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斩乱麻

去一周美国人在电视机面前上了“处理种族冲突”的一课。事件显示当事人(黑人教授盖兹丶白人警员柯劳利)的背景与观点会影响冲突的发展,甚至事前事後旁人对事件的诠释也微妙地起了作用,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

作者尝试捕捉事件中每个人物言行背後的思维,将故事始末写下来。(这样做免不了把作者个人的观察与观点也投射进去,但至少作者有自知之明,这在沟通上很重要)。

麻省剑桥市有一个女子路经伟亚街(Ware Street)一 幢房子,看见两个带上背包的黑人男子在屋前阳台走动,其中一位正以肩膊推门,看样子想破门而入,另一个黑人在旁协助他。女子怀疑有贼入屋行劫,立刻打电话报案。(很可能这女子是白人,见到两个黑人在推门,“黑人是坏人”的偏见会否影响了她的判断?假如她看见两个白人在推门,会不会报警?她不知道这黑人是着名的哈佛教授盖兹,刚从外地回来,发觉大门开不了,而帮助他的是司机。)

警员柯劳利赶到,这时盖兹已进了房子。

柯劳利:有人报案有贼擅入民居,请你出来,我要入屋搜查。(可能他心想:这人胆子真大,竟然在警察面前装蒜?)

盖兹(感到莫明奇妙,可能有点气恼):这是我的房子,我是屋主不是贼。

柯劳利:你拿出证件看看。

盖兹於是出示哈佛教员证,上面没有住址。(他真的恼火了,心想:“我在自己的家,还要证明我是屋主。这分明是种族歧视嘛! 真是岂有此理。”他不知道柯劳利曾训练前线警员公正执法,不能有种族歧视。十六年前还口对口地对一心脏病突发的黑人球星施以急救。)

柯劳利:我要看你的驾驶执照。(盖兹拿出驾驶执照给警员看,但这时积压多年的怒火──自己所代表的整个黑人种族多年受到的歧视,多少黑人男人被无辜拷问和关锁,从远古的深渊喷出黑压的浓烟,从心头和口边倾泻出来…。)

盖兹:你不要以为是白人就了不起,你侵犯了我的公民权益,你会为你的种族歧视後悔的。(声音愈提愈高。柯劳利看了执照就预备离开,但盖兹跟在他後面,一直走到阳台还是指着他大骂。)

柯劳利也火了,回转身:你想怎麽样?我要起诉你“行为不检丶妨害公安”。(说着把盖兹扣上手炼,带回警局。)

数天以後,总统奥巴马在全国记者会中被要求评论此事,他坦承自己尚未掌握详细资料,可能有偏见,接着就批评警员柯劳利“行事愚蠢”,并谓此一事件显示“美国依然弥漫着种族歧视”。

言论一出引起全国警界激烈的反弹,认为他未明真相就妄加评论,影响警员日後执勤,而且会破坏他任总统以来的种族和解契机。许多黑人也站出来维护盖兹教授,指出此事将美国黑人受歧视的严重程度再次公诸於世。

在全国纷纷嚷嚷之际,奥巴马总统两天後在白宫召开记者招待会,说已致电当事人双方,并坦承自己“用词不当”,事情愈闹愈大,自己也有责任等。他希望此事给大家上了一课,在这麽敏感的课题上应花时间彼此聆听和了解,而不是动辄彼此指控。他认为警员和教授都是“反应过激”,并已邀请两人到白宫坐下倾谈。

总统很快作出正面的回应,并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任,使整件事情降温不少。麻州三个警察组织发表声明,感激他的回应有助缓和张力。

无论甚麽团体,包括教会,都会有类似的争执。当然种族的歧视由来已久,更错综复杂。但以上个案的确给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试概括如下:

一.传递消息要谨慎。这个案的发生是因为一女行人对所看见的事诠释错误,当然她出於好意,愿意挺身助人也是好事,在一般情形下若能先弄清底蕴,可能就 不会惹起这麽大的风波。

二.承认自己可能有偏见。争执最难解的结是双方都觉得自己全对,对方全错。其实人际关系是互动的,无论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彼此都在互相影响。作为有限的罪人,每个人都可能有偏见。我们都会受个人背景丶遭遇丶个性丶观点与角度丶心情,甚至表达的能力影响。自觉可能有偏见是虚心的表现,对冲突处理很重要。

三.肯负起责任。冲突愈演愈烈是因为大家都不肯负责任,於是本来很小的事,因为自卫便要招兵买马,或挖出对方其他的错失,使事态愈形复杂,解决难度於是提高。一方肯负责任至少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四.在争执的火爆场面,一句不合宜的说话会火上加油,能使火势更猛烈,因此要小心用词。

五.快刀斩乱麻。总统没有拖延,赶快站出来解释,承担自己的责任,虽然不一定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至少不会使它恶化。而且他这种行动有助其他当事人也负起自己的责任来。拖延只会渗进不良的因子如猜测丶谣言等。 基督徒处理争执最重要的不是输赢或个人的得失,而是活出和好福音的意义来。

(邱清萍著─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cy/cy.aspx?id=sm2009_12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