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與空虛

活著不就是想追求權勢、金錢、智慧等,為甚麼甚麼都有的以色列第三代國王所羅門,卻感歎人生是「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按人的標準,他已是受盡了人間大福,智慧過人,國富民強,妃嬪上千,財寶無數。乍一聽,好像他是對尋常百姓所說的風涼話。其實不是,人生的真實就是一場虛空。人生都有兩大困局:

第一種困局是:人生的過程,一切勞碌無益處,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

相關經文在聖經中俯拾皆是:

虛空對人生來說至少有四點表現:一,世上每一方面的獲得只滿足一方面需要,但不能解決人生的其他很多需要。比如足夠的金錢只能滿足基本和享受方面的購買需要;但金錢不一定能買來睡眠,不一定能買來健康。夫妻住在大別墅裡,也會吵得天翻地覆。二,世上每一方面的獲得只滿足一時的需要,但不能完全填滿欲望的深坑。小富想大富,小官想大官,有錢了嫌權小,有權了嫌錢少;有家了羨慕單身,單身了又羨慕相親。三,世上每一方面的獲得同時又會衍生出相應的所失,如有錢了又有防盜、防搶、防騙、防投資失誤、防兒女爭財等新問題。有名了反倒失去了真實的生活和寧靜,甚至憂鬱自盡。四,世上每一方面的獲得都不一定萬無一失;金錢也會長翅膀,名氣也會出問題,健康的人突然患癌,美貌者慢慢衰殘等。就是一句話,一輩子忙忙碌碌,半輩子勞苦愁煩。

第二種困局是:人生的結束,人人都要面對一個死亡。

傳道書一章4節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因為「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九十10)。即使是人生過程中得之甚多,且心態安逸,最後又有誰能帶走絲毫?秦始皇沒有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死時留戀世上,把真真假假的兵馬、奴僕、財富一併埋到墓中,到頭來還不是被後人挖出來參觀?20歲為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雖在數年之內滅掉歐洲稱霸世界,33歲英年不也是服在病魔之下。他囑咐家人將他棺材兩邊鑽開兩個圓洞,在死後將他兩臂、兩手伸到洞外遊市,表明自己空手離世。人不能帶走一片雲彩也就罷了,但「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27)。

所以,古今中外多少權貴名流都是歎息人生。大詩人李白感歎:「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詩人柏拉圖說:「人生如同一個有裂隙的酒瓶,永遠裝不滿。」多少人看破紅塵,全世界每隔40 秒,中國每隔2分鐘就有一人自殺。

面對人生的虛空,人的內心如何不空虛呢?人的指望在哪裡?

所羅門王在講了那麼多空虛後,指明了方向:「然而我準知道,敬畏上帝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傳道書八12)。信了主的人,上帝的救恩就解決了我們人生過程和結束時的兩大困局。

就人生的結局來說,主從死裡復活為信祂的人成就了永生,讓我們今生的短暫在永生中能化成永恆,如同蛹死卻是蝶生。到了天堂,沒有了衰老、疾病、死亡;沒有了犯罪如欺騙、仇恨;沒有了眼淚、悲傷;沒有了醫院、警察。

就人生的過程來說,上帝為信祂的人差派了聖靈,內駐在我們裡面,慢慢幫助我們如同祂的門徒保羅那樣,「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四12)。有此秘訣,就能有心態上的平安喜樂。摩西禱告上帝:「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九十2)漸漸地,你就會少嫉妒甚至不嫉妒,少仇恨甚至不仇恨,少貪心甚至不貪心,知足常樂。不貪心了,環境沒變心變了,就喜樂。

所以,奧古斯丁在《懺悔錄》裡道出自己的心聲:「上帝啊,我這動盪不安的心,只有在祢裡面才得安息。」

(錢志群著─中國信徒佈道會─「奧秘天地間」專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qzq/qzq.aspx?id=tr2013_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奧秘天地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