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從幕前走到幕後

劉倩怡

歷經坎坷終成名

我從小的夢想是做節目主持人,畢業後順利考進電台,美夢成真,可是工作並不順利。電台是半個娛樂圈,我一下子變成公眾人物,這並不適合我的性格。加上做節目主持,還須處理其他很多事,包括複雜的人事問題;

於是不到兩年,就轉行做廣告。約一年後,香港電台需要人,資深的馮偉棠找我去做黃昏音樂節目,才重回電台。

我在愛情的路上也不如意。我渴望被愛,卻無法抓住愛情。每次對方提出分手,我就痛苦得死去活來。後來我想,我不應該老為愛情煩惱,還是把心放在事業上吧。我為自己鋪了幾條路,我要控制命運。我是節目主持,不擅唱歌,就做司儀,多方面發展,可以增值,提高自己的生存條件。

我覺得自己不夠美麗,就決定箍牙。忍受了兩年箍牙之苦,外形美觀了,經驗也漸豐富,事業有點根基,跟著有機會做司儀。後來有資深播音人離開,我由一台轉到二台,漸能獨當一面。電台大大小小的現場節目,幾乎都由我任司儀,頓成港臺力捧的「花旦」。

當時也不是完全沒挫折,例如:電台的黃金時間是深夜十一時至二時或清晨,我負責深夜節目,但做了一段短時間,卻被另一節目取代。想到愛情和事業都不如意,就悶悶不樂,一年左右,便離去了。

那時,也沒深思,只想:出去外面看有甚麼機會。兩星期後,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找我,那是1995年。在電視台五年,機會很多,算是很順利。當時有個新節目名叫「城市追擊」,有外景和廠景。通常要先做一段時間外景主持,才可「坐廠」(在錄影廠做主持);可我第一天就與智叔(廖啟智)等坐廠,後來還跟黃霑叔等頻頻合作,可說機會很多。之後在「勁歌金曲」和「歡樂滿東華」等大型節目做主持,很順利;可是人心不易滿足,理想逐漸變成野心,想攀得更高。

禍不單行成淚人

1995年,一場大經歷成了我人生的轉捩點。其實,1994年我未入電視台前,為港台做最後一個大型節目《天王天后慈善音樂夜》──替瑪麗醫院籌款時,已知爸爸患了鼻咽癌。他經過一個療程就痊癒了,還以為鼻咽癌不難醫治。怎料1995年中,爸爸癌病復發,經掃瞄得知癌細胞已擴散入骨,到了末期。

證實時,我正出外拍外景,駕車到彩虹停車場;抵步後,停了車,哭得很厲害。那天晚上,一直哭個沒停。後來發覺這樣下去於事無補,就去找書看,希望能多幫爸爸一點。在突破書室買了些有關抗癌的書。想不到,他一病不起,折騰了幾個月,情況愈來愈壞,那年12月肺部被感染,瘦弱非常,情況危殆,住院留醫。

當時,我在外面住,家 只留下媽咪和弟弟。一晚,弟弟打電話告訴我,媽咪流了很多血!掛上電話,立刻回家看個究竟,第二天早上送她到瑪麗醫院檢查,證實患了乳癌,腫瘤很大,潰爛流膿。那段日子,爸爸病重,媽咪辛勞照顧他,為他擔心,消耗不少心力。也許癌病早已醞釀,過度辛勞使癌細胞擴散特快。當時全家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爸爸身上,媽咪這種個私人的情況,也就沒人知道。

父母相繼患癌,給我打擊很大!爸爸去世時,媽咪將要接受手術,我們不敢把死訊告訴她。爸爸於12月29日去世,不到一兩天就證實媽咪的乳癌已到末期,過了一兩星期,才將實情告訴她。媽咪在96年4月14日也去世了,相隔不到四個月。

短短幾個月,親眼看見父母先後離世,內心衝擊很大!媽咪去世前,我已接下亞特蘭大奧運主持的工作,媽咪去世一星期後就要去亞特蘭大做「奧運前奏特輯」。心想,如果不去,我會更難過,遂決定去;可是每天工作完畢回酒店就哭成淚人!

1996年暑假,亞特蘭大奧運揭幕,我「坐廠」做了17天主持。自己根本不懂體育,只是之前「做足功課」,結果也中規中矩。由於表現良好,電視台很賞識,覺得是可造之材。之後續約,他們給我的承諾很不錯,又讓我雙線發展,一方面做主持、司儀,訓練我成為某名司儀的接班人;另方面拍劇集。

一次,我在香港駕著車,突然感到很空虛,覺得自己此刻連探病的機會也沒有了;不禁問:生命究竟為了甚麼?我究竟是誰?父母都離世,自己沒子女,愛情又掌握不到,今天不知明天怎樣,只有孤身一人,究竟我的生命向誰負責?經歷這麼大的創傷,為甚麼我還要積極奮鬥?還要向誰交代呢?我的身份是甚麼?……腦子空空洞洞,實在找不到方法叫自己再開心起來,總覺得基督教是最後的一線希望,就找人帶我去「藝人之家」。

人生疑惑有答案

去「藝人之家」第一次聽到聖經,是詩篇第八篇,其中內容正是涉及我那時的人生疑問──我正面對自己身份的危機。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問:人究竟是甚麼?我爸媽為甚麼最後那麼慘,連水也不能喝?人為甚麼有些時候竟自以為很暢順,很了不起,卻掌握不了自己?那天,我明白了,原來很多時候,人的尊嚴只建立在一些很外在的東西上。人只有與神建立關係,才有價值可談。沒有神,就沒有人,還談甚麼價值呢?

1998年4月,我去日本旅行四天,期間有天醒來發覺頸部有塊硬東西凸出來,渾身不舒服。因著父母的經歷,第一時間就想:是否患上癌症?可是身在日本,不方便看醫生,心緒很不寧,於是請同行的鄭子城(基督徒,我父母過身時常用經文安慰我,現在是我的丈夫)跟我講些基督教的道理和經文。他說:當面對生死時,神叫我們將一切交託給祂。我想:如果我們連生死都可以交託給祂;那麼,平常的生活和其他,是否都可以交託給祂呢?若能如此,就解決了很多問題和煩惱。聽後內心平安不少!

返香港後的那個禮拜日,記起黎美嫻曾提過尖沙咀福音堂,於是去那兒聚會,這是我第一次去教會。其實,那天牧師講甚麼,我好像全聽不到,只是不停地哭;覺得將自己從小到大那麼多經歷、思想、問題、自我⋯⋯都一次性哭了出來!我的心向神降服,對神說:「知錯了,我知道自己以前很自我,很自以為是……」之後,繼續去「藝人之家」聚會,參加查經班,也跟傳道人去沙田宣道會,同年11月受浸。

願將一生交託神

受浸後,沒立刻離開電視台,我想:在電視台多留一段日子,讓自己在那 做做見證。可是漸漸地發覺自己不太喜歡在電視台工作。當初我只是想塑造自己,因在電視台一天比在電台一年的影響效果好。經過思想和禱告,決定解約,將自己完全放手交託上帝,看祂怎樣帶領。離開電視台,為一家報紙寫了一年稿,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倩解人意》,也曾參與一些基督教電視製作。1999年有一天,上午崇拜,下午去「藝人之家」查經,我都哭著祈禱,我問:神呀,究竟我可為基督教傳播做些甚麼?請告訴我。第二天看聖經時,心中突然很清晰地聽到一個聲音對我說話:倩怡,你究竟要拖延到甚麼時候才唸神學呢?之前我的確想過唸神學,只是沒立定心意,總覺得離我很遠,不是立即要做的。那天我想:如果要改變、推動基督教傳播,我一定要做幕後。做了那麼多年幕前,經驗告訴我,幕前很被動,基督教製作也不例外。深信主正感動我的心,呼召我,要我做另一角色去改變、推動。如果做幕後,一定要讀神學,才能令自己信仰的根基更紮實,真理的悟性更多些,懂得跟從神的心意去服事,遂決心去讀神學。

那是7月,過了報讀神學院的時間,我立刻找「藝人之家」的傳道人,請她問中神還收不收新生,結果他們給我機會。當時我還有一星期要往加拿大會合「恩雨之聲」,與梁燕城去中東拍特輯;於是一星期內辦妥申請、面試和心理測驗等手續。很感謝神,我被正式錄取,跟著起程去加拿大;拍攝完畢,回港上課。在中神讀書很開心,真是我人生一段很珍貴的日子,學了很多自己想學的東西,講師們都很卓越,胸懷廣闊,讓我獲益良多!

2000年4月,香港「福音傳播中心」與「恩雨之聲」將十集「全因為你」在亞視播映,我的見證「倩怡」是其中一集;於是為他們在高山劇場做宣傳,講見證。跟著「福音傳播中心」(現以「真證傳播」名義出現)總幹事羅牧師邀我加入董事局,因我是藝人又正在唸神學,請我替他思想如何使節目走進大眾傳播。當時真有點愕然,但之後靜下來想:這豈不是神給我的呼召嗎?於是答允。

那年4月開始一面讀書,一面做董事。構思了「向生命致敬」,發覺沒人做監製,就退出董事局轉做監製,那是2000年7月。從沒做過監製,很多東西要從頭學起,急起直追,又快要上任,所以讀了一年全時間神學就不能繼續下去。2001年開始策劃,2002年正式播第一輯,年尾播第二輯,2003年播第三輯,尚有其他節目。

願能榮神益人

從前工作是基於自己的理想和野心,不易滿足,常不開心;現在事奉是回應父神的呼召,充滿喜樂,覺得是福份。如果下一輯「向生命致敬」不由我製作,也不會感到心痛不甘;反覺得大家在主 齊心協力,有人同工、承接,是可喜的事。

事奉至今,我仍在學習和嘗試將理想付諸實行,這幾年曾多次經歷神。自己本是幕前人,只因以前在電台很多時候從頭到尾要一手包辦,例如怎樣就對象構思訪問,如何包裝等,學到不少東西,對現在設計節目幫助不少。

在基督教機構工作不同於商業機構,例如選擇見證人,要有不少考慮,且要多方面配合,整體性考慮這機構需要甚麼,人力、物力是否做到,實際環境如何,如何將神學信念放進節目,如何策劃節目,如何借用流行文化包裝等。感謝神,「向生命致敬」能作多方面配合,播出後,口碑甚佳。最初電視台安排我們在星期日早上八時播映,時段很差,收看者少。後來由於口碑好,時段好一點,愈來愈多人收看。

2004年底,我離開「真證傳播」而自立門戶,出版了一份名為《飛紙仔》的刊物,並有網站和舉辦活動來配合整個營運目的和結構。我的資金有限,人力資源也有限,實在不敢預料未來的景況;但在我內心深處,知道神要我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和經歷種種,這才是真正榮神益人。但願我真能將從神所領受到的付諸實行。

(余黃國凱採訪)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902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2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