!我們住在兒子家,白天兒子與媳婦都上班去了,有一天,剩下我們跟孫兒在廚房裡,孫兒發覺腳底有砂,自動拿抹布跪下擦地板,我覺得希奇,稱讚他乖。他望著我說:「阿公!並不是我乖,因為主在我心裡。」他也給我上了一課。古稀生日那天,教會的弟兄姊妹來祝壽,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但是他們也不容我白吃,又給我上了一堂課。
那段日子,我一直研讀聖經,特別注意聖經裡的道理,會不會與我講解的哲學衝突而句句思慮。聖經裡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等等。依我見解,這是人類正當道德行為的綜合體。而中國古代哲學裡,孔子講仁講了很多,禮記儒行篇中提到,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我也把它釋為人類正當道德行為之綜合體。因此哲學所講的仁與聖經所講的愛,不僅不衝突,仁與愛(仁愛)更是一個總括全德的名稱呢。至於孟子公孫丑篇所講:善養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至剛至大……雖千萬人吾往矣。在這裡孟子所講的「吾往矣」,是往義理充足的地方。孟子所提倡的「義」字,據說文解字釋為「羊我」。羊在聖經也被認為是善良的。如果羊字以動詞用的話,就是使我往最善良的道理去追求。
再者,聖經裡的戒律:不可殺人,不可姦淫……等都認為,不但不能有殺人、姦淫的事實行為,連心內想,就已犯了罪了。這是廣義的說法。而我國宋明理學中,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的學說,這並不是知與行兩個東西合起來成為一個的;這知、行本來是一個,切不開的,因此他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在傳習錄下篇又說:一念所至即是行矣……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已經做了。這個說法和聖經所說的道理相同,是廣義的解釋。經過好幾年,我終於好不容易突破了心中第二個的障礙。諸如此類的例子顯示,哲學不僅與聖經的道理不衝突,更可以將聖經的道理發揚光大。
至於第三個問題,萬物一體的論說,在中國是宋儒周濂溪的太極圖開始主張的。從一般常識的概念來說,萬物只不過是萬物,應該是各自分離的,現在要說它不分離、不獨立的話,各個的內在素質實為一個更大的全體,而個體是其全體的具象,如耳朵、眼睛、鼻子是面貌的具相一樣,要人放棄小我的先入觀念,去追求大我的真理。這個追求大我的真理,正符合聖經的道理。前兒哥倫比亞太空穿梭機有一位日本女孩搭上,並在太空上作了許多實驗;與地上通訊情況,日本的電視都播出來,而我也很注意看。她在太空上說:「地球好像一個披上婚紗的新娘,很漂亮。而萬物實在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現在可以說,包括科學在內,萬物是神所創造的。我是主所生的,連我父親也是主生的,一直追蹤到第一代祖先,都是上帝所生的。而我一直在祖廟燒香,說不定祖先要打我屁股說:「到現在才曉得我們都是上帝所生的嗎?!」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60201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0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