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西北宣教的胡进洁教士─Rev. George W. Hunter(1862-1946)

黄锡培

胡进洁教士1862年生于英国,1889年来华,经初级语言训练后到甘肃。自1900年述职返华后,一直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和新疆各地巡回宣教。1928年4月内地会月刊《亿万华民》刊载了美国旅行家田玲的文章:“胡进洁教士于1905年以乌鲁木齐为基地,南达莎车和英吉沙,他委身宣教,甚至从1900年以来,没有回国述职休假,多年过着孤单的生活。在这中亚的无人地带,向西要走56天才见得到同工,向东南需走36天才到达最近的宣教站。”

一位一生来回奔走在荒僻之野,卖福音书、传道,至死忠心的宣教士,用他的一生、他的脚踪述说一个孤单动人的故事;在平淡中,让我们明白何谓至死忠心。

开展新疆巡回宣教

胡教士在甘肃兰州宣教十余年,于1905年1月26日带着福音单张和小本圣经西行横渡甘肃省,途经多处无人荒地,每到城镇兵站等,即在街上佈道、卖书、派单张,开展他的长途宣教服事。

1906年,胡教士初次远行至新疆省,发现很多回民不懂华语,故想学习回回话传福音,又求圣灵感动人心。北行抵米泉市,同行的仆人在街上用突厥话读回回人单张“免罪之法”来佈道。那儿的回回人(注1)与穆民人口各半(注2),种族间因杂居而常生打斗。胡教士后来到达盛产葡萄的库尔勒,城里全是回回人,有不少人买书,不仅出于好奇,也有想明白真道的。

新疆西北行

1908年,胡教士离开乌鲁木齐,抵玛纳斯传道卖书,下午在街上教儿童唱诗“耶稣爱我”,晚上佈道。抵奎屯,只有两间旅店和一些房屋。到达四棵树,有一赌场,内有抽鸦片烟的汉人、吸大麻的回回人、沦落的东干人和醉酒的蒙古人,胡教士拿了福音书,祈祷后直入赌场传道。再度起程时,仆人雅各协助横渡精河,险象环生,差点被河水冲走,之后步行43哩草原地带来到大河沿子(Tahoyen),售出一些福音书。继续西行,沿途有绿林强盗,却没有下手对付他们。12月,胡教士信函中报告有两位信徒受洗。

新疆东部行

1909年6月胡教士访问莎车的瑞典行道会(注3),与安教士*(Mr. O. Anderson)一起研究回回文,并做街头佈道,售书。期间胡教士由瑞典行道会监考,通过了喀什回回话第一级考试。1910年胡教士离开乌鲁木齐东行,在巴里坤城内售书及佈道,才体会到新疆还是半野蛮的地方,如不久前有盗劫案,官府报称一人失踪,但找出九具尸体;一名因鸦片烟暴动的主囚被斩首后,刽子手竟拿着首级到当押店和肉食店领功。这令他感到只有福音才能改变人心。

胡教士在新疆多年接触穆民,认识到他们社会地位低微,婚姻制度松散,作妻子的常遭丈夫遗弃,沦落街头;回回人因贫穷,常卖女儿,到处可见回回妓女;回回人也害羞,不善表达,而毛拉(教师之意)极之反对福音。胡教士认为要向这两种穆民传福音十分困难,必须有特别准备才行。

新疆西部行

1912年初,胡教士抵达伊宁传福音,他记述:“本地人很留心听道,没有看见抽鸦片烟的人,但赌博是公开的,赌徒用的筹码可做现金使用。”其后他转到了喀什,因为武昌革命成功,影响那里发生赌徒和哥老会围着道台衙门,刺杀道台,全城由他们控制,附近各地官员均遇害,英领事馆成为官吏及名流避难所。乱事稍平后,胡教士便往莎车瑞典行道会,他的仆人在那里因病去世,令他很难过。

再次东行

初抵新疆时,他听到有关哈萨克人可怕的故事,令他避开去山区一带,后来发现他们慷慨好客,感到在山区比在平原更安全。他们不敌挡福音,也没有焚毁福音书,大多数人不会醉酒和吸食鸦片烟,借着一名归主的毛拉相助,胡教士翻译了一本哈萨克文的马太福音。

新疆北部行

1917年6月,他远行往阿尔泰山地区,先抵克兰河南岸,那里人口约有一万二千人。他送了第一本哈萨克文福音书给一哈萨克人,并读了一些约翰福音给他们听。之后离城登山,到达河的发源地,居民非常友善好客,不少哈萨克人带牛奶乳酪和牛油跟胡教士换书。

翻译工作概览

1918年胡教士没有远行,专心用阿拉伯字母,把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使徒行传翻译成在阿尔泰山区柯尔克孜族土话福音书。胡教士远行到这些地区,便把福音书分派给这族人,换取牛奶、乳酪、牛油和肉类。

再次西行

1919年夏,他与1914年初抵新疆的马尔昌教士(注4)结伴,从山路西行往伊宁,遇有45个哈萨克人帐幕,便向他们佈道,赠送福音书。又访问从前慕道者卢君*,住进他家,会见多位旧相识,带去的汉文福音书售罄,才回到满州城。7月底经南部山区回乌鲁木齐,搜购了一个月需用的粮食,进入山区,在大热天一口气走了16小时,63哩的长途,竟不见一人一兽。在马上全程走了千哩,度过了75天,售出326本汉文、57本哈萨克文、12本满州文、29本蒙古文和1本俄文福音书。

再次北行

1920年6月,胡教士等三人往北部去,沿途经历不少困难,使用不同种族福音书和单张。7月到了山上,白喀毛拉迎接他们,胡教士与他熟悉,因他曾协助他翻译哈萨克文福音书。有两位哈萨克人来访,他们是父子,均识字,故给他们各一本福音书,翌日又经过有哈萨克人聚居的地方,也给他们福音书和针线,换取牛油和牛奶。继续前行往科布多,遇到一群哈萨克人,用福音书来换羊肉干。9月返抵乌鲁木齐,来回行程超过二千哩。当时不同方言的福音书均由大英圣书公会免费印刷及供应,他们负责翻译为哈萨克文和回回文。

内地会新疆宣教先驱

新疆省位置偏远,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故多年来胡教士和马教士并肩传道,自由往来,好像毫无拦阻。但事实上省内首长的变动、回民叛变叠起,及邻近俄国革命后难民涌至,对他们宣教工作的进展大有影响。

胡教士多年来患有肠胃病,需要动手术,但他一直拖延,直到严重非要到上海医治不可,才于1931年8月前去。他身体复原后,便又带着六位新来的宣教士回新疆,扩大发展全省宣教事工。

南疆殉道史

1933年2月,和田人伊敏攻占墨玉。4月,维族人铁木耳占领回城疏附,东干人马占仓入据汉城疏勒,喀什全城沦陷。11月,喀什公布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但1934年2月,回将马仲英攻占喀什,共和国遂告覆没,然而南疆各地烽烟四起。

据张志江牧师《新疆之光》书中记述:“在1934年‘独立’期间,他们一夜之间把瑞典宣道差会40年来的心血全部连根拔起,把300多名维吾尔族男信徒全部杀掉,数百名女信徒被迫改嫁穆斯林为妻妾,受尽屈辱、折磨。”

当时来自英国的温姑娘*(MissR. O. Wingate)(注5)因自费参加瑞典行道会而曾居于喀什,在她1950年出版的回忆录The Steep Ascent中,记录了一段沉痛的新疆省殉道史:

和田人伊敏之弟阿不都拉率领叛军成功突袭莎车后,即逮捕当地的瑞典宣教士,下令交出药房内的毒药,并进驻孤儿院,把全院男女分开,年幼的女孩交给本城回教学校,由一位毛拉主管,14名年长女孩和保姆则被监禁起来。男的被带到阿不都拉面前审问,信徒不肯否认主名,阿不都拉恼羞成怒,对当中两位英籍和华籍领袖拳脚交加,下令枪决,但只杀华籍领袖,其余全部入狱。遇害的是一位19岁哈萨克信徒阿伯,阿伯12岁时失怙,与4岁的妹妹夏娃蒙瑞典宣教士收养。阿伯原在喀什学校任助理校长,刚回莎车探望妹妹,不幸殉道。年长女孩在狱中强迫“洗脑”,但​​她们坚持不肯否认信仰,其后阿不都拉强迫阿伯的未婚妻做王后。

南疆战乱中伤兵累累,阿不都拉因宣教士治愈手下重伤军官,才悟到可兰经也提到基督徒和犹太人,而对宣教士敌意全消,认定“圣战”是对汉人和无神论的红军,宣教士才能安然渡过这一次迫害。

温姑娘书中还提到第二次迫害。1937年汉人盛世才与苏俄联盟夺取新疆政权,强烈逼迫穆民和基督徒,更于翌年逐出全部宣教士,但胡教士宁死不肯离开;他们又在喀什搜捕信徒入狱,施以不人道虐待,信徒相继因饥寒交迫致死或被枪决,其中包括传道人阿里*(注6)和疏附的汉文学校校长刘老师*。生还的寥寥无几。最后盛世才以宣教士与大英帝国主义勾结之名,于1940年6月逮捕胡教士下狱,到1941年7月才释放他,押往机场飞往甘肃兰州,连宣教站也不准他回去。

遗愿

胡教士后来独自走到张掖,想回到新疆但不获批准。他在1945年的信中说:“我不断为回去新疆祈祷,渴望到乌鲁木齐见众信徒,帮助他们一点;还有俄国浸信会会友,他们不但在本国受苦,在新疆省也如是。那一位留守在玛纳斯的同工仍在狱中,多盼望能早日见他,帮他一臂之力。”但他的遗愿未能实现,1946年12月20日,胡教士在张掖安息,终年84岁。

马仲英之乱时,一位从天津到任的官员吴霭宸,对胡教士有这样的描述:

“内地会的胡教士差不多一生都生活在本省,早在1910年的新疆省百科全书上已登载了他的名字,因他在此已居住了45年。老胡教士全心宣教,不谈政治,很少与政客来往。他手不离圣经,常用维文和汉文来读它,每次过访他的居所时,总见他在窗前的书桌上,打开一本汉文或维文的圣经,正襟危坐地虔心读着。他不仅通解英文,并且还懂其他多种语言,可能他比任何人更了解回回人,因为本省旅游书籍没有不提到他大名的。我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离开文明社会来到这荒凉野蛮之地,度过他的一生?他并不理会吃什么或穿什么,我仍不忘记他穿起唐装那不中不西的样子。当我们被围困城中时,粮食不足,他从未埋怨过。在征求他的意见时,总会给我非常明智的答覆,在那非常的时期帮助我很多。他很客气,与人握手时,就像我们中国人微微地弯腰鞠躬,在谈吐之间他都表现和善,但面上的皱纹显出他年事已高了。”

*是作者音译之名,因无法找到中文名字。其他无*者之宣教士,均是他们在中国时用的真正中文名字。

参考资料:

(1)China's Millions, London Edition, London: China Inland Mission.中国内地会月刊英伦版《亿万华民》1906年第43至46,114,126至127和158页;1907年第145至148和177至179页;1908年第168至170和185页;1909年第172页;1910年第12至13,126,152至155和186至187页;1911年第5至7页;1912年第128至130页;1913年第42至45页;1917年第11和32页;1918年第16至17页;1919年第18至19页;1920年第20至21页;1926年第110和175页;1931年第237页;1933年第136页;1934年第184页;1947年第13-15,24和37页。

(2)China's Million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Toronto: China Inland Mission. 中国内地会月刊北美版《亿万华民》1910年第133页;1915年第58至59 和153至154页;1917年第27页;1918年第22至24和41至43页;1920年第36至40页;1921年第91至94页;1923年第60至61页;1928年第29至30,46,54至57和63页;1928年第63页;1930年第62页;1941年第156页;1946年第54,159和190页;1947年第38至40页。

(3)China Inland Mission: Register of China Inland Mission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 1854-1948.《内地会宣教士及伙伴宣教士注册名录》

(4)China Inland Mission: List of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tations. Shanghai: 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July, 1892; June, 1895; June, 1900; January, 1901; July, 1905; January, 1910; January, 1915; January , 1920; January, 1925; January, 1931; January, 1935; January, 1940; December, 1946; January, 1949 and January, 1950.

(5)MacGillivray, D.: The China Mission Year Book, 1913-1915. Shanghai: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 1913-1915.

(6)Boynton, Charles L.: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16-1917. Shanghai: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Book Depot.

(7)Boynton, Charles L.: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18-1919. Shanghai: Kwang Hsueh Publishing House.

(8)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23, 1924 and 1927. Shanghai: Kwang Hsueh Publishing House.

(9)Stanford, Edward: Atlas of the Chinese Empire. London: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1908.

(10)Stauffer, Milton T.: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Shanghai: 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 1922.《中华归主》之英文原著。

(11)Cable, Mildred and French, Francesca : George Hunter---Apostle of Turkestan, China Inland Mission, London: 1948.

(12)Wingate, RO: The Steep Ascent, London: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1947(from Preface).

(13)Wu, Aitchen K.: Turkistan Tumult, London: Methuen & Co. Ltd., 1940.

(14)Hultvall, John: Mission and Change in Eastern Turkestan,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Swedish Text, Scotland: Heart of Asia Ministries, 1987.

(15)Hedin, Sven and translated by Lyon, FH: The Flight of "Big Horse", New York: EP Dutton and Co., Inc., 1936.

(16)Jarring, Gunnar: Prints from Kashghar, Stockholm: Norstedts Tryckeri, 1991.

(17)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一九O一至一九二O)》。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85,全三册之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英文原著。

(18)吴蔼宸着:《新疆纪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9)丁文江等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上海:申报六十周年纪念出版,1934。

(20)张建华主编:《甘肃省地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

(21)尹嘉民等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

(22)地图出版社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北京:地图出版社,1984。

(23)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全二册。

(24)熊黄惠玲著:《谁来关心我一一中华少数民族概览》。香港: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1992。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十五卷《政务志--政府》。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二十五卷《外事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二十八卷《军事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七十六卷《语言文字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八十五卷《人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0)中国边疆历史语文学会丛书之二:《新疆研究》。台北:中国边疆历史语文学会出版,1964。内载:张大军着:《民国以来的新疆》

(31)黄锡培著:《舍命的爱》。美国:中国信徒布道会出版社暨海外基督使团,2006。

(32)生命出版社:《生命季刊》。芝加哥:第九卷第1期(总第33期)2005年3月第51-54页《丝绸之路上的西北灵工团》

(33)张志江着:《新疆之光》。香港:宣道出版社,2011。

注释:

1.据《新疆纪游》第193至204页所载​​,新疆省回回人均是穆民,包括有甘回,亦称东干(Tungans),来自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缠回,头缠白布故称,即本地维吾尔人;哈萨克,皮肤黑像蒙古人,均逐水草并事游牧;布鲁特(Kirghiz)为缠回一族,又称吉尔吉斯,俗称黑黑孜(Hei-hei-tzu);塔吉克(Tadjiks)原是突厥族,如缠回一样。

2.新疆省的穆民有两种:一是Turki Mohammedans译作“回回人”,他们的先民是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突厥语族等地的回教徒。另一是Chinese Mohammedans(英文​​或作Tongans)翻译为“东干”,更宜译为“东甘人”。 1868至1877年间,清代名将左宗棠,先平陕甘回乱,后远征新疆。那些信奉回教之汉人,被逐而流落于西北地区,且远至中亚细亚吉尔吉斯等国,均有相当汉化之回民。后者的翻译,是据加州盛礼约老先生的来函指正,当时先生年近九十岁,深知中国近代史,在此谢谢他常常给予多方的修正。

3.瑞典行道会(Swedish Church Mission)早于1892年派出宣教士到达喀什,其后发展到莎车、疏勒和英吉沙等地。时值晚清光绪十八年。两年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Mr. Sven Hedin)第一次​​来新疆省探险。到1906年胡教士抵达乌鲁木齐时,仍享传福音的自由。

4.马尔昌教士生平请阅《舍命的爱》笫24至39页。

5.请看The Steep Ascent全书共27页,在第3页的卷首语提到她是义务宣教士,工作了四年半。

6.请看The Steep Ascent第5至10页。阿里是一名虔诚穆斯林,1906年他目睹一天主教神父丧礼后,联想到永生问题。后来有宣教士在街上布道,给他一本福音书,回家读了多遍,一天却被人发现,抢去丢在火里。阿里看此为圣书,便向宣教士再要一本秘密来看,惟与朋友讨论时被撕毁,并警告他这是不洁的行为。他第三次拿到福音书后,即转到建造宣教士医院的地方做工,星期日还偷偷参加崇拜。他多年诚实遵从福音书教训,欣赏宣教士有美满家庭,便在与第二位妻子离婚后,正式受洗归主,成为第一位回回人基督徒。不少穆斯林随之归主名下,连他的元配妻子也信主。教会人数不断增多,从1919至1939年,教会人数超过二百,大部分是由穆斯林变成基督徒,若把孩童也加上,教会人数近五百人,宣教士也超过三十人。中年的阿里亦成为教会的传道人。

(作者著有《舍命的爱》及《回首百年殉道血》,并获得香港第五届金书奖殊荣。)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404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55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