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有水就有生命嗎?

吳宣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流行著安地威廉斯(Andy Williams)的名曲《月裡之河》(Moon River);歌詞說:「月裡之河,總有一天我要風風光光地橫渡妳那闊逾盈哩的河床……」,今天竟變成事實。一九九八年三月五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北加州山景城艾瑪士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宣佈:月球兩極有大量存水。曉士頓的約翰太空中心(John Space Center)也證實了這項消息。

月球兩極的巨額冰層,可以維持人類生存一段很長的時期,而且可被電解為氫與氧;這兩種是未來移民外太空器材所需的重要燃料。此項發現,遠遠超過純靠光譜圖片來分析的層面,它是通過太空探勘儀在較近距離發出訊號所收回的資料來達成的。

既然人體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分子,那麼月球有水,月球上有生命,就是很合邏輯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否則在一九六九年當美國太空人從月球帶回的石頭和泥土裡就能找到微生物。

引人思索的是:生命是甚麼?構成生命的所需又是甚麼?在地球上,生命是由有機體──如炭水化合物、氨基酸甘,以及遺存物資──如核甘酸、脫氧核糖核酸(DNA)所形成的。進化論者相信,如有足夠時間(時機),以及一切所需的元素,進化過程就能進行,最後「生命」便會突然出現。

可是談何容易,首先,是誰決定,水、有機物、遺存因子等等,是必需的呢?換言之,是誰定下「產生生命」的規格呢?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即今天牛奶都要經過的Pasteurization過程的那一位科學家)說:「生命必須由生命產生」或「生命要從生命而來」。除非原先有生命存在,生命不會也不能從無變有。他的意思是,生命之所以繼續存在,取決於曾有第一個生命存在。是的,第一個生命是關鍵;這點到今天已有明證。在製造罐頭的過程中,要用高溫高壓來處理食物,使食物中所有的微生物和一切生命形式都被毀滅,然後將處理過的食物放進罐中,小心封閉儲存。罐頭食品便不會變壞,且在數月甚至數年後,仍保存營養價值。罐內不會有微生物突然出現,因為在它裡面並沒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所以不要買跌凹了的罐頭,因為可能漏氣。微生物一進罐內便繁殖,罐內食物便要變壞。)

小孩子的生命由父母而來,父母的生命又從他們的父母而來,一直往上推,直至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而亞當是上帝照著祂的形象造的。但上帝(生命的源頭),是誰造出來的呢?焦點是第一個生命。連科學家在內,沒有人知道生命的第一因何在。人類嘗試用各式各樣的推論,包括所謂「複合(多元)生命形態必然由單元生命形態演變而來」,然而他們卻並不確知「單元或簡單」的含義。首先,生命從來不簡單。細胞學專家會毫不置疑地肯定,一個單細胞其實並不簡單,而人類對細胞的認識十分有限。如果我們能夠徹底明白細胞,那麼一切疾病便都有治癒之法了。

聖經可能是眾多諮詢的最後憑倚。聖經是上帝(創造者)的啟示。聖經明說,上帝是創造者。祂用了六天創造天地萬物與其上的科學定律。〔創造的次序對宇宙的存活有莫大的關係,例如第四日創造天體與我們的太陽和月亮,第三日創造萬有引力,即地心吸力(水向下流),是天體運行所需的張力,次序不能顛倒。〕聖經的上帝,與人手所造的神祗大大不同,聖經說,人是上帝所創造的。在約翰福音一章開始即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正因生命在上帝裡頭,上帝就能做創造者,能賦予生命,把生命給予亞當。令科學家和生物學家頭痛不已的生命第一因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仍是個謎。但聖經卻明說,上帝是生命的第一因;只有祂能創造生命。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給生命上帝?當以色列先聖摩西問上帝的名字時,上帝告訴他:「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這答案蘊藏著無窮絕對的權能,使領悟箇中意義的人,頓生敬畏的心。我們出世時,大腦平均有有一千億腦細胞(神經細胞),這些細胞不會分裂,意思是我們不會越來越聰明。倘若今日我們連眼見的東西都不能完全明白(科學性的),試問我們又怎能明白生命第一因?人類的智慧其實並不可恃。我們需要上帝的啟示。上帝的啟示在聖經中明白清楚的說:除了今生,我們還可得永生。要接上永生的源頭,就必需接受耶穌基督,因為「生命在祂裡頭」──「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萬物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耶穌就是這「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要知聖經所載是否真實,可分兩個步驟進行。其一:憑信心接受上帝和聖經。其二:在你生活的經歷中體驗上帝。單靠知識並不足夠。熟悉聖經也未必如願。你必須接受耶穌基督,回歸上帝,與上帝和好。當你漸與上帝關係密切後,你便會自然而然地體驗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為。(以上經文請參出埃及記三14;約翰福音一1至14)

(蕭馬毓華譯)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806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3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