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少就愈多

工作忙碌、人際熙來攘往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靈常不自覺「飢不擇食」,以致出現不健康的「肥腫」,打拚的成績似乎可觀,卻可能只在堆積有害的肥脂,遲早會出現問題。教會傳統的四十天預苦期(註)是我們心靈減肥的好時機,去體驗「愈少就愈多」的屬靈定律。

愈少罪疚,恩典的流量就愈多-

最能阻塞心機的是「罪疚」,我們可以用箴言第六章16-19裡面耶和華所憎惡的七件事來反省自己:高傲的眼(以自己為標準的觀點與角度)、撒謊的舌(欺騙詭詐的話)、流無辜人血的手(做有殺傷力的事情)、圖謀惡計的心(不良的動機)、飛跑行惡的腳(所忙為何?對人有益或有害?)假見証,並弟兄中佈散紛爭的人。前面五樣都是個人日常生活的操守,後兩樣是與人相處的惡果。事實上,個人失守,與人相處就會出現虛偽與紛爭的後果。

我們要常在聖靈的光照中面對自己的實況,勇於認罪,讓耶穌的寶血除去阻塞心機的罪疚,並且帶著祂的恩典流通全身,使我們裡裡外外都有祂恩惠的營養補充,不斷新陳代謝,讓永生的細胞愈多代替必朽壞的細胞,就能有真正的健康。

愈少貪慾,愛人的空間就愈廣-

我們的貪嚵,無論是精神方面如功名、或物質方面如利祿,都能引起與人較量及爭競,帶來嫉妒和紛爭;愛鄰如己就愈難。我們貪嚵是因為還沒有經驗到耶穌是我們真正的滿足。物質或精神的東西都是頭檯或甜品,惟有耶穌的生命是正餐。我們在祂裡面吃飽了,一切都成了心外物,就能與耶穌一同去愛人,那空間是無限的大。

事實上,愈少囤積,服事的自由就愈大。宣教士林芸伍在六十年代把日常必須品和辦公室用品裝進一只皮箱,就這樣廿一年間「一只皮箱,為主走天涯」,走遍了115個國家,帶領無數青年成為主的門徒。

愈少噪音,聆聽的效果就愈高-

拜電子科技、社交網絡之賜,人類的知識爆炸史無前例,很多的資訊只在彈指之間,但也因此帶來許多的噪音-真理民主化而失去權威,思維方式零碎化而失去關聯。只要一按鈕,我們就可享受一頓「知識」的豐宴,許多人但求好吃,卻不細察這些「山珍海味」背後的烹調,很可能已被仇敵放下毒藥。每天湧進來的資訊太多,噪音太雜,已掩蓋了造物主要傳遞給我們的心意。

限制或暫時關閉電視、電腦和電話 (media fast),打開神的話,細嚼從天上而來的靈糧,使我們心靈健康,延年益壽。

愈少自己,基督的彰顯就愈豐富-

生命健康的最終指標是基督的身量,過程是「我」愈少、基督愈多。人最大的綑綁是自已,而最大的自由是放下自己,愈捨己的人愈有選擇的自由。選擇順服基督,討主喜悅是每天最重要的操練。捨己操練到一個地步,不再是苦差,乃是樂事,因為在捨的過程裡,得著了遠比自己更可愛、更可靠的基督。

(註)預苦期由復活節之前四十天開始計算(主日不算),紀念主的受死和復活,並以悔罪、禱告、禁食及慈惠關懷作出回應。

(邱清萍著─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cy/cy.aspx?id=tr2013_02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