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诚实,父母法宝

李文屏

我听过不少父母经。可是,由於孩子有个性,我们有习性(比江山还难改),加上环境不同,别人的经验,对我们未必可行。

不过《圣经》上的话:“不可使慈爱丶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箴言三3)却真是我在教养孩子时的“脚前灯,路上光”,是我听到的父母经之经。这经,将我与大女儿婷婷之间的天伦乐抢救回来。比如有时我太忙累,脸上常没笑容,她会乖巧地做她该做的事,同时半开玩笑地提醒:“妈妈,笑一笑!”若我还不笑,她就继续逗我:“妈妈,皱皱眉!”反覆几次,我不好意思不咧开嘴,脸上肌肉活动开後,真笑起来也就容易了。

可是有一阵子,我和婷儿间不是这样。她害羞内向,不会表达自己。我则常提醒她做这样那样,或责备她这样那样没做好。虽然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可哪里出了毛病呢,却说不上来,直到有一天上帝提醒我。

那天,婷儿主动收拾好房间,然後过来问我说:“妈妈,我自己收拾好房间了。您喜欢吗?”望着她半渴望半不安的眼睛,电光从我心头一闪而过。我突然瞥见了那说不上来的不对劲是怎麽回事:“婷儿非常愿意做好,但她以为她一定要做好妈妈才爱她。”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这个当妈妈的是多麽的失败。

将她拉过来搂着,说:“妈妈当然喜欢,好孩子。妳没有收拾好,妈妈也喜欢妳,也爱妳。收拾好的话,妈妈会觉得婷儿好能干啊,婷儿又长大一些了,是妈妈的小帮手了。妈妈会为妳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一个孩子以为自己非做点甚麽才得父母的爱,岂不很可怜吗?上帝啊,我做错了甚麽让孩子居然有这种意识?

那天以後,我做了好些反省。只有婷儿时,初做父母,难免有错,但慈爱从不缺少。我们有过非常美好的时光。老二嘉儿出生後,尽管我仍爱婷儿,但将近三年的差异,使她一下子成了“巨人”。在忙碌照顾新的婴儿时,不知不觉对她要求多了。有一段时间,“巨人”有需要时,被要求等一等,因为小不点哭了;“巨人”要妈妈抱,妈妈说:“妳先玩玩吧,因为妹妹小,更需要妈妈抱。”要嘛就是“等妈把事情做完”;“巨人”正玩的玩具,妹妹也要玩,妈妈就说先给妹妹玩好不好,大的要照顾小的,姐姐应该让着妹妹;“巨人”想撒娇要妈妈帮忙做点甚麽,妈妈说:“妳已经大了,有些事情要自己做了,妳看,妈妈还要做这样做那样呢⋯⋯”

虽然在嘉儿三岁以後,我认为妹妹够大了,两姐妹间要实行“公平原则”,比如同时要一件东西时,大家轮流。至於“爱的原则”,大让小,或者小让大,就由她们自己决定,妈妈会奖励。可我发现,婷儿已经习惯做“巨人”,她甚至不在我这个妈妈面前放松丶撒娇。

造成这局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正在经历信仰的低谷。不幸的是,一个基督徒若是与上帝的关系有问题,她与人的关系也必有问题,包括与自己所爱的儿女。我允许自己呆在低谷里面,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原有的心情。我的“没心情”虽然没让我停止对孩子尽责任,却绝对影响了爱所需要的精力和创造性。比如看到问题时,就是单刀直入批评,话语中没有建设性,恩慈也少。因为人心里有甚麽,嘴里就出甚麽。我的“没心情”对婷儿的影响尤其大,甚至她以为自己是造成那些心情的原因。

我还意识到,我和两个女儿之间的互动不同。老二很自然,年纪小幽默感大,一点好笑的事能把她乐得四脚朝天,所以我很自然就逗她多於逗姐姐,不知不觉就可以与老二闹成一团。同婷儿却不能,因为她一本正经,同样的玩法,她要嘛看在我是妈妈的面子上忍受我,要嘛会说:“别这样!”弄得你挺无趣。所以我与她的联系似乎就是“婷婷,该弹琴了。”“婷婷,作业都做完了吗?”“婷婷,房间怎麽又不收拾?怎麽又这麽乱?”……全是她该做,做不好要挨批评的事。

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局面。我是妈妈,如果要改变不理想的情况,主动的人应该是我。我该积极做一些甚麽。我决心要好好爱她,给她慈爱。

可是,做起来很难。当她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比琴弹得勉强,玩具撒满一地,我还是会一气之下大声说她。虽然随即後悔,可已经来不及了。她又是一半无措一半恐惧地看着我。“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箴言十九11)有这麽没有智慧的妈妈,孩子能不可怜吗?我转身离开,满心悲痛。“上帝啊,我这是怎麽啦?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却非做不可。如果袮要这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袮得来帮助我,恢复与袮的亲近关系,袮得帮助我!”

晚上,我悄悄凝视她侧睡的姿态(有人说这表示缺乏安全感)和窄窄的脸庞,泪水就难以抑制地溢出。她还这麽小,生活对她已经不容易,如果我这个妈妈不能为她排忧解惑,至少不要再雪上加霜。她真不需要一个妈妈来对她凶了。

我埋进被子里痛悔哭泣,我祷告上帝改变我的性情,理顺我的心,因为事情可以杂乱,但心不可以。我求上帝赐给我管教的智慧,求上帝让我可以将做错的补过来,将失去的追回来,将我无法补办的拿过去,以祂自己来补上⋯⋯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抱婷儿──温柔的;我无缘无故地就去亲她──轻轻的;我没有理由就搂她,有机会就表达说我爱她,欣赏她。在提醒她收拾丶练琴这样的事情上,我也尽量改变了语气,权威少了,爱意多了;她没有做好甚麽,我也和颜悦色地不生气,而是同她谈我的理由和想法,也请她讲出她的理由和想法。有时候,我的脾气心情还会占上风,变得果决丶严厉和不耐烦,出现了“问罪”的态度,而婷儿见我一“问罪”就害怕,一害怕就不说话,一不说话就更激怒我,而我的怒气又让她更不敢说话,恶性循环。这时,我心里的耳朵会变得较敏感,能听到圣灵的提醒而做紧急刹车,深呼吸,然後特别蹲下,抱她过来,解释我为甚麽会有那样的态度,声明我的那种态度不好,跟她道歉,请她不要介意,让她知道我很爱她,也教她如何用语言表达她的内心感受……就这样,她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对“巨人”的释放。我紧紧抱着她,与她一起流泪,深知母亲对年幼的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我向上帝认错,求上帝帮助我看好祂赐给的“产业”(诗一二七3) 。

渐渐的,婷儿在我面前开放了,像她幼小时一样。一天,我在厨房忙,七岁多的婷儿跑来对我说:“妈妈,我给您表演我们班上的节目好不好?”

“啊?!……好啊!好啊!”我愣了一下,以为听错了。她们班上的节目以对话丶唱歌为主,婷儿在我面前可以“无声地开放”,比如跳舞;但讲话丶唱歌?嗯……是我听错了吗?

我赶快停下手里的活,笑眯眯地做观众。剧长约半个小时,人物众多,但婷儿居然一个人表演整个剧中的人物,记住了所有的台词,一会儿是个男孩,一会儿是个女农;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或抑扬顿挫,或童音婉转,转化自然,活灵活现。

等婷儿神采飞扬地带着我的赞扬跑开,我回到锅台前重操旧“业”,边挥铲边挥泪:“上帝啊,感谢袮,袮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後有一天,我在电话里向一个朋友讨教父母经,想知道如何可以帮助孩子更投入群体生活。她问我:“那个边弹琴边唱歌的就是你们家婷婷吧?”

我说:“是。”

“那我觉得妳根本就是多虑了。她唱歌唱得这麽大声,快乐得很。一个可以放声高歌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丶放得开的孩子。只要她放得开,自在,为人好,群体生活妳就不用太担心了。”

我对她的担心的确在减少。教会主日学的老师们也开始对我说:“哎,妳家婷婷现在真不错,以前她好像比较孤僻,现在越来越放得开了。”

我满心感恩,上帝的爱也在这些老师身上,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明眼可见的。在爱的阳光下,封闭的花朵自然会打开。而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道晨光。

婷儿三年级汇报表演,她的角色是小邮差,跑遍全国,将淘金热时期的加州历史串连起来。那天表演完後,她的老师拉住我说:“妳看见了吗?凯洛(婷儿的英文名)好棒啊!她的表演非常成功,她平时的表达也很好。妳注意到没有?她朋友也增加了不少。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我知道妳一定做了甚麽。不管妳做了甚麽,就继续做吧。”

是要继续做。其实不做也是一种做,只是效果堪忧就是了。为人父母要“做”得好,慈爱诚实是首要原则,所以上帝教导“不可使慈爱丶诚实离开你”。我因为曾经让慈爱(对孩子)诚实(对孩子和对自己)离开了我,所以我的孩子遭罪了;而当我重新让自己靠近上帝,听取祂的话,将慈爱诚实的法则重新刻在心版上,还“挂在颈项上”(随时表达出来,包括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孩子就有福了。“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乾。”(箴十七22)有母亲的慈爱随时环绕,婷儿等於多得一副随时的良药来应对生活中的碰撞和创痛。我同大女儿之间的天伦之乐曾经一度渐行渐远,是上帝的法则,我们可以重新拥有“高质量时间”,使孩子的童年真的成为童年。

求上帝继续保守。

(原载於《中信》月刊te5期)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hottopics/ht.aspx?id=smhte541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te5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