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倚賴神自限潛能?

問題者/張宇理

問題者

為何當基督徒面對問題時,總求神的指引和幫助?其實一個人遇到問題,自己積極及努力去克服困難,不是更有意義、更快樂嗎?就是失敗,也是一種經驗學習。為何要變成這麼倚賴,自限了本身的潛能?

張宇理

這問題本欄已談過幾次。記得在《迷霧天機》第一集裡,一位讀者甚至說,信耶穌會令社會落後,他說:「要是人人都講耶穌、祈禱,不去想,不去做,能改變世界嗎?相信人類到今天還是住在山洞裡,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另一位讀者說:聽見基督徒說依賴上帝,心中就「氣你們基督徒胡塗、依賴性強、不動用腦筋和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脫離現實,增加人的惰性。我奉勸你們做人要勇敢一些、堅強一些。做人要靠自己。」(見《迷霧天機》第一集第四十一、六十一頁。)

事實

到底事實是這樣嗎?

事實是:深受基督教文明洗禮的西方國家,如美國、西歐,科學和經濟都比無神論國家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幾個經濟發展蓬勃的地方,如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等,「無一不是在英國和美國這兩個歷史上先後出現的基督教大本營的強烈作用下,移植了基督教土壤上生出來的制度和文化果實。」(見遠志明著《失了大地,得了天空》第一一六頁。)

基督教傳教士對人類的貢獻有目共睹。他們拋棄溫暖舒適的家園,遠征貧窮落後的地方,嚐盡幾許艱難困苦,被人誤解,受人欺凌羞辱,甚至被殺害喪命,為的只是以生命活出上帝對世人的大愛。誠如上帝對屬祂的人所說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十二3)宣教士不但為人帶來天上非肉眼能見的福,他們還為沒有文字的部落造字,建設醫院,照顧痳瘋病人和孤苦老弱貧窮無靠的人。他們建立孤兒院、老人院,興辦大、中、小學,創女子學堂,辦報,推動並參與革除邪風陋習,如印度的焚妻、中國的婦女纏足、貧窮農村裡的拋棄女嬰、部落民族的殺害女嬰和彼此間世代的仇殺,以及許多民族的多妻制等。基督徒們不但不是「依賴性強、不動腦筋和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的人,反之,他們是憑藉上帝的愛和力量,勇敢向困難挑戰,為人類謀幸福的人。(參宣教士傳《披荊斬棘》,褟加路德著。以上各書皆中信出版。)

誤解

很難明白的是,為甚麼基督徒貢獻這麼大,成就這麼昭卓,卻還常被誤解為不努力、不奮鬥和依賴性強呢?

又或者說得再廣泛些,為甚麼人常會被誤解呢?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都是有限的人。我們不獨視覺有限、聽覺有限,請牢記一點:我們的智力與知識都有限!

人好像一隻水杯,縱然容量各有不同,有人心胸廣闊、領悟力高,有人器量狹小、領悟力低,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只如一隻水杯,都是有限的。外面遼闊的世界有如汪洋大海。我們以水杯的容量,窮此一生也無法容納大海。學海無涯,人生有涯,我們所知道的,不過如滄海裡取一瓢水;若說,這就是我們杯中的份,那麼份外的,對我們而言,就如另一個世界,其中包括了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和不能了解的世界。而這一切,就是因為我們頭腦和心胸容不下,所以也就難以想像、難以相信、難以接受,以及極容易誤解。

可是,人有一個共同心理,就是不自覺地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別人的世界。可有留意,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裡的神都和人一樣?太像人了,不像從另一個世界來的超然啟示!基督教常被誤解的原因往往就在這裡:它超出了人的想像力之外。因為它不是人間世界的產物。譬如「因信稱義」,因信就可以得救。怎麼不是因行為好纔可上天堂呢?真是大大出乎人的想像力以外。又例如:

基督徒說:「人人都有罪。」

非基督徒聽了往往很生反感:「怎麼?你說我有罪?我並沒有殺人放火!我從沒犯過法!」

基督徒說:「不是說你殺人放火……」

非基徒聽了更火:「你分明說了!你說我有罪。」

基督徒說:「我的意思是……」

意思是甚麼呢?不必解釋了,對方已認為自己知道了,所以才生氣反感哩!再解釋他還以為你是狡辯、強詞奪理,企圖亡羊補牢而已!

其實問題出在兩個人兩個世界,語言不通。

不信上帝的人認為,「犯罪」的意思是觸犯法律;基督徒也同意這個解釋,不過心中所想著的,是觸犯天國法。天國的法律要求甚高,許多人間見慣不怪,以為無傷大雅的事,例如說謊、自私、狠毒、殘忍、仇恨、貪婪、色情、妒忌、驕傲等等,在天國法律聖潔崇高的標準下,通通被算為罪。一個「罪」字兩種定義,難怪誤會頻生。

其實我們如果不自以為知道,多虛心詢問,搞清別人的抽像世界,人間就能減少許多誤解。不過我們總難得看見一個虛心詢問的人。連我們自己也不是。

超越自我

另一個常引起誤會的詞,是這裡所說的「倚賴」。不少人把「倚賴」解釋為懶惰、不自食其力,像寄生蟲般依賴他人,自己不動手,不動腦筋。

這詞在基督徒的腦子裡又作另一種解釋。

基督徒的「倚賴上帝」不是自己不動手、只坐著守株待兔,等候天降鴻鵠。而是自知渺小,知道人的智慧能力不足、人間有太多非人力能控制的事,於是倚靠上帝,盡上自己最大的努力,盼望除努力而為之外,還有神助,可以超越自身。

這是不是表示基督徒沒有自信心、長上帝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呢?

其實我們是有自知之明,同時也有勇氣面對真我,自認渺小有限。

「自知之明」是一個聰明人起碼應該俱備的知識罷?倘若連自己也不認識,以不知為知,以有限為無限,以為人能掌管一切,那麼這個人肯定不會聰明到哪裡。

自知之明並不妨礙人的努力。要是觀念正確,自知之明反倒可以激發努力,此所謂「以勤補拙」是也。寓言「龜兔賽跑」裡的烏龜就是因為自知跑得慢,所以就更奮發,不敢懈怠。

因為自知而至於洩氣、自暴自棄的人,毛病不在自知,而在於心理不平衡,不能接納自己。蘇格拉底說,他之所以比人聰明,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無知。而人的所以愚笨,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無知。自知並不妨礙志氣、努力與成就,也不叫人心理不平衡。基督徒更有理由心理平衡,接納自己,尊重自己,原因是天父接納我們,愛我們,重視我們,以至於要差派神子基督降世成人,為我們捨生。所以我們接納自己,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存著感恩的心,努力做好天父交託我們完成的人生責任。祂要求我們良善忠心,我們就良善忠心,明裡暗裡都不做「又懶又惡」「無用」的僕人。(哥林多前書四2;馬太福音廿五14至30;以弗所書六6至8)

照道理說,一個人信賴上帝,有了靠山,內心就能多一份安全感,做起事來更有信心,更樂觀,更有盼望,更積極有勁;就是遇到難處,也更能安心無畏、保持鎮定,用毅力忍耐去克服難處。因為知道,他不只是靠自己,還有上帝相助。(可別忘了,這個靠山是不縱容人懶惰、作惡及無用的。反之,祂要我們善良忠心,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又愛人如己。而且做工的成績,須與所領受的天賦相等,「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十二48)

一個信賴上帝的人,也是一個不甘心被局限在人的有限和渺小範圍之內的人。我們倚靠神,除了自知不足外,也是想有一個突破,想超越人的極限,靠著上帝,推向另一個更美好的境界。因為知道: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馬可福音十27)。這樣看來,倚靠上帝豈非不但不自限,反倒可以發揮更大「潛能」麼?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61009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1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