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圖?
張大成/張練能

張大成

想我入基督教?開玩笑!先別問我信不信有神這回事,就算我信有神,也不會挑基督教。為甚麼呢?因為我覺得基督教唯利是圖,甚麼都講錢,這樣的宗教不信也罷。要證據嗎?好,且聽我說:我表兄一家是信基督教的,我看到表嫂常常做湯做水,帶給牧師一家人吃,逛百貨公司也會買些衣裳送給牧師的兒女,聽說耶誕節還送紅包。我知道牧師可以娶妻生兒育女,買房買車,吃館子也總是信徒付的錢。有一次我被他們拉了去教堂,這就令我更反感,竟然有人專門負責將一個布袋子傳來傳去,叫人捐錢放進去。我跟母親到過大小寺廟,從未見有和尚尼姑這樣好胆,明槍明馬地叫人捐錢的。我問表兄捐錢來做甚麼?他說用來維持教堂的各項費用,包括牧師的生活費在內,他還說自己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給教會使用。怪不得他們這樣熱心叫人家信基督教,當然啦,多一個人信就多一份收入嘛,我才不會那麼儍,賺來的錢難道自己不會花,倒要送給教堂,讓牧師去花!

張練能

一個主日聚會裏,主席為免會中非信徒受到不必要壓力,在收獻金前提醒說:「各樣全備的恩賜和賞賜,都是從神來的,我們把一點點的金錢奉獻給神,是理所當然的。主日獻金是專為信徒而設,這是所有信徒的本分。」一非信徒立刻低聲對旁邊的信徒說:「你們就好囉,主日收錢是為你們而設,散會後分了錢,要請飲茶啊!」

另一個主日聚會後,一位信徒拿着一百元,到執事面前說:「我今天聽道很受感動,現在奉獻一百元,請代教會收下。」那位執事說:「感謝神你有如此感動,請問你這一百元是『經常費』捐還是……」信徒大吃一驚,連忙說:「絕對不是經常捐,我不會經常捐的!」

以上兩個故事,是教會生活的一點情趣,但已足以反映人對金錢的敏感。我們與人談到金錢時要格外小心,因為人的心房有一條神經線,緊緊的連到他的錢包。主耶穌深曉此理,所以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福音六21)換句話說,錢在天,心也在天;財在地,心也在地。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不但擁有整個宇宙,也是一切豐盛恩惠的源頭,我們的生命、財產都在祂手裡。祂並非缺乏了甚麼,要求人類給祂補足,而是賜機會給信徒,讓他們在祂的工作上有份。並且透過積財在天,把心也放在天國。

奉獻十分一,是按神的吩咐而行,是參與神的工作,把必朽的錢財,變作不朽的「投資」。這是向感恩的表示。神應許為奉獻十分一的人「打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他們),甚至無無處可容。」(瑪拉基書三10)不少信徒確有這個經歷,最初奉獻時也會捨不得,有時又擔心自己捉襟見肘,結果因為遵行神的話,生活反而比以前豐富,心中充滿喜樂。

牧師是神的僕人,他的職責是傳講神的真理。現在大多數教會都制定了牧師的生活費,故此多一個或少一個人奉獻,對他每月所得的款項沒有直接影響。所以請不要懷疑他貪財。他努力去傳福音時,我們不應該判斷他存心不良。若是真有牧師存此不良動機,他既是神的僕人,由神判斷他好了,神一定不會放過他的。

很多人在未信主時,對教會用奉獻袋或奉獻盤收集金錢奉獻,存有不少誤會,甚至反感,這也難怪他們,因為教會在金錢奉獻上常沒講解清楚。希望非信徒讀畢此文後,給我們一些回應,並思想下面數個建議:

一、金錢奉獻並不是牧師或教會向信徒的要求,乃是神賜與信徒參與聖工的機會,信徒蒙福方法之一。對未信者,神絕對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無論在甚麼場合,有奉獻袋或奉獻盤傳到你面前,你可安心不放錢進去,收奉獻者或坐在旁邊的人絕不會覺得你不正常;若然你因為怕不好意思,勉強放一些錢進去,他們反會覺得奇怪!

二、牧師向你介紹主耶穌的救恩,目的是希望你因信靠真神,享受到赦罪的平安、自由與永生的盼望,並不是在背後打響算盤──「多一個人信就多一份收入囉!」

三、當我們見到信徒甘心樂意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或以上,我們不要立即下結論說他們是大儍瓜或信教入了迷;最好是先觀察他們生活是否因奉獻金錢而變得更可憐貧窮。還是不知道為何,變得更豐足,且比以前快樂得多。若是後者,他們是享受神按祂應許所傾倒下的福氣,怎會是儍瓜呢?信徒奉獻金錢給神,往往並非被責任感催逼,乃是出於他們感謝神的心,這徒領受了神所賜的平安與保守,於是奉獻少許金錢感謝神恩。神後來更賜福,他們又再奉獻更多,福氣加增,感恩之心增長,奉獻也增加,如此循環不息,怎能說入了迷呢?

四、信徒主動關心牧師一家生活的需要,常常做湯做水,帶給牧師一家人吃,逛公司也會買些衣裳送給牧師的兒女等。這表示了兩件事:1. 他們了解牧師的辛勞與愛心,感激牧師,於是也照顧牧師一家生活的需要。2. 他們與牧師一家感情很好,牧師一家已成為了他們的好朋友,所以自己有甚麼享受,也想與他們的摯友分享。每逢佳節,也希望與他們一起慶祝一番。其實,不少牧師、師母也是如此照顧信徒,信徒遇到甚麼事,他們也會為他做湯做水;自己買東西時,也會想起信徒。我家後園種了一些蔬菜瓜果,內子也常把這些「土產」分給信徒;我們一家出外旅行,遇上甚麼美麗的紀念品,內子也不會忘記那些與她相熟的信徒。「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我們應為他們的友誼高興才是。

在我們生命裏,有許多事物比金錢更重要,但是金錢往往成為我們內心生活的惡主人;若然我們能把這惡主人交在全能的主手裡,叫它變成我們的奴隷,那樣,我們的內心生活得以重享自由,生命也變得更豐盛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viewpoint/viewpoint.aspx?id=trvp34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4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