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鹽」和「光」

陳金逢

我很蒙福,結婚半年後就與先生一起受洗,這意味著當我們共建新生活的時候,團契和教會自然而然成為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讓我們受益匪淺。團契裡的弟兄姊妹都比我們年長,靈性也比我們成熟很多,所以在生活上和靈性上,我們不僅被帶領、被餵養,也有實際的榜樣可觀摩和學習。十多年來,信仰就這樣點點滴滴化成養分溶入我們的生活,基督耶穌與我們每天一起飲食起居,真實地活在我的家中。

夫妻間愛中的「鹽味」

主說你們要作光作鹽,作光要照亮身邊的人;作鹽則不可失了鹽味(參太五13至16)。其實作光作鹽在哪裡都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要如此,包括在家中。

我來自一個有愛有安全感的家庭,遇事會主動溝通表達。這也是當初很吸引我丈夫的一個原因,就是看到我和父母關係好,和睦親密,他很嚮往這樣的家庭生活。結婚後,我發現與父母關係好給了我一個很不錯的「底子」,但我內心有些很不好的東西。這也是我要信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想跟隨主,願意遵循聖經的教導。這樣的結果就讓我更懂得尊重我的丈夫,在主裡來愛他,因為聖經要我們尊重自己的丈夫。

記得結婚後我們第一次吵架,那天我們出去辦事,因為很難找到停車位就分頭行動,之後我左等右等不見他來接我,很焦急,怕他因車多路堵而出甚麼事。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他,發現他在車裡呼呼大睡,於是一下子就火了,對他發了脾氣。他也很生氣,不懂為甚麼我就是對的,他就是錯的—因為他以為我要他在車上等。以前,他的家庭處理矛盾的方式是生悶氣,所以那天一回家他就回房間不出來了。我也在反省,把飯做好後就去找他,向他道歉,說我發脾氣不對,也解釋了前因後果。他大概沒想到我會主動道歉,一般人也覺得男人應該哄女人。不過我無所謂,因為我要尊重他,尊重他的感受,也理解他的沉默是因為這是他在成長中學到的處理衝突的方式。結果那天我們的晚餐吃得非常開心,那一次吵架反而讓我們之間增加了瞭解,更加和諧。之後我們還有不少衝突,不過也都因為我們願意按照主教導的原則去行,所以這些衝突都反成為我們增進感情的動力。現在,我的丈夫已經慢慢學會了新的溝通方式,不開心的時候不再只是生悶氣。神說妻子是丈夫的幫助者,我願意按我所能的好好尊重他,幫助他。

我的丈夫勤勞務實,11歲就外出打工,大學時又中途輟學,感情上也有一些挫折,所以自我價值感不很高。可是我很理解他,欣賞他,也總是鼓勵他,肯定他的長處,不會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糾結。比如最近家裡裝修,中途休息,他把還沒固定的門簡單地靠在門框上,結果不久只聽見「呯」的一聲巨響,門倒了下來。我沒說你怎麼這麼放多危險啊!只是問他有沒有傷到?只要人沒傷到就好了。人都有失策失誤的時候,我更看到的是他的辛苦和付出,為他感恩。

神說人看外表,但是祂看的是內心。我也是這樣去看我的丈夫,從不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他是神賜給我的,我們在一起和諧就是最好的。作為他的幫助者,我要做的是肯定他的長處,在某些方面也去補足他。比如他不是會主動參與的人。下班回家後,看到我和孩子們在忙,他就會去做他自己的事。於是我私下提醒他:孩子和我都喜歡你主動來參與;雖然我們有事會去找你,你也很樂意,但那感覺是不同的。我告訴他我們需要他的主動。感謝主,他願意聽我的建議,結果就是親子關係更好了,孩子們喜歡爸爸主動關心他們,參與他們的活動。再比如,他工休的日子喜歡睡懶覺,我雖希望他得到充足的休息,不過也想到孩子們需要爸爸的多方參與,所以就建議他起來先送孩子上學,回來再休息。這些點滴小事都加強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增進了我們夫妻互相支持、一起建立家庭的動力,自然也增進了感情。

感謝主,讓我們夫妻願意在祂裡面彼此順服,從而增加了彼此的親密感,而主也在我們的親密活動裡。比如有時候我們會躺在床上共聽一個福音電台節目,耳機的兩條耳線,一人塞一個耳朵,然後握著對方的手一起聽。如果聽到甚麼產生了共鳴,我們就捏捏對方的手,互相對視一下,笑一笑,點點頭等等。諸如此類,這樣的親密感很珍貴,不僅給我們「一起」的感覺,還讓我們同時得到靈性的餵養,夫妻在心理上、靈性上就更同步了。

有段時間丈夫的壓力非常大,他就花很多時間上網聽道,也打破內向的個性,在小組分享內心的重擔,請大家為他禱告。感謝主,他因為依靠神,所以得以減壓,沒有向我和孩子亂發脾氣,沒有將壓力轉嫁到我們身上,維護了家裡的和睦平安。

是的,所有的佳餚都不能缺鹽,是主的愛和智慧讓我們夫妻之間更有「感覺」,更有「味道」。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祝福,因為痛苦的父母怎麼能讓家庭氣氛甜美?在吵吵鬧鬧的家裡成長,孩子怎能感到安全和幸福呢?

親子關係中的「天堂光感」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個性上有多大的問題,直到我的第一個孩子漸漸長大,我們之間個性上的衝突慢慢讓我抓狂,才發現自己原來那麼容易煩躁,容易急。但是有難相處的孩子卻能給父母成長的機會。聖經說智慧人不輕易發怒,輕易煩躁和發怒是因為智慧不夠(參箴十九11,廿九11)。所以我更會去向神禱告,向祂求智慧,把心中焦躁的事交託給主,信靠祂,相信祂所允許發生的定有美意,為了要我成長。這種禱告有時是在事發現場做的,我就會對孩子說:「媽媽有些生氣,需要去禱告一下。」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也不會打壓,而是在接納的前提下再疏導,以箴言三章3節說的誠實慈愛為法則。比如哥倆鬧彆扭了,有些受傷情緒,我不會輕易去替他們判斷誰對誰錯,或橫加訓斥,而是帶他們禱告,讓他們在主的話語裡先平靜下來,然後再做必要的提醒。家裡是講愛的地方,沒太多對錯的事。有時候孩子情緒太激烈了,我會勸他們先用積極的辦法自我疏導,比如打球、畫畫、讀書,等怒氣過了再來解決問題,那時候就更有效。

這些無形中給孩子一個處理情緒的榜樣和模式,在情緒激動或者有心事時,他們慢慢也學會了去禱告等。他們也看到父母平時帶他們去教會並不只是參加一個活動,而是真的照著主的話去做。

前不久我們全家出遊時遇到一些矛盾,丈夫很不開心,後來在愛的原則下想通了,就主動跟孩子道歉和溝通。孩子因此理解了爸爸,感到很開心,他們知道了有情緒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如何對待情緒;有錯誤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錯誤。結果那次矛盾就變成家長成長、孩子也成長、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親密的一個機會。

這些其實都是很小的事,但是生活就是由這些小事構成的。我們自己怎麼做,孩子也會怎麼學,當我帶他們禱告的時候,他們也會用到在AWANA(一個教會為孩子開設的活動)背誦的經文,將聖經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雖然我們做父母的不完美,但是至少孩子看到的是真實的父母,有愛的父母,是在錯誤和失誤中真心信靠神的父母。

正因為我們做父母的願意信靠神,所以孩子們才從我們這裡「少受罪」,讓神的話語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讓我自己心裡有平安,更能理清內在的混亂,做一個單純信靠神的母親。

有一次有家長問我孩子是否被選入「GATE」的項目(學校的天才班),我說沒接到學校的通知。第二天那家長又問我,我發現自己心裡也開始對孩子有無入選﹑夠不夠優秀耿耿於懷很不舒服。於是我就來到主的面前,對神說:「我好像對孩子是否入選是介意的。神啊,我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我願意像祢接納我一樣,也全然接納孩子—不論他是不是入選都能一樣愛他。求祢幫助我。」禱告後的第二天,我接到了通知,孩子入選了。我當時眼淚就流了下來—不是因為孩子入選,而是清楚地意識到,神幫助我通過了這個考驗:我不會因為孩子的表現而決定對他愛的多少。

因為有主在我心裡,我的老我得到了管教,能更純粹地愛孩子;因為有主在我丈夫心裡,他能夠按照聖經的教導來待我和孩子。他說神是無處不在的,而他必須對神交代,這比對我交代更能讓他成長。

感謝主,因為有祂照亮我們的心,我們的家就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天堂的光感。

(作者為本會同工;李文屏採訪)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50603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