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淺談德國華人福音事工

王柏

德意志的輝煌

德意志(德國)地處歐洲的心臟,牽動世界的命脈。絢爛多彩的自然風光,古色古香的城堡小鎮,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周密嚴謹的處事態度,秩序井然的社會生活,令人嚮往與尊重。Benz、BMW、西門子、大眾汽車,麥德龍和Bosch等用技術實力展示品牌的精益求精;歌德、席勒、康德、尼采、貝多芬、巴赫、莫扎特,華格納和韓德爾等用文學藝術體現德意志的浪漫情懷;愛因斯坦、萊布尼茲、普朗克、倫琴、高斯、古騰堡,赫茲及10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發明息息相關地影響時代。馬丁․路德、墨蘭頓、田立克、親岑多夫、施本爾,弗朗開和潘霍華等更是耳熟能詳的屬靈偉人。德國確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旅德華人主體

當德意志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大學敞開門戶,當信譽卓著且費用低廉的教育伸出橄欖枝,華人學子懷揣夢想湧入陌生國度,多年努力只為蟾宮折桂,衣錦還鄉。自1876年李鴻章派遣七位淮軍青年軍官赴德學習軍事起,時至今日超過十幾萬華人留學生進修求學。學人學子構成遍布全德60餘個查經班,團契和教會的核心力量和主要福音對象。旅德華人以留學為主(或畢業後留德創業與就業),其身份背景相對於旅歐其他國家華人多以從事服裝鞋帽、箱包飾品、餐飲勞務等為出國目的,較為單一。該顯著特徵,從根本上決定旅德華人福音的意義和策略。

留學生福音事工

若想有效地把福音分享給學生,神的大能無疑乃成敗的根源。於此同時,思索受眾的特色與需求,清楚使命的價值與意義,探求增長的策略與方法,亦是有負擔於旅德華人福音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任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柱。

受眾的特色與需求

旅德學子獨具特色,又與時俱進。筆者認為主觀挑戰有四個方面:

其一,可謂之「信仰無需」。後現代背景下的青年學子既無家庭婚姻,身體疾病,經濟壓力等生活需求;又無意探索人生價值,永恆存在之興趣;華人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觀念致人忽視信仰。

其二,可謂之「信仰無理」。少年先有無神論教育之背景,青年後有科學勝宗教之迷思;武斷認為宗教皆迷信,信徒皆弱者。故此從理性上藐視信仰。

其三,可謂之「信仰無情」。家庭有不要輕信他人之父母叮嚀,祖國有勿入宗教之警戒;故此學生們從感性上拒絕信仰。

其四,可謂之「信仰無空」。週間有專心學習之理由,週末有旅遊歐洲之熱忱;內有網絡視頻之誘惑,外有國際友人之相約。「沒空」成為最堂皇的藉口。

在需求,理性,感性,時間四方面均缺乏動力的基礎上,邀請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繁忙生活中走入陌生未知的教會,難度可想而知。

於此同時,在客觀方面亦有三個不容忽視挑戰:

其一,福音禾場缺乏工人。目前約有華人華僑20萬居住在德國,遍布近百城市。小型查經班聚會在十人左右,中型教會人數50左右,超過百人的教會不過兩間。全職傳道人僅僅20幾對夫婦,龐大福音禾場,往往力不從心。每家傳道人平均需照顧兩三個城市的需求,部分查經班尚無全職傳道人顧及。

其二,異鄉遊子,落地難生根,流動性極高。華人與德國人從飲食習慣到待人接物,從思維模式到文化背景,各種習慣相去甚遠,融入主流社會難度頗大。社會認同感低,遊子難免如落葉浮萍,缺乏歸屬感和穩定感。德國不允許父母與旅德成年子女辦理家庭團聚,獨生子女一代難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歎,平添鄉愁。近年來,大陸經濟騰飛,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和發展機遇,畢業歸國乃一時之選。

短暫的居留時間,導致信徒難以深度委身教會。從慕道友到決志,從決志到受洗需大量時間,受洗後就歸國的信徒不在少數。此外教會不時送走相識有年的弟兄姊妹,導致信徒同工匱乏。

其三,異端邪教叢生,混淆真道。耶和華見證人與摩門教尤其盛行,德國信徒講流利中文,登門拜訪,以教德文為名,傳教給華人。

使命的價值與意義

縱有內憂外患,然主託付使命,不容忽視。危機亦是契機,劣勢亦是優勢。就留學生高舉理性與流動性高兩大核心特色而言:高舉理性可能是今日信仰之途的攔路虎,也可成為明日福音使者的奠基石;高流動性是旅德華人教會的致命傷,也可轉化為遍傳福音的通途。

學園傳道會創始人白立德博士說:「得著今日的校園,得著明日的社會。」知識分子向來扮演社會發展重要角色,在崇尚科技的未來,他們必粉墨登場,主導潮流。留學生受高等教育,眼界開闊,經歷豐富,自是中流砥柱。蔡元培、魯迅、胡適、林語堂、徐志摩、詹天佑,楊振寧和錢學森這些留學生等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美術等產生巨大影響,遠超想像。

在大陸福音仍被誤解為迷信,老弱婦孺的依靠。倘若留學生認識,信靠,跟隨,委身於基督,帶著愛回大陸,做福音的使者。十年後,20年後,30年後,他們是律師,醫生,教授,企業主,金領將影響社會,對福音的影響力亦不可限量。華人對基督教的觀念將被徹底改變,翻天覆地的信仰革新將在人民意識層面爆發。德國福音事工的幾何式增長果效才真正彰顯出來。

旅德華人海歸比例遠超北美。從北美差派宣教士進入大陸,要考慮經濟的供應,生活的適應,人力物力耗費巨大。如在歐洲培養出千千萬萬的職場宣教士回國,他們將在不同城市,不同崗位上成為基督復活的見證人,不需籌措經費,不需擔心融入。需要的是,在德國時牧養造就他們,在中國時代禱支持他們。

留學生事工是一個費財費力費心,又見不到眼前果效的事奉,但建造的乃無牆的教會,乃基督的國度。功在今日,靈魂得蒙救贖;利在千秋,福音遍傳神州。如今德國宣教,日後中國復興;先有中國宣教,後必有宣教中國。

參與事工的途徑

遠方的基督徒首先可以為旅德遊子舉起代禱的手,那將直接叩開天國恩門。

其次,支持,差派乃至投身成為長中短宣的一員,親身體驗禾場的酸甜苦辣,必在聖靈浪潮中經歷主豐富夠用的恩典。北美華人教會歷經50年的成長建造,從校園查經班建造成為教會,如今教堂,牧者,制度都已頗具規模,很多弟兄姊妹年富力強,已經有非常完備的信仰裝備,亦有一定經濟基礎,時間充裕,走出教堂,走向宣教,正當其時!

勿需擔心不知在短宣中能做甚麼。一份福音單張,一頓精心美食,一個生命見證,一次愛心探訪,一首甜蜜詩歌,一聲真誠祈禱,一場福音佈道,在神恩典之下,都會化作對人莫大的祝福,也許就使一個生命發生改變。機會就在眼前,不要錯過與神同工的機會。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主的悅納。

結語

筆者旅歐18年有餘,目睹旅德華人變遷,教會彷彿鐵打營盤流水兵。服事中有眼淚,有歡笑,有失落,有感恩。本文拋磚引玉,發出馬其頓的呼聲,盼讓更多基督徒和福音機構了解德國福音事工現狀,群策群力,靠主恩典,為主得人,以慰主心。

(作者是牧師,現於德國從事校園事工)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002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8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