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在曠野的禱告中經歷神

鍾周福玲、鍾昇華

曠野的禱告可以發生在任何基督徒身上。縱使過去的禱告生活是如何喜樂和有果效;禱告也會突然變得枯燥無味 (註一)。其間,我們不能像過往一樣在禱告中體驗到喜樂、平安、能力和神的親切同在;相反,禱告成了一個負擔和只為逃避良心責備才履行的一個責任。在這期間更常有被神遺棄的感覺 (註二)。曠野的禱告生活可以給信徒帶來許多惡果,包括重新貪愛世界、厭棄祈求、與神疏遠、假冒為善,和失去了對罪的敏感度 (註三)。

曠野的禱告有許多成因。常見的是犯罪後的罪疚感使信徒害怕禱告。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神認罪悔改,在神的赦免下重新得力。靈命的疏懶和身體的軟弱疲倦等亦會使信徒無法有力的禱告 (註四)。不過許多信徒在靈命活躍成長中也會經歷到曠野的禱告。本文的目的是向這些信徒建議,如何透過三個聖經原則,來處理在曠野中的禱告生活,讓曠野的禱告變為與神相交的奇妙機會。

原則一:接納這是一種正常且有助靈命成長的信徒生活:

靈命的乾竭在聖經中並非不正常的事。詩篇四十二篇詩人也表達了他被神遺棄的感受:「袮為何忘記我呢?」為何這位渴慕神如鹿切慕溪水的詩人也會在靈命的曠野中掙扎呢?其實神常使用曠野的禱告來推動信徒靈命的成長。聖方濟各沙雷氏 (St.Francis de Sales)認為神往往讓初信徒先品嘗在祂裡面的慈愛和喜樂,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把這些祝福暫時拿去,使信徒能在乾涸艱辛的屬靈狀況下成長 (註五)。聖十字若望 (St. John of the Cross)則用「靈魂的黑夜」來形容這種曠野經歷。神要用這些黑夜潔凈信徒的靈魂,堅固他們的品格,使他們經歷在神的愛裡那種沒法形容的喜悅 (註六)。那麼我們如何鑑定辨別這曠野經歷是神的刻意安排,而不是我們犯罪或靈命疏懶的結果呢?聖十字若望認為若是出自神的策劃,至少有下面兩個跡象:

我們在這曠野經歷中對屬靈和屬世的事物都失去喜悅。就算我們要放縱自己來逃避神,也不會感到是一種享受和快樂。

我們會因無法親近神或服事神而感到痛苦。換言之,我們是活在矛盾的狀況中,既要逃避神,但又因遠離神而感到苦惱。

在這情況下,信徒不需要為失去禱告的喜樂和與神之間的親密而感到沮喪;反而要像先知哈巴谷一樣,在極度的黑暗中,唱出盼望的歌聲:「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哈三17至 19)

原則二:把生命的一切與神連繫起來

要突破曠野的禱告生活,我們要把身邊一切事情刻劃上神的名字和榮耀 (參羅十一36)。這使我們無論在何時何處都能夠思念神和追尋祂的同在。縱使目前在曠野的生活是乾涸艱辛,但這些也沒法除去我們在基督裡那平安甜美的回憶。下面是幾個把生命的一切與神連繫起來的方法:

看見神在一切創造中的大能和神性 (參羅一20)——透過創造物的奇妙變化,讓我們聯想到在其背後神的天斧神工和真諦。譬如詩人藉著奇幻的宇宙天空,領會到神的榮耀和奇妙創造 (參詩十九1);巍峨的山脈,聯想到神那不可搖動的信實和保守 (參詩一二五1至2);小鳥的歸巢,領悟到與神同住是何等幸福的歸宿 (參詩八十四3)。像詩人一樣,我們需要習慣性地把身邊一切的創造物與神連在一起。這做法能幫助我們時刻經歷神的同在。

思念神的無處不在 (參詩一卅九8至10)——很多信徒只是在理智上知道神無所不在這真理,因此聖方濟各沙雷氏勉勵信徒在禱告前,要不斷地肯定神的同在:「你要在內心全心全意的說,我的心啊,神真的在這裡!」因為繁忙的日常生活使我們很容易忘記這個真理。我們的思維更需要在忙碌當中刻意地停下來,肯定祂的親切同在。

把神帶進每天的生活中——讓我們每天一切的遭遇成為禱告、親近神和倚靠神的機會。換言之,我們深信神的萬有主權和全能,因此我們主動地把每日發生的大小事情都帶到神面前。殷特馬 (Indermark)在他的《走上耶穌禱告之路》一書中便指出,主耶穌因為感受到天父的神聖目的和同在,所以能不斷地為祂每天遇上的人和事情禱告 (註七)。

當我們把生命的一切與神連繫起來時,我們便能在艱辛的曠野經歷中,感受到上帝的偉大和親切同在。

原則三:憑信心行事生活

使徒保羅勸勉我們不要憑感覺,而要靠對神的信心而生活 (參林後五7)。在曠野的禱告生活中,這真理至為重要。當個人的理智和情感斥責我們一無所用,控告神已放棄和不再關懷我們時,我們便需要讓對神的信心超越個人的情感理智,主導我們的生活。誠如馬丁路德說:「在基督的國度裡,不能給予感覺任何地位。」 (註八)只有信心才能讓我們體驗基督真理的豐盛和能力 (參來十一6)。很多人以為要先明白神的真理才可以相信,但屬靈的定律剛巧是相反,我們要先相信,然後才能明白。當我們憑信心相信神某個真理後,聖靈便會給我們智慧,去明白這個真理 (參林前二9至10)。神學家安瑟倫 (St.Anselm)為此說:「因為要明白,所以我相信。」 (註九)

信心是曠野禱告的動力。它使我們坦然無懼的來到無所不能的神面前 (來四16,弗三12),持久地祈求 (參路十八6至8),進入與基督親切相交的境界 (參啟三20)。托馬斯默頓 (Thomas Merton)說:「只有堅定信心才能夠給我們的禱告帶來真正的靈光。」 (註十)有意思的是,曠野經歷可以反過來滋潤我們的信心。正是因為神要訓練我們的信心,所以才讓我們有曠野的經歷,在似乎與神完全分隔的環境下產生對神更強的渴慕。

信心既然如此重要,除了讀經、去教會和與信徒相交之外,我們更需要每天大聲地肯定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和地位。在炎熱的曠野禱告中,撒但會藉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或事情誘惑我們,使我們懷疑和埋怨神。因為「信道是從聽道而來」 (羅十17;所以我們要每天不斷地肯定神的福氣和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勝過一切試探和疑惑。這種肯定就如使徒彼得告訴信徒,要不斷提醒自己在基督裡的揀選和呼召。約翰斯托得 (JohnStott)認為信徒需要常想起神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的一切:「藉著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上帝已把我與基督聯合,因此脫離了我的舊生活,並給了我一個全新的生命。祂接納了我,使我成為祂的孩子。祂賜下聖靈,讓我的身體成為聖殿。祂還讓我當祂的繼承人,並許諾我永恆的生命。這就是祂為我成就的一切,也是我在基督裡的身份。」 (註十一)因為這樣的操練在曠野期間至為重要,所以丁馬田 (Martyn Lloyd Jones)勸勉信徒每天清晨要刻意地強迫自己思想上面的真理 (註十二)。

結論

若信徒能培養正確的禱告態度,和建立與神同在的習慣,便能讓在曠野的禱告變為與神相交的奇妙經歷。對初信者而言,要同時實踐以上三個原則並不容易;但至少可以從一個原則開始,在神的看顧和能力下逐步成長。只要我們堅定仰望神,祂必使我們的曠野禱告生活變為荒漠中的綠洲園圃。

(鍾周福玲現為教育專業人員,鍾昇華博士現為美國東方大學研究院教授。)

參考書目:
  • Hallesby, O. (1959). Prayer (C. Carlsen, Trans.). Minneapolis, MN: Augsburg Publishing House.
  • Leech, K. (1995). True Prayer: An Invitation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 Harrisburg, PA: Morehouse Publishing.
  • Hallesby, O.
  • De Sales, St. F. (1989). Introduction to the Devout Life. (J. K. Ryan, Trans.; Ed.). New York: Doubleday.
  • 同上
  • John of the Cross (1987). The Dark Night. In K. Kavanaugh (Ed.), John of the Cross: Selected Writings (pp. 155-209).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 Indermark, J. (2003). Traveling the Prayer Paths of Jesus. Nashville, TN: Upper Room Books.
  • Luther, M. (1972). Lectures on Isaiah: Chapters 40-66. In H. Oswald Ed.), Luther’s Works, Vol. 17. St. Louis, MO: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 Merton, T. (1960). Spiritual Direction & Meditation. Collegeville, MN: The Liturgical Press.
  • 同上
  • Stott, J. (1972). Your Mind Matter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 Lloyd-Jones, Martyn (1991). Enjoying the Presence of God. Ann Arbor, MI: Servant Publications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803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