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不一樣的事奉

邱佩鳳

禱告求神.扭轉命脈

1987年的聖誕夜,醫院的加護病房外長長的走道裡,獨有陳碧麗一個人坐著,她那88歲的公公因吃了醫生開的鎮靜劑,連續睡了兩天,醫生說他生存機率只有一成,所以必須有家人留在身邊。

蔡兩全先生是位牧師,事奉主到70幾歲,怎料87 歲時得了老人癡呆症,整個人變得像個兩三歲的孩子般,講話沒有理智,大小二事不能控制,常無故發脾氣,晚上不時會大喊「救命」,把鄰居都吵醒。有時外食,會忽然掀起盤子上的食物,惹來周遭人奇異的眼光。作為媳婦的碧麗,知道公公患病後,毅然放下在中美洲正讀高中的三個兒子,回台灣整天24小時照顧公公。一年多後,有次公公又像個不聽話的小孩般,不肯讓碧麗幫他換衣服,可憐他一身都是糞便,碧麗覺得這是她的極限了,惟有帶他去看醫生,醫生開給他輕量的鎮靜劑,豈料他對藥物異常敏感,吃藥後竟一睡不醒。

在人看來,碧麗已是個極孝順,難能可貴,甚至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的媳婦。才45歲盛年的她,甘願放下自己的孩子和事業,全時間去服侍一個快90歲、在人眼中「沒甚麼用」、連自己都不曉得自己是誰的老先生。且因為公公的怪異行為,常惹來麻煩和別人的誤會,照顧他除消耗體力,也相當費心神。可是她捨不得把公公送進安老院,外人的照顧怎比得上親人來得細心體貼?!

照顧公公頭一年的日子最難熬,公公雖患老人癡呆症,手腳倒是挺靈活的,又會叫又會跳,照顧他使人身心交瘁。可是當公公忽然一睡不醒時,碧麗又很難過;假若公公就這樣離開,她會覺得自己服侍他不夠好,她要做得更好。結果神聽了她的禱告,公公真的慢慢恢復過來,生命沒有危險,卻從此成了植物人。

出院回家後,還是由碧麗來照顧他。可是這回他不會出聲,也不能走動,家中房間裝置得像醫院病房一樣。碧麗每兩小時幫公公翻身,以保持他的肌肉不潰爛;一天餵他七次,食物用管子從鼻孔灌進;還要隔天幫他洗澡,一個人把公公從病床抬上輪椅,推到浴室,之後再抱回床,殊不簡單。就這樣,公公再活了五年多,93歲才離開世界。

愛顧殘弱.基督心腸

陳碧麗與夫婿蔡維禮牧師均是服侍主的人,六十年代在台南神學院畢業後,被派到台灣的盲人學校,與許多殘障兒童一起生活,教導他們各項生活技能。八十年代為了讓孩子有較好的學習環境,碧麗一個人帶著三個兒子到哥斯達尼加,讓孩子就讀宣教士子女學校,當時正值台灣人外流移民潮,哥國的台灣人越來越多,碧麗看見不少新移民心靈的需要,就帶領他們查考聖經,到聚會人數達20多人時,就開始有自己的崇拜。碧麗義務肩負起教導和牧養的工作,當教會人數增長到70多人時,她因除了照顧自己的三個孩子,還要幫忙照顧朋友另外三個孩子,覺得擔子太重了,才把牧養的工作交給一些新來的宣教士。這時候碧麗在市中心開了一間小小的福音麵店,一方面可在經濟上幫補,並支持宣教士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這可讓她體驗平信徒的生活。碧麗很體諒身邊那些擺地攤的小販和從台灣到哥國讀書的小留學生,所以他們到麵店吃東西總是得半價優待。無怪乎碧麗深受歡迎。

為了回台灣照顧公公,碧麗結束了開了一年多的麵店,此後六年多的時間寸步不離的侍候公公。公公去世後,原先的盲人學校又請她回去服侍,之後她又應邀到公公住所附近的馬偕護校擔任一年的代理校牧。原來碧麗把公公照顧得非常周到,他的皮膚、氣色、身體各項功能狀況都挺好,所以公公的房間竟成了個模範病房,不時有醫生帶學生來參觀她是如何照顧病人。有些家中有類似病人的家庭,不懂得如何面對需要整天24小時被照顧的家人,感到壓力、重擔很大,怎料有機會探訪碧麗,聽她分享經驗,更親眼看見她是如何照顧公公時,他們就好像給打了強心針,立時振作起來,重新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重病的家人。

成全蛻變.現身說法

陳碧麗的一生都在服侍主、服侍人,不論是盲的、聾的、啞的、殘障的、貧窮的,這全都是她所愛的。然而碧麗分享說,一切的服侍都不及那六年照顧公公對她生命的影響大。到底她在那六年裡學到、體會到些甚麼呢?

邱:當你聽到公公患老人癡呆症時,你是如何作出決定,把三個孩子留在哥國,自己回台灣照顧公公?作這決定是否有掙扎?

陳:我倒不覺得有甚麼掙扎,我跟公公關係一向很好,我也很尊敬他。他生病,我回去照顧他是理所當然的。那時孩子們已唸高中,我也有跟他們商量,他們說可以照顧自己,也同意我回去照顧爺爺。

邱:對於一個你這麼尊敬的公公,忽然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你是如何面對這突變?

陳:當知道公公開始有老人癡呆症的徵狀時,我就去翻查有關資料,也研讀過不少個案,所以對病情有相當認識。也明白到這只是一些人年紀老了,腦細胞退化的現象,對我來說,這並不難接受。對外子而言,倒是比較困難,畢竟那是他的父親,一向都是人所尊敬的主僕,卻突然間「失常」起來;加上那時候我們是在盲人學校跟其他老師學生住在一起,有時候公公出了亂子,外子就不懂得怎麼處理,也會弄得很尷尬。

邱:當面對這些情況時,你有何反應?會如何處理?

陳:我一向做人處事的態度是:不論面對甚麼人或事,我都看成是一個學習的功課;對人對事,都儘量做到最好。好像當我面對公公時,一方面我尊敬他是我的公公,同時也不會忘記他是個有病的人,這樣當他有「反常」狀態時,我也不會覺得太意外,也較懂得有智慧地去處理。

同樣的態度我也應用在別人身上,例如我曾輔導過兩個嚴重吸毒的男孩,我覺得最能幫助感染一個人的,就是讓他跟你在一起生活。當然這些人長期吸毒,一定會有很多問題,也不是馬上可以改變,我選擇讓他們跟我住,就知道他們有很多生活習慣、思想模式跟自己的不同。一方面接納他們的軟弱,另一方面不讓這一切影響我對他們的愛。結果這兩個長期吸毒的孩子,後來接受主,生命都有很大改變。

我之可以這樣接納別人,可能跟我生長在一個破碎家庭有關。我本身個性也很反叛,我常想,神既然可以愛像我這樣的人,又有甚麼人我不能去愛呢?可能從小在一個人際關係複雜的家庭中長大,也磨練出我生命中相當的耐力和韌力,遇到甚麼難題也不輕言放棄或逃避。

邱:可否分享一下六年照顧公公的日子對你生命或個性有甚麼影響?

陳:我個性蠻強的,是非黑白分得很清楚,跟人相處很短時間就可以將之歸類。我只喜歡跟那些與自己相近的人在一起,心口不一的人我必定遠離。如果我看定一個人是不好的,他就難以超生。看見不公平的事,我也會奮抗到底。

因有這個性,我跟同輩或是長輩比較不懂相處,跟孩子在一起卻很開心,所以我在神學院選修幼稚教育;我想像我這般剛烈的人,對自己要求高,對別人要求也高;辦事能力雖不錯,可是若我常以這麼高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那在事奉裡必出很多問題。

在照顧公公的六年多裡,我學會了如何跟自己和諧相處。我本以為自己一定可以把公公照顧得很好,卻發現自己原來也有極限,也會失去耐性;所以當那次公公昏迷不醒時,我是真心求神不要讓公公離開,好讓我有機會再去服侍他,要做得比以前更好。

以我不能停下來的個性,我也曾問過神:「袮要我一個45歲的女人無了期的照顧這個老人,好像跟他綁在一起,袮覺得合算嗎?」神對我說:「是我叫你去做的,就合算。」聽到神這樣說,我也不再去計較,心甘情願的去照顧公公。我本是個很會分析評估計算的人,結果在那六年裡,我學到的是:只要是神要你去做的,不管是甚麼事,也用不著自己去評估,只要完全甘心去做就是了。所以我說,這六年是神透過我公公來成全我,而不是我為公公做了些甚麼。

邱:可否舉一些具體的例子,照顧公公如何改變了你的生命?

陳:在我45歲以前覺得自己待人處事都很成功,從來沒有人對我有甚麼意見或不滿;在照顧公公期間,所有人也覺得我好棒,好偉大,認為我所做的沒有幾個人能做得到,所以電視台也曾來訪問我;可是當我拿神的高標準跟自己內心真實的狀況相比時,那真差太多了。當我們真的了解神的愛,活在祂的愛裡,就更反映出自己的不足,知道我們是多麼需要神。我覺得那是我對自己生命更深的認識,也叫我對神有更大的渴慕和追求。

邱:現在全世界普遍人口老化,照顧老人將是個普遍實際的問題,你對有關家庭有甚麼建議?

陳:在我們那個年代,政府對老人家的福利跟照顧幾乎是零,有些家庭就是為了如何照顧家中老人而弄得夫妻不和。把老人送到安老院費用又很昂貴,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

可是今天時代不同,政府在這方面有進步。我也不鼓勵每個人都像我這樣去照顧家人。你要看自己合乎中道,若清楚知道這是神要你去做的,有神給你足夠的恩典、足夠的預備、同時又不影響家庭,你願意去承擔,那你才可以走這樣的路。若神是這樣帶領你,你又願意順服的話,在過程中你會得到很多體會、啟發,也會成為很多人的幫助。

回想過來,神呼召我們先有這樣的經歷,不單藉此在我們生命中作更深成聖的工夫,也叫我們因這經歷去幫肋別人。照顧公公的幾年間,不少人來找我輔導、傾談,得到幫助,所以我跟公公一起的生活也過得很踏實。經過六年的磨練,我承擔壓力的能力也增加了不少,這對我日後的事奉也很有幫助。

是的,事奉神很多時候要冒險,放下一切去照顧一個老人家是冒險,把問題青年接進家裡住也是冒險;也許神就是給了我愛冒險的個性。可是若清楚知道是神的心意,冒險又何妨?神給我們的恩典是遠超過我們所付出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2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