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來數主恩

編輯室

今年是中國信徒佈道會(簡稱中信)成立整整50週年,撫今追昔,飲水思源,讓我們不要忘記前人艱辛的經營和榜樣,更別忘記為我們創始成終的神和從祂那裡來的異象。

時代背景——神的工作

中信成立於1961年,當時美國華人教會很少。1950年代以前移民美國的華僑,大多從事餐館和洗衣業,人數不很多。那時大約只有紐約和三藩市等華人較集中的城市有美國教會辦的中文禮拜,由歸國宣教士帶領。

一直到1952、53年,才有大批香港和台灣留學生來美。那時,神在台灣和香港校園先做了奇妙的工作,很多學生信主耶穌,熱心傳揚福音。這些年輕信徒有不少負笈美國,在各大學裡唸書,並紛紛在校園內成立查經班。因此從五十年代尾,到七十年代中,有所謂「校園查經班時代」。後來這些查經班的成員畢業,留在美國工作,散居在不同的城市,建立華人教會。現在北美有上千間華人教會,她們的歷史多能上溯到1960年代校園查經班時代。

毫無疑問,這是神手所做的工,因為這種動員無數青年志願軍的跨國福音行動,背後並無人策劃、組織和佈局,一切都是神自己工作。神是主,祂感動,祂拯救,祂呼召,祂差遣,祂掌管歷史。

創立中信——異象實踐

當時,在芸芸學子中,有一個人名叫王永信(註1),就是後來中信的創辦人。王永信自小隨父母參加王明道在北京教會的禮拜,11歲在宋尚節的奮興會裡信主,15歲蒙召奉獻終生事主。1953年在台灣牧會。

1957年,他旅行歐洲傳道,在瑞典陽雪平(Jonkoping)的林中聽到神的聲音:「你要為本國之民大發熱心。」神給他向普世華人傳福音的異象。他於1958年移民美國後,即進神學院深造。求學期間,看到華人散居異域,星零落索,心裡很有負擔要聯絡他們,向他們傳福音。他喜歡開車,便開車走遍全美,造訪各大學,看到很多華人學生還沒信主;同時也看到神在校園裡興起華人查經班。王永信回憶說,當時不論美國、加拿大,甚至在歐洲各大學裡,只要有幾個中國同學,就有基督徒團契或查經班。這種現象是以前沒有的,也是其他國籍學生中所見不到的。

王永信畢業後,來到密西根州底特律市,覺得這裡是北美洲中心點,往東西南北的距離都差不多。那時他口袋裡只有100多美元,但他憑信心租了一個月租25元的車庫作辦公室,他住在上層。起初,沒有同工,只有和從前在台灣青年團契的團友樓鎧分享所得的異象,並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開始禱告會。1961年10月,「中國信徒佈道會」成立了。

神讓王永信看到,要福音廣傳,最有效方法莫如辦刊物;但他從來沒做過文字工作,不知怎樣開始。於是先到印刷廠當學徒,學習印刷和造版。才學了約三個禮拜,便寫稿子。哪裡知道神已有預備,老友樓鎧文筆很好,在台灣時曾向雜誌社投稿和編寫教會刊物,於是請他幫忙寫稿和協助編務。神又感動弟兄姊妹奉獻,買了一部二手平版印刷機並幫忙裝釘。鄰人李伯母仗義幫忙照顧王永信的起居飲食,每天給他做飯,洗衣。就這樣,在神的恩領下,1962年2月,第一期英文版《中國信徒月刊》Chinese Christian Today面世。神又帶領了義工幫忙寄發。直到現在,50年過去了,每月仍有義工幫忙寄發刊物,這完全是神的恩典。

當時,美國的印刷商不懂印中文,即有懂的也收費昂貴。況且王永信得的異象是向全球華人傳福音,於是請了從前教會的同工姚國祥在台灣幫忙搞印刷廠。同年3月,第一期中文版《中國信徒月刊》(即今《中信》月刊)誕生了。

由於讀者反應奇佳,到第二、三期,已發行4,000多份。為方便寄發,需要一台地址打印機。王永信的未婚妻張茀迪將全部嫁妝600美元奉獻,這樣中信就有了第一台地址打印機。1962年,王永信與張茀迪結婚。茀迪是護士,她的薪金便成了中信開銷的主要來源。兩三年後,王永信才開始拿到一點點薪水。

很多人以為,沒錢就沒事工,有錢才有事工;但是,王永信步主耶穌和門徒的後塵,不讓神的福音受金錢限制。1961年11月,緊接著美國中信成立後一個月,台灣中信成立起來。1965年,成立香港中信;1970年,成立菲律賓中信。其後歷屆總幹事和各地同工合作,相繼成立新加坡中信(1977年)、加拿大中信(1981年)、澳門中信(1993年)、澳洲中信(1993年)、哥斯達黎加中信(2009年)、紐西蘭中信(2010年),在世界各地宣傳福音。

走遍美國——巡迴佈道

中信以文宣事工起步,但王永信對於口傳、身傳一點不忽略。1964年,他為傳福音和分享異象,一個人開車環遊全美。他在車頂上放了一個大牌子,寫著:「世界末日近了,快悔改,信耶穌!」他穿著福音背心走到人群當中,派發自己印製的單張,做街頭佈道,全程一萬公里,歷時一個多月。他深感嘆,神救世偉大的福音居然被教會限制在教堂的四壁內;教會忘記了人群,人們也忘記了教會。他當時已看出美國這個以神立國的國家,正一天天墮落,走向滅亡。

1965年,王永信領了幾個年輕人——周約彼、游宏湘等,環美佈道。行程四、五千公里。後來他還駕著旅行車,穿州過省傳福音。每到一地,就聯絡該地年輕人,請他們一起派單張。1966年,佈道隊增至六隊。後增至七、八隊,每隊二至四人。中信年資最老的董事羅裕康說,他1968年結婚時(註2),和妻子的蜜月旅行就是參加中信環美佈道。

信心生活——艱苦經營

1966年,神感動周約彼加入中信,成為王永信第一位同工。這時,王永信的姊姊送來一部舊名廠印刷機,他們就用來印Challenger(註3)。有時機器發生故障,或更換油墨,他們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天亮。1967年,周約彼回校深造,由黎彼得接任。1960年代,是中信經濟最艱難的時代,常發不出薪水,同工們就像舊約裡的先知和新約門徒,仰望神供給日用所需。有時,中信拮据得連寄刊物的郵費也沒有;但神給王永信毅力和信心,每次都看到神及時的供應,中信50年來月刊從未曾脫期。1967年,中信成立第一屆董事會,主席是葉潤身,他常為中信四處籌款,對早期中信貢獻甚大。

影音事工——諸般智慧

中信從創業伊始,就用諸般的智慧傳揚基督,除月刊、書籍出版和巡迴佈道事工外,還有「中華聖樂合唱團」(Chinese Christian Chorale),由大學生合唱,何培基、尹慶良領導。他們租了汽車巡迴佈道,由王永信分享信息。聖樂團很蒙神使用,還灌錄了幾張唱片。

中信製作的第一部電影是「暗室之后」,改編自同名傳記。主人翁蔡蘇娟患了怪病,雙眼不能見光,長期被困在漆黑的房子內;但她美好的見證感動許多人,領了很多人信主。王永信曾去賓州拜訪她幾次,有感動將她的生平拍成電影。影片拍好後,王永信帶著影片到處講道、呼召,感動很多人。後來中信也陸續製作了些影片,到二千年代與其他機構合作製作DVD。

中信西遷——神的預備

1972年,王永信憑信心西遷加州,搬遷隊伍於8月31日從底特律開車起行,沿路不忘佈道和到教會分享,9月11日到達目的地。在柏城(Petaluma)購買一個雞場,佔地四畝多,有六座小房子。後來再蒙神恩典,藉弟兄姊妹們的奉獻和支持,幾次遷居,有了更大和更具規模的辦事處,總部仍然在柏城。

搬到加州後,中信的同工和義工陸續增加。不過同工的委身,與地點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游宏湘是從東岸帶著家小,開車幾千哩路來參與中信的事奉;邱清萍和許光導分別從南卡和伊州搬到柏城。但無可否認,對於後來的義工,或由義工變成同工的人來說,中信的搬遷確與他們的投入有決定性影響。

棒棒相傳——忠心僕人

1976年,王永信有感動專心推動世界華人福音事工,於是將中信總幹事的棒子交給鄭果。鄭果原在菲律賓靈惠堂牧會,對差傳特別有負擔,牧會期間曾大力推動差傳。在他領導之下,中信展開了差傳事工。先後差派鄭金城、鄺炳章、梁耀文三對宣教士夫婦往中美洲宣教。

鄭果積極延攬人才,同時給予同工自由空間發展事工。因此這時中信增設的事工,除差傳、短宣以外,還有暑期訓練班(1976年)、三藩市書室(1977年)、中國大陸廣播、輔導中心、門徒訓練、本地佈道、藝人佈道等。本會為信徒辦的中文刊物《傳》,就是在他任內創刊(1988年1月)。1989年9月,《中信》月刊分台灣版和北美版。這個時期,由於事工陸續擴展,人手不斷增加,中信的經濟常捉襟見肘。由於中信的經濟哲學是事工在先,發薪在後,每次薪水發不出時,鄭果就領導同工禱告。神有恩典,每次都是有拖無欠,到年底都能付清所有欠薪。

鄭果退休以後,1990年黃存望上任,他承繼鄭果的心志,致力推動差傳,並和各地中信合作。在這個時期,中信的差傳工場從中美洲伸展到香港、澳門、泰國、菲律賓等地。

1995年初,中信人事發生變動,董事何天擇臨危受命,從洛杉磯搬到柏城來與同工並肩事奉。

1996年,游宏湘特地向他牧養的教會申請停薪留職一年,從溫哥華回到加州擔任中信總幹事一職。游宏湘和中信歷史淵源深遠,始於1960年代(見上文)。他在1973年加入中信,常代表中信出外講道,且兼任行政和編寫Challenger等。他對中信有深厚感情和特殊的貢獻。1990年,他北上溫哥華牧會,1996年回到中信。在中信風雨飄搖的日子,他與何天擇二人起穩定軍心以及對外取得教會信任和合作的關鍵作用。

1997年,游宏湘遵守他對教會的承諾,回到溫哥華牧會,總幹事一職由王其昌接任。王其昌與中信的關係也頗為深遠。早在1972年,當中信搬來三藩市時,他在三藩市植堂牧會,是歡迎王永信車隊的牧師團之一。王其昌本是浸信會駐美宣教士,他在三藩市植堂兩間,加入中信前,曾到澳門宣教兩年。任職總幹事期間,他積極參與文宣事工,又以宣教士的熱情不辭勞苦地奔跑世界各地,到歐洲傳道,探訪中信宣教工場,組隊向以色列中國勞工傳福音。在他任內,《中信》月刊讀者大幅上升;1998年神感動讀者俞惟貴弟兄義務為中信設立網站,將月刊上網。1999年1月,為鼓勵信徒看重靈修生活,《傳》革新內容,增設每日靈修短文,讀者倍增。同年,Challenger從中信消息和喉舌刊物的角色蛻變成今天的福音季刊。2001年1月簡體版中刊問世。同一段時間,神打開天上的窗戶,中信還清了2000年憑信心所購入三藩市華埠福音中心現址的房貸。自此本地差傳事工穩步前進,積極發展為期14週的「傳福音和短宣訓練」課程。差傳事工亦延伸至太平洋群島和緬甸。

2003年12月底,王其昌退休,2004年1月,陳明斌任總幹事。他是看《中信》月刊信主的,因此很支持文宣工作。這時,他看到世界已被網絡征服,因此特別加強網上事工。2006年10月,因有愛主的弟兄姊妹奉獻支持,中信設立了南灣福音中心。至目前,美國中信的福音中心計有五個,就是三藩市福音中心、西雅圖福音中心(1997年)、夏威夷福音中心(2001年)、南灣福音中心(2006年),2010年7月,在德州休士頓因弟兄姊妹的擺上,中信成立了休士頓福音中心。

主恩不盡——仍然仰望

2007年12月,陳明斌因健康問題請辭,游宏湘再臨危受命,擔任代理總幹事一職,直到2009年7月姜武城上任。時光飛逝,轉眼中信已從小小的種子,長成大樹。目前《中信》月刊每月的全球發行量近30萬份,分三個版本(台灣、北美及新加坡);宣教事工因各地中信積極的參與,除上述多個宣教工場外,還有新喀里多尼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南韓,和東亞啟創地區。美國的福音中心藉著社區服務,和各式各樣的活動及學習班,吸引很多從不涉足教會的群眾,讓他們有聽到福音的機會,並決志信主。

神的恩典數算不盡,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中信之有今日,全是因為神的恩典。因此,像王永信那樣,我們相信,不是沒錢沒有事工,而是沒神就沒有事工,沒有天上來的異象就沒有事工,沒有從神來的信息就沒有事工。正如神所說的:「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發他去成就:或譯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賽五十五10至11)但願在以後的日子,中信仍忠心做神的僕人,熱心傳揚福音,造就信徒,直到主來。阿們!

註:
1. 本文鑑於各人身份、名銜前後的轉變,為免贅言,恕不一一加上名銜稱謂。
2. 中信《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誤作1967。
3. Challenger原是中信消息,報告事工和經濟近況,從1964年4月起每月寄發一封。後來加插一些文章,最後演變成今天的英文福音季刊。

(謹致謝為本文提供資料的主內肢體們,因50年參與中信服事的同工眾多,無法一一列舉,願主親自記念與報答,榮耀歸主名。)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10501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