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恕

年我们有许多公众假期,纪念一些伟人或伟大的行动,也为了鼓励大众追求某种的美德。母亲节和父亲节是其中的例子。

我建议设立一个饶恕日,有甚麽行动比饶恕更难,也因此更伟大?有甚麽美德比饶恕更能发挥爱的真义?

一九九四年四月初,非洲鲁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陶陶族的男丁举起大刀向自己的邻舍陶士族的人疯狂的砍杀,一百天之内,杀死了八十万人,其中有卅万是儿童。这些歹徒烧房子,强奸妇女,将孕妇破腹刺死,撕裂受害者背上的皮,将婴儿的头摔在教堂的墙上,其手法之残忍充份暴露人性深渊般的幽暗。

喜乐 (Joy) 是陶士族一个女孩,屠杀发生那一年她只有四岁。她的父亲落在歹徒手中之前,安排好让妻子带着七个稚龄的儿女向森林方向逃跑。他们在躲藏的地方听见父亲痛苦的喊叫声,看见他们的家沉没在熊熊的火光中,心都碎了。跟着几个月,他们白天躲,晚上逃,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安全的居所,正想安顿下来,就听到敌人杀到的风声,一家人只有再觅新居。妈妈最难为的是想办法阻止较小的孩子哭嚷,深重的苦难使孩子最终也无言了。後来母亲为了儿女的安全,忍痛把他们安置在不同的孤儿院,从此一家人四分五散。而喜乐开始晚上不敢睡觉,因为一闭上眼睛,就似乎看见母亲死的惨相。她忍受这种痛苦的煎熬一直到十七岁…。

巴示古 ( Pascal) 的妻子已有八个月身孕,他们结婚不到一年,他就被盯上了。後来机智的他用计逃离敌方的魔手,可是新婚的妻子却不幸地死在途中。有一天晚上,他悄悄地潜回家乡,发现那本来作为避难所的教堂尸横遍地,共三百多人,其中大部份是他的邻居,而他自己的家族,也全部罹难。他发誓要为亲友报血仇,就加入了爱国前线队。此後的岁月,仇恨腐蚀他的心灵,只有在浓酒入肚时才稍为好过。

沈桃(Chantal) 十三岁那一年在教堂举行了坚振礼,下午亲友为她举行一个庆祝会。沈桃是家中的老大,父亲对她期望甚殷,希望她在每方面都能作弟妹的榜样。那天的庆祝会是由父亲的老友约翰伯伯出资,表示他对下辈的赏识。过了几年沈桃结了婚,而且产下第一个孩子,取了祖父的名字。父亲还来不及享受含贻弄孙之乐,死亡的阴影就已迫近。那天清晨,有好友来告密叫他快逃,然後帮他把儿女送到安全地方。想不到,他依然被发现,被拖到屋外,几条粗棍子急促使力地落在在他身上,像猎人击打猎物一样。最不可思议的,老友约翰竟是杀手之一。

翻阅鲁旺达的历史,陶陶族与陶士族之间的仇怨是在廿世纪中叶比利时殖民统治时期已开始,一场「胜者为王丶败者为寇」的权力斗争上演了卅丶四十年,至1994 年便像洪水缺堤般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谢依(Howard Zehr)教授指出人类社会对不公的恶行通常采取几种回应:报复丶罪罚及复和。报复就是以牙还牙,虽然一时痛快,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深仇怨与裂痕。第二种回应是罪罚,就是设立惩诫的法律制度 ,表面看来是公义的处理,却忽略了对犯者和受害者的重建工作。第三种复和的回应则强调负责任丶实际的补偿及疗伤,而且重修已破损的关系。复和最能反映圣经的价值观和处理的途径。

屠杀於1994年七月即受到控制,接着有120,000的陶陶族人因卷入屠杀事件而琅璫入狱,监狱挤拥不堪。2000年陶士族的Paul Kagame当选总统,三年後颁布法令释放一些年老丶有病及案情较轻的犯人。几年下来,估计有六万人被释放,返回老家。

法令使许多人忧心忡忡。这些回乡罪犯会不会卷土重来,带来下一场的灾难?而被害家破人亡的人又会不会血海深仇,不报不快?原来总统的法令有附带条件,就是被释的人要先参加「复和委员会」(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的再教育过程,才能重返社会。

不久,鲁旺达一个旧习俗适时派上用场。「该擦擦」 (gacaca)是昔日他们主持公道的法庭,就在露天的草原,无花果树(umuvumu)下,几个德高望重的乡里(或长老,有男有女)与罪犯丶受害者一同坐下,聆听他们的控诉与自白,裁定是非,一同寻求解决之道,包括认错(罪)丶负起责任丶补偿丶饶恕等。力求兼顾公义与和平,恢复彼此的关系及保持社会安定。

前面提及的巴示古後来认识了耶稣,接受祂的赦罪与救赎,生命经历更新。蒙恕的生命转化成感恩,感恩之情转化为宽容,神的爱继续医治他的伤痛,溶化他的仇恨,他最终饶恕了他的敌人。不但如此,他接受神的呼召,在陶陶族与陶士族之间做和好的事工。他接受非洲福音会的训练,帮助许多经历大屠杀创伤的人得医治,也带动了许多复和的工作。其中一个人就是上面所提的沈桃,她透过巴示古的帮助,多次与约翰会面,直到她能够对他说:「我饶恕你。」而约翰内心沉重的罪疚负担也得以放下。

有些蒙恕的罪犯为被屠杀者的遗孀和孤儿建造房屋,或帮助农务与收成,用尽各样方法弥补对方的损失。鲁旺达开始出现感人的场面:凶手与受害者家属同桌吃饭,同坐在树下交谈,彼此帮助重建家园,重建人的尊严。

假如像鲁旺达那般从地狱发出的血腥事件可以找到饶恕的途径,我们过安定太平日子的人,平日与家人丶同事丶朋友发生的龃龉小事,不是更可以饶恕了吗?

(邱清萍著─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cy/cy.aspx?id=sm2009_07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