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足跡-與神親密同行的劉百
劉百博士(Dr. Frank Laubach, 1884-1970)曾被譽為「文盲者的使徒」,因他曾在菲律賓南部馬蘭萊奧(Maranao)回教的部落中宣教,並為他們創設文字,不但提高了他們生活的水平,也打開了福音的門戶。後來他所採用的語言學習的方法被世界各地廣為採用。這樣一位對人類社會極有貢獻的人,原來也是與神親密同行的人。
他轉向部落宣教之前曾跌下事奉的低谷,三個兒女因瘧疾而喪生,自己又病了兩年。後來他把妻子和唯一生存的孩子留在菲律賓,自己單槍匹馬帶著小狗‘貼’到馬蘭萊奧族中宣教。工作開始時困難重重,每個黃昏他都帶著狗兒爬上住所後面的息奴山(Signal Hill),在寂靜的晚霞中與神親近。1929年十二月某個黃昏,他帶著沉重落寞的心情像往常一樣坐在山坡上,凝視著山下暮色漸深的小城,他懷中的小狗正用舌尖舔著他臉上的淚水。
他在日記中這樣記載:「我的咀唇開始在動,彷彿神在向我講話:『我的孩子,你失敗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愛過這些人,你的白人優越感在作怪。只要你忘記自己是美國人,專心想想我多麼愛他們,這些人就會有反應。』我看著落日回應說:『神啊,剛才是否你在鼓動我的舌頭對我說話,若是真的,你說得很對…求你救我脫離自己,使我完全被你佔有,能想你所想的…。』」
他說那天晚上神徹底消滅他的種族優越感,使他從此「色盲」。這個經歷帶出他人生兩個轉捩點,此後他用心追求與神深交,另一方面在部族中發展掃除文盲的運動,影響了至少六千萬人。
劉百曾推動一個「分秒遊戲」(Game with Minutes),鼓勵信徒在每天生活中,有意識地鞭策自己每分鐘抽一秒來想一想神,然後記下成績,例如在一小時內,每次有意識的想到神,就給自己一分,持續做一天,然後一個星期,一個月,漸漸就養成習慣,隨時隨地進入神的同在中。他曾說過:許多企圖改善人類生活的途徑都已失敗,惟一的盼望就是學習更像基督,時常想起祂是最基本的途徑。
神無所不在,詩人也說:「我往那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那裡逃躲避你的面?」(詩一三九9)既不能逃避,何不開放自己所有的門窗,歡歡喜喜的讓祂的同在如空氣一樣進入及填滿個人裡裡外外所有的空間。那後果是大大出人意表,像詩人說:「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詩一○三5)。
劉百回憶說,每次他走在街上,無論看見誰,或跟他們談話,內心都同時與神對話:「父啊,求你透過我來愛他。」或求問神:「你要我說甚麼?做甚麼?」他說自己其實也沒有做甚麼大動作來改變狀況,但情況漸漸就有了改變,甚至兩個回教領袖雖然明知他是基督徒,卻到處跟人說:這人能幫助人認識神。
劉百稱「操練神同在」為遊戲,因為這是很歡愉的經歷,它也不難做,只要我們刻意把意念停泊在神那裡,祂的同在就成為經歷的一部份。其實這不是甚麼「新玩意」,保羅不是教導我們要「不住的禱告嗎」?
這也是一個使人興奮的旅程,劉百形容說:「你進入後首先發現的是一個美麗的花園,然後花園漸漸開向一個國度,最後來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世界似乎依舊一樣,其實已不一樣了,它加添了新而繽紛的色彩,且有更深沉的意義。這個尋幽探勝的旅程人人可加入,無論貧富、智愚…誰願意都可以來,世界最偉大的經歷原來人人可得」!
劉百常把工作與禱告融於一爐,他在1937年三月十一日的日記中這樣寫下:「今天最大的神蹟不是在我默想或跪下禱告時發生,而是我一邊工作一邊留意傾聽神,配合祂,這是遇見祂最好的時刻」。他也發現在工作中操練神的同在,最能把一個充滿基督的心靈傾倒給服事的對象。
他有一次這樣說:「主啊,我們能貢獻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是甚麼?就是培養一個美麗的心靈,然後把它敞開,與人分享」。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cy/cy.aspx?id=tr2014_01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