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擴堂中保持合一——訪關國瑞牧師/

余黃國凱

余:關牧師,請問您在基督之家第五家事奉多少年了?

關:我在香港海外神學院接受神學訓練後,到菲律賓中華基督教會事奉了15年。在基督之家第五家事奉也超過22年。我相信牧者長時間委身在同一間教會,對教會和牧者都有好處。因為關係深厚,彼此間有默契,就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誤解;相反,如果時間太短,關係尚未建立,牧者很難有所建樹。

余:聽說貴教會蒙主恩典,信耶穌的人穩步增加。

關:加州灣區教會很多,信徒有很多選擇。我們教會只有靠主盡力而為。信徒來自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為了讓大家有歸屬感,我們成立了不同的團契;如「神州團契」的團友多是中國學者、學生和從事高科技者。這是很大的福音禾場,他們初到異地,朋友不多;參加團契也許能遇到同鄉,分外感到親切。「神州團契」,平常聚會有百多人。我認為成功因素是同工同心,忠心愛主,熱心傳福音,愛團契,愛教會。

除團契外,我們很看重培訓。譬如物色主日學老師,先從恆常上主日學的信徒裡找,看他信主的年日、追求的態度、對聖經的了解,再訓練他們三個月,讓他們跟資深老師上課,學習做助教,一兩季後,才參與事奉。我們附近有很多神學院,弟兄姊妹有不少機會接受培訓。如有需要,會邀請一些很有經驗的主日學老師,或神學院教授開課,為時一個週末或一週。感謝神,師資一直足夠,每季有三、四位老師輪休。輪休的老師,我們也鼓勵他們選修一些神學課程,教會補貼一半學費。

傳講神的話是牧者的責任。我們很著重講壇服事,同時也鼓勵弟兄姊妹參與事奉和傳福音。舉例說,我們每週都有弟兄姊妹出外派發福音單張,由組長帶領,每月由一個團契負責。團契可自行分配人手和選擇時間,不必每人一個月去四次。單張多由我們教會印製,也有選用現成的。

余:聽說你們教會很注重短宣。

關:我們教會每年多次差派短宣隊出外事奉和體驗,一方面與所支持的宣教士和機構保持聯繫,另一方面實際參與,如去開佈道會和做各種服務。我們在2009年,差一個短宣隊去四川,服事地震災後的兒童,為他們舉辦暑期聖經班。那次一行10個成人,還有人帶著子女同行,大家親眼看見災後的情景,心裡都有很大感觸,回來後更為自己所享有的感恩,並與人分享。

余:北美教會的探訪工作殊不易為,請分享你們探訪的體驗。

關:探訪是教會很重要的一環。在美加做探訪工作與在香港或其他東南亞地區很不同。在北美探訪,要預約,因大部分弟兄姊妹白天上班,探訪多在晚上。有些由於工作時間長,例如從事電腦行業,只能以電話關顧。不是每個人都樂意接受探訪或致電給他。不過,也有些人如果牧者、領袖沒探訪他,又會覺得不被關心;有些人多個星期沒去教會,不喜歡別人問他為何許久不見;有些卻又很在意別人問候他。面對種種情況,有時也很為難。我們也在其中學習了不少功課。

其實探訪事工很重要,但又殊不易為;無論人手、交通、生活模式等都是因素,只能盡力而為。我們教會設有關顧組,每一兩個月開會一次,組長由長老擔任,負責籌劃。每個團契設有自己的探訪部,盡量將會友納入團契,讓弟兄姊妹有機會學習關心別人。有特殊需要時才交給教會關顧組,請牧師或長老探訪。

余:在經濟低迷時,你們教會仍能在2009年購入隔鄰一幢樓宇。您可以分享一下你們的經驗嗎?

關: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很多教會和基督教機構都赤字驚人。我們教會能購下隔鄰的校舍,實在是神莫大的恩典。我相信,教會上下同心,無論是教牧同工、長老,以及全體弟兄姊妹,都不分彼此,同心支持擴堂,是重要的成功關鍵。我們大家學習憑信心奉獻,有人甚至將自己準備買房子的首期款也拿出來,很是感人。我深信這是出於聖靈的感動,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我們只是將需要放在弟兄姊妹面前,請大家為這事禱告。

記得我們考慮購買隔鄰的校舍時,有些議員說:「你們買來做甚麼?這地方不能作教會用,千萬別買,沒有用的。」後來我們繼續探討,市政府也有人說:「不能做教會的。我們也不知道以前為甚麼會批准你們在這裡辦教會。」真是神的恩典!十幾年前,市府已批准我們在這裡成立教會。

擴堂原因,主要是希望有更多空間發展福音事工,同時也需要更多停車位。那幢樓宇前身是一間科技大學的校舍,後來租給加州大學分校。加大要求週日借用我們的停車場,週末我們可借用他們的。我們答應了。後因金融海嘯,他們的學生減少,搬到別處。業主就決定出售樓宇,售屋經紀人問我們要不要買。我們當然要!

當領導層同意擴堂時,我們幾乎每個主日都向弟兄姊妹解釋擴堂的原因,又將計劃逐一講清楚。弟兄姊妹們非常雀躍,他們的奉獻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我們邀請為擴堂事工熱心奉獻的弟兄姊妹分享,為甚麼他們樂於奉獻、曾有甚麼掙扎、夫妻怎樣同心禱告、怎樣達成共識等。結果,大家反應熱烈,有人奉獻股票、有人奉獻鑽戒或皮裘……作義賣,很是感人!

我們英文堂有200多人,弟兄姊妹都同心參與。有一位英文堂的弟兄負責籌款工作,本來我的背景和理念都不喜歡用籌款方式,覺得這是人為方法;可是後來我看見神藉著這次晚會,將兩堂的弟兄姊妹都凝聚在一起,同心地關心擴堂的事工。

余:前面提過修讀神學的問題,您對今日弟兄姊妹進修神學有何意見?

關:回想我們那一代讀神學,不是這麼簡單的事,要很清楚神的呼召,放下一切去接受神學裝備。現在時代不同了,讀神學不局限於神學院,更有校外所謂的「延伸課程」。起初一般信徒不太熟悉,現在卻甚普遍了。老實說,現今全時間奉獻的路不是那麼容易走,或許神學延伸課程也可以填補信徒深造之需要,又可同時栽培有心奉獻和帶職事奉的弟兄姊妹。當信徒尚未很清楚神的呼召,修讀些神學課程,接受一些裝備是很好的;只是其中有不少漏洞,不宜輕忽。

當然神學的訓練可以讓我們的知識提高,達到學位的要求。現在讀神學要讀很多的書、寫很多論文、交很多報告,忙得頭昏腦脹,在如此繁重功課要求的過程中,有時也許連聖經也沒時間讀。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老實說,我私下很欣賞當年神學院不發學位的制度,神學生有很多時間讀聖經,寫針對自己需要的文章,所做的研究都以聖經為依據。現在科技進步,資料隨手可得,網上容易找到自己所需。有時候因為功課壓力重,使人容易疏於個人靈修,讀經和默想。我們要非常小心,不可忽略自己屬靈生命的建造。

讀神學當然不能單著重知識方面,像讀普通學科一樣;其實,牧會與人的關係很密切!我很珍惜讀神學院時住在神學院宿舍的日子,與同學作息與共。有時一個房間住六至九人,彼此相交相磨,一起讀書遊玩,學習許多與人互動、彼此適應、人際關係的操練,這對將來牧會大有助益。因為讀神學不單是知識的裝備;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塑造和操練。今天,由於環境的因素,神學生多以走讀的方式上課,自然這些「同住」的可能性便不容易實行。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最重要的還是要清楚神在你生命中的呼召。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10402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