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先是猶太人

陳紫蘭

一個委身的禱告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

我坐在禮拜堂,留心聽講員藉上述經文提醒會眾:我們(華人)已接受福音,有責任出去把福音傳到「地極」。他的信息攪動我心,會中一直思想:「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到底是甚麼意思?我想到耶穌步向耶路撒冷,為這城哭泣。祂極渴望祂的子民都能得救!這是我人生首次想到聖經中神所愛的子民──以色列人。於是禱告說:「主啊,我渴望有分於袮對以色列的救贖計劃。求袮使用我!」

我的禱告確是真誠而委身的決定。當時我才十來歲,信主不過一年半。但那禱告卻成了我生命中清晰的目標和抱負,渴望有一天在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中間作宣教士。

實踐少時的呼召

母親去世時我才六歲。從那時起父親開始帶著我同去參加聚會,可是我們對自己的屬靈需要一無所知。直到一個夏天,我參加教會的少年營,認識到自己是罪人,需要接受基督為救主,讓祂住到我心裡。我向神禱告要到以色列人中作宣教士,離父親去世僅六個月。感謝神,他離世那天,也接受了耶穌為救主。

之後我的牧師、師母接我到他們家同住。我日夜不斷禱告:「主啊!請帶我到英國,好讓我學習英語。」我以為除中國人外,全世界都講英語,所以要成為宣教士便必須學好英語!神垂聽禱告,帶領我到英國一所寄宿學校升讀高中。

後我到倫敦神學院(London School of Theology,當時的倫敦聖經學院)修讀。畢業後牧師寫信給我:「你趕快回來吧,教會需要你!」雖然我渴望往以色列作宣教士,回香港並非我的意願,但我還是順服牧師的要求,回去在教會中服侍。我想,縱然不能親自到以色列宣教,也可以藉著禱告宣教啊。於是我寫信給所有中東的差傳機構,向他們索取對以色列人宣教的代禱消息。但得到的回覆都說他們只向回教徒傳福音,唯有一個差會把我的信轉交給以色列福音差會(CWI)。

當時差會的總幹事麥家樂牧師(Rev. Murdo A. Macleod)給我回信,相約在香港見面。我便邀請他到教會的青年團契講道,也請我的牧師一同出席。聚會後我跟牧師說想去以色列宣教。他不但沒反對,且鼓勵我說:「我從前在上海一處海濱受洗,那天共有103人洗禮,我們得耐心等候。但那103人中有三位是猶太商人,於是牧師對會眾說:『按照聖經的次序,先是猶太人……』,他便先為那三人施洗了!」就這樣,神清楚帶領我實踐少年時所領受的宣教呼召。

在倫敦而非以色列

不久,以色列福音差會接受我的申請,派我到倫敦宣教。我卻有點失望,因我心中嚮往的是去那應許之地──遙遠的地方或以色列,而倫敦卻是富庶的現代化城市!於是我問神:「為甚麼是倫敦而不是以色列?」後來才漸漸明白,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猶太人,比以色列境內的還多;最多居住的美國城市是紐約(1,200,000)。倫敦則有195,000,是歐洲第三個猶太人最多的城市,僅次於巴黎和莫斯科。於是自1982年我便在倫敦的猶太人中事奉。

在英國工作多年,需要學習和適應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包括英國文化和猶太文化。居英國的猶太人本身也有不同的背景、族群,是不同的猶太人。近年有不少猶太朋友願意參加教會的福音聚會,但聚會中,我屢次感受到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的隔膜,因他們在文化上實在有不少鴻溝。在猶太人眼中,教會是為「外邦人」而設的,而基督徒對猶太人歸主也缺少主動性。我曾在英國三間接近猶太區的教會中,發起「我愛猶太人」計劃,給他們舉辦連串講座,包括:「地方教會接觸猶太人的需要」、「猶太人福音工作的聖經根據」、「猶太教派別」、「猶太人的文化和傳統」,以幫助他們看到向猶太人傳福音的需要。

猶太人的特性

猶太人的文化獨特,非常看重家庭。家便是一個小聖殿,有各種慶典、儀式,這也是傳統和民族認同感能延續的基礎。今日的猶太人仍有六成能講流暢的古希伯來語,四成能講依地語(一種混合德語的希伯來語)。在猶太社群中不乏人在不同領域或高等學府擔任要職,也有很多人經營自己的生意。他們十分注重教育,九成人會完成高中,入讀大學比例很高。另一方面,在家族、地區、職業、政見等方面,都有緊密的網絡互相連繫。英國的猶太社群原是由多個國家不同的猶太移民組成,但第三代已漸被同化。猶太人也有一些共同的憂患和恐懼,首先是怕被同化。因長期在異鄉生活,好些猶太人漸脫離社群,完全融入外邦社會,不再視自己為猶太人,皈依異教或與異族通婚都是同化的主因。在不少猶太人眼中,皈依基督便等於背叛自己的民族,也是他們信主基督的一大攔阻。此外,在英國和很多地區,仍有強烈的反猶太主義。二次大戰前後固然強烈,今時依然普遍,更加深猶太人對外邦人的戒懼。

神的秘密武器?

從聖經時代直到今天,猶太人四處被人逼迫壓制,分散各地為求立足,跟中國人很相似。在歷史上華人與猶太人並無發生過衝突,這可以是向猶太人宣教良好的「先天條件」。我常感到猶太人對我熱情友善,勝於其他外籍同工。華人跟猶太人同樣有漫長、悠久的歷史,飽經憂患。他們對節日喜慶、家庭觀念、子女教育的重視,也跟中國人相似;甚至好客之道、講究飲食、勤儉進取也相仿,彼此間的隔膜比其他民族少。92年時,以色列福音差會總幹事羅約翰曾笑言:「也許華人教會是神在猶太人中工作的秘密武器呢!」

這些年來我看到華人教會更為重視差傳,很覺鼓舞。每次回到遠東或探訪海外的華人教會,都為他們的工作感恩。我也把「我愛猶太人」計劃的內容編成中文資料,讓華人信徒更多認識、了解猶太人,向他們還福音的債。

每當我探訪猶太家庭,看到門框上所掛的經文匣子(Mezuzah,一種約三吋長,用木、金屬或玻璃製造,掛在門框上的盒子。裡面放著小小的羊皮卷,刻上申命記所載的15節經文。)就想起保羅談到「外在的約和律法」。我深信神對祂子民守約施慈愛,終究有一天會除去他們的罪,把律法放在他們心上。讓我們一同禱告,願「以色列全家得救」快快成就!

(徐道勵採訪整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4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