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 USA Logo
CCM USA Logo
時 代 熱 點

總目錄>>
 
欄 目:
目   錄(請點擊題目選閱)

分享到QQ空間

科學回歸聖經--科學典範大轉向

何天擇

西方基督教文明,以聖經為信仰基礎。聖經第一句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接著將宇宙萬物,包括人類被造的故事,作一簡單的敘述,成為西洋民族近二千年來的普遍信仰。在這敘述裡,人有特殊崇高的地位,因為惟有人,是照著上帝自己的形像所造,並且接受上帝重大的使命,「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所以西洋人認為,人是受造萬物之冠(Crown of Creation),不是其他動物可以等量齊觀。

科學探究「所造之物」,不是探究「造物之主」(宗教乃是探究造物之主)。雖然如此,「所造之物」是出於「造物之主」的手工,因此探究所造之物,可說有間接探究造物之主的意義。英著名學者高氏(Arthur Koestler)曾說:「科學探求宇宙中的定律與秩序,所以根本上也算是宗教活動。」故此科學與宗教雖然方法與範圍各異,但至終目標有相輔作用。從前西方許多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督徒,一方面悉心探究自然萬物,一方面張口頌讚造物之主,認為理所當然,毫不避諱。使徒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20)因此探究造物的精緻、美麗、奇特,也可以確定造物主的存在、大能,並祂無窮的智慧。保羅不但是個宣教家,也是個思想家與邏輯家:既有所造之物,必有造物之主;既有設計,必有設計者。這樣堅強的邏輯,二千年來光芒燦爛,誰也無法將它撲滅。聖經另有一處說:「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上帝。」(希伯來書三4)不論房屋怎樣宏偉,與萬物比較起來,都簡陋不過。簡陋的房屋仍必有建造者,若認為組織遠較房屋複雜的萬物沒有一位創造者,豈非大痴巨愚?

約一千九百年前,古希腊天文學家托勒密(Ptolemy)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天體則繞地球運行。到了號稱現代天文學家之父的波蘭人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時,這種觀念起了變化,以後被加利略(Galileo,1564-1642)與克卜勒(Kepler,1571-1630)證實,地球乃繞太陽運動的行星之一。那時的知識界中,便有人認為,人所棲息的地球既不是宇宙的中心,因此人在宇宙中,便沒有特殊地位。再過了三百多年,到了達爾文提倡進化論時,將自然淘汰(Natural Selection)作為生物發生的機制,認為萬物(特別是生物),無需創造主的精心設計,乃是盲目踫撞機械作用的結果,沒有創造的目的,也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時認為宇宙除了物質層次之外,沒有另一層次,故此為無神唯物主義撐腰。又因科學,特別是十七、八世紀的物理學,是探究物質系統的知識,便被視為唯物主義的寵兒。十九世紀號稱科學世紀,也是進化論宣傳家大放厥詞的世紀,一般沒有深究的「知識分子」,認為「唯物」已壓倒了「唯心」,「無神」已壓倒了「有神」,盲目機遇造物論可以取代智慧設計造物論。

經過一個世紀以上的混亂和思想抗爭,到了二十世紀末的今日,知識界情況已大大不同。聖經第一句對宇宙起源的敘述,已被認為較任何科學理論更真實,更符合科學知識。因此科學典範,已開始轉向,再回歸到宗教信仰中。促動轉向的因素略舉如下:

一.唯物機械論的荒謬。唯物論的人認為,宇宙只是一部物質的機器。這機器之能自我創造、自我維持,可能由於千千萬萬個機遇性的意外完成。他們舉了一個例子說,如果讓沒有思想的猴子坐在打字機前亂敲字鍵,猴子下代的子子孫孫也照樣敲,給牠們億萬年的時間,最終會意外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全集來!這樣沒有根據、單憑幻想的假設,幾無反駁價值。猴子敲了一天的字鍵,所得的結果,若其中有幾個少字母單字出現,是不足為奇的,但就內容信息而言,等於零。一天工作的結果等於零,那麼億萬天的結果該如何?零乘無窮大仍等於零,不論多少個零加在一起,總不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數字。猴子不但永遠無法打出莎氏全集,即其中一頁書都無可能。並且生物的構造,不論在分子(molecular)層次,或在細胞(cellular)層次,都是非常複雜的。就人而言,除軀體外,更有精神部分,例如心靈、意志、聰明、感情等等,難道也是物質意外踫撞出來的麼?難道它們的運作,是根據物質構造的機械作用麼?如果尚有人堅持「意外」二字,那麼這是特別精密設計的「意外」吧!

二.爆炸論壓倒恆態論。關於宇宙起源問題,從前有兩個理論,即爆炸論(BigBangTheory)與恆態論(Steady State Theory)。爆炸論主張宇宙有一起始的時刻,恆態論則認為宇宙永恆存在,無始無終。在羅素(Bertrand Russell)寫《宗教與科學》時,科學家還不能定斷。到了一九六四年貝氏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中科學家的發現,才給爆炸論有力的支持,壓倒了恆態論。宇宙既有起始的時刻,並非永恆之前已經存在,那麼宇宙起始時誰在主宰?依照誰的旨意進行?它的目標何在?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這裡所說的爆炸論,並非指機械式的爆炸,而是意味著宇宙起始時,萬物產生的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常以一秒中千萬分之一時間計算。

三.「人是創造目標原則」(Anthropic Principle)的發現。一九七三年在紀念哥白尼五百週年生日會中,世界天體科學名流雲集,劍橋大學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特教授(Brandon Carter),以「宇宙論中眾多數目的巧合與人是創造目標原則」(Large Number Coincidences and the Anthropic Principle in Cosmology)為題,發表了一篇令人震驚並發人深省的論文。這原則便是:在物理學上,許多漠不相關、好像任意的恆數,有一個希奇的共通性,即這些恆數的數值,正是一個產生有生命的宇宙所必需,而不能稍微變動。換言之,這些希奇的「巧合」,是產生生命所不可缺的;因為數目眾多,無法出乎機遇,只有智慧設計方可解釋。眾多的物理定律,顯然在宇宙之初,是為著創造人類而特別計劃的;若有絲毫更改,生命便無可能了。此前,在六十年代,物理學家迪氏(Robert Dicke)與韋氏(John Wheeler)也曾說過:「許多物理學上神秘的數值與關係,可用一句話蓋括,即這些數值,是產生生物所必需的條件。」現略舉幾個實例簡述於後(在John Leslie著的 Universes中有更詳盡的資料):

1. 核子強力若更強百分之二,正子的形成便無可能,因之宇宙便無原子了。若較弱百分之五,宇宙便無星球與太陽。

2. 核子弱力為重力之1028倍,若略弱於此,則氫原子會成為氦原子(helium),水的形成便無可能。

3. 若正子與中子的質量略異,則中子全變為正子,或正子全變為中子,因此生命與化學會全然不同。

4. 重力較電磁力弱1039倍。假如只是弱1033倍,則星球(包括太陽)較小數十億倍,燃燒較速百萬倍之多。

5. 水是生命所不可缺的。一反熱脹冷縮的定律,水冷至攝氏四度結冰時,不再縮小,反而膨脹起來,比重減輕,浮在水面,否則地面必為冰所遮蓋。水的這種性質與氫原子的特變性有關,早已引人注目。

6. 有機化合物所需的碳素的合成,也是極希奇的,恰好符合核子強力與電磁力間的比例。若沒有碳原子,便無有機化合物了。

7. 天文學家FredHoyle說:「……宇宙開始的前一剎那,便需要知道以後怎樣,才可知道如何開始。」例如,根據爆炸論(Big Bang Theory)在1043之一秒時間,宇宙需要知道在一秒鐘時有多少型的微中子(neutrino)。這樣才可以調整膨脹的速率來配合所產生微中子型的數目。

科學家愈深入研究,愈知道宇宙存在需要一位大智大能的創造主設計。換言之,上帝智慧的設計,是宇宙存在的唯一可能,否則宇宙的存在,便成為千古之謎,無法理解。

四.進化論的退化。進化論自達爾文一八五九年出版《物種起源論》以後,為歐洲一般反教會的民眾擁護,受唯物論的科學家接受,雖然多憑臆想揣測,沒有確實的證據,但一個半世紀以來,成為生物學、人種學、社會學,甚至心理學中的基本信仰。

達爾文認為各種生物的出現,為了適應環境,即自然淘汰,適者生存。但目前生物學家發覺,生物的不同品種是由內在的途徑(pathway)指引,並非根據變化無定的環境。更甚之,化石生物並沒有達爾文所說的逐漸遞變的進化現象;化石物種是可以明晰區分的。並且許多不同種類、構造複雜的生物,在寒武紀(Cambrian period)突然出現,牠們的祖先從未在地層中被發現過。進化論認為,生物的進化繼續不息,一個品種可以進化為另一品種,並且以「不改良即淘汰」為原則,但許多所謂「活化石」,被認為已活了千萬年,既不改良,又不被淘汰,可見進化論與事實不符。進化論主張,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經過悠長時間,已變為有高度組織的人,但物理學上的熱力學第二定律說,自然界的作用,若任其自然,都是向亂度增大的方向進行。換言之,傾向秩序混亂,組織鬆懈;它的常律是退化,不是進化。在各方責難中,進化論已奄奄待斃,今天尚未將它從生物教科書中完全刪除,端賴有「唯物」偏見僵硬派的支持而已。

五.偽科學的失敗。自近代科學勃興以來,人們寄以極大的希望與敬重。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說,都戴上科學的帽子,應用「科學」方法,招徠大眾。例如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的首創者。他持無神論,認為宗教對人有害,大肆攻擊;但許多調查結果,證明宗教對社會問題如自殺、酗酒、吸毒、離婚、憂鬱都有積極的助益。一九七二年美國社會調查,不上教堂的群眾較經常上教堂的群眾,自殺率有四倍之多。美國社會離婚率很高,每三對婚姻有一對以上離婚。但夫婦二人經常一起祈禱者,在一百對婚姻中難找出一對離婚。其他問題也都有明顯的改良。沒有宗教信仰,人生便缺乏意義與永恆希望,所以宗教信仰是心理健康所必需。反之,佛氏的言論低眨道德觀念,給社會造成極大傷害。另一個所謂「科學的社會主義」,便是共產黨所標榜的;因為主張無神唯物主義的政權沒有道德觀念制約,習慣欺騙,互相猜忌,勾心鬥角,以致造成大眾「信仰危機」,導致蘇俄及東歐國家政權相繼崩潰。世界其他尚未崩潰的共產政權,有的已拋棄共產經濟理論,回頭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路線,另些則專賴武器鎮壓,奴役人民,一旦武器失控便不可收拾。科學哲理家樸柏(Popper)曾說:「一個理論若不能付諸實行,單就這一點便證明這理論的錯失。」

六.靈魂的證明。我們怎樣證明人有靈魂呢?當然,我們不能在解剖室中,將靈魂分離,放在天秤上衡量,或放在顯微鏡下檢視,因為靈魂並非物質。但近數十年來,根據女醫生古氏〔Elisabeth Kubler-Ross,著有《死與將死》(On Deathand Dying)一書〕和精神科醫生慕氏〔Raymond Moody,曾著有《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一書〕的調查,許多因嚴重意外或心臟病發作,接近死亡的人,常有「魂不附體」或「魂遊體外」的經驗,即靈魂暫時脫離軀體,在大多數的個案中,經過黑暗隧道,到達光明美境,頓時覺得安祥自在,沒有疼痛,也無重量,因非物質不受地心吸力作用,行動如思想神速,常有遇見自己已死的家屬或光明的救主;且有錄像帶似的東西,在眼前閃過,將生平善惡行為一同映出,作為檢察。雖然他們常在昏迷狀態或在麻醉中不省人事,但靈魂浮出後,感覺智能反較平常敏銳,復甦時可將醫生手術情況詳細報告出來。有一心臟醫生薩氏(Michael Sabon)本來半信半疑,認為慕氏收集資料尚欠嚴謹,於是他親自選出十位有手術病歷記錄,且自認有此奇異經驗者,經過詳細盤問,並與手術診治病歷記錄核對之後,方知確有其事,無法否認。一般而言,經歷魂遊體外後,這些人對生命有更健康的透視。「魂遊體外」(Out-of-body Experience)不限於將死病人,平常人也可有此經驗。

靈魂既能脫離軀體獨立存在,人死便是靈魂與軀體的永久分離。靈魂永恆的歸宿何處,便值得我們思考了。靈魂的科學證明,給唯物論作了無情的打擊,並叫我們知道,在這浩瀚無際的宇宙中,除了物質系統外,另有屬靈的系統須要認識。

基於以上的原因,科學的典範(Paradigm)正在改變,由「機遇」轉向「設計」,由「無神」轉向「有神」。今日的科學告訴我們,人不只是「受造之物」,也是上帝創造宇宙的目標。萬物的創造,是為人預備適宜居住生活的環境。人的一切幸福都源於造物主,上帝是萬福之根。人若否認造物主,便是「受造之物」要取消「造物之主」,是天地間最荒謬最大的叛逆和最嚴重的罪行。吸收無神論的毒素,使人心靈的慧光消滅,而致靈魂自殺。隨著科學轉向後,我們面對的廿一新世紀,將是真理得勝謊言、教會復興的世紀。人人都該親近上帝,以上帝為主,接受祂的救恩,衷心敬拜事奉祂。

參考書:
The Age of Science by David Knight.
GOD: The Evidence by Patrick Glynn.
Short History of Science (revised by Tyler and Bigelow)

(原載於《中信》月刊436期)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hottopics/ht.aspx?id=trhtg43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43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